一种慢性病综合服务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17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慢性病综合服务平台。患者端包括自我管理、网上医疗、患者教育、患者论坛,可为慢病患者提供监测病情、评估风险、服药管理、就医提醒、线上咨询、预约挂号、网上购药、了解疾病知识等全方位综合服务;医生端包括医生简介、医患管理、病历资料库、多学科远程会诊、继续教育、医药之家,可为医生提供监测病情、开具电子处方、就医和服药提醒、同行会诊与交流、追踪前沿指南与研究等综合服务。患者与医生可通过通讯电话端进行即时联系。平台兼具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可将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文本或命令并进行便捷性输入或执行。该平台旨在为慢病医患提供集诊断、治疗、监测于一体的综合、智能、专业、便捷的远程医疗和人文关怀服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慢性病综合服务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慢性病管理平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慢性病综合服务平台。
技术介绍
慢性病涉及人体消化、呼吸、循环等各个系统,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病程长、负担重。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慢性病致死人数已占到我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到总疾病负担的70%。慢性病管理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慢性病患者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诊断明确后仍需反复就诊以监测病情并及时调整诊疗方案。交通、费用、时间等因素加重了看病就医难问题,进一步导致患者依从性差,进而影响疗效,增加住院率;此外,部分慢性病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缺乏医生对其疾病病情、用药及生活饮食等方面的专业指导。患者间也缺乏沟通的渠道,不能交流病情与经验,不利于共同构建战胜疾病的信心。随着亚专科发展,同一专科,如消化内科可分为不同亚专科,如炎症性肠病、肝病等,各个亚专科疾病的诊治理念不断更新,各成体系,专病专治成为医疗服务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对慢性病管理缺乏专业、系统、便捷化途径,随访过程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目前市场慢性病管理APP存在以下缺陷:①缺乏公信力:据《中国移动医疗APP产品监测报告2018》调查数据显示,在不使用移动医疗APP原因中,有45.8%的用户是因为主观上怀疑移动医疗APP提供服务的可靠性,36.4%的用户认为个人信息安全性得不到保护,以上原因反映了目前的移动医疗APP普遍缺乏公信力,没有固定的用户群体。②缺乏专业性:据《中国移动医疗APP产品监测报告2018》调查数据显示,在不使用移动医疗APP原因中,有26.7%的用户认为网络医疗服务不够专业。目前市场上的健康医疗类APP缺乏根据病种推荐医生的功能及专业系统化的疾病管理方案。③缺乏认知度:根据艾瑞研究报告,目前国内的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但普遍缺乏认知度低,仅有少许几个APP的下载量可达千万,如“平安好医生”,目前手机下载量达2900万次,“春雨医生”达2179万次等,但均为寻医问药软件,而大部分移动医疗类APP包括慢性病诊疗APP仅有千至万次下载量,相对于我国庞大的慢性病人口数而言,慢性病APP过低的下载量反映出该领域尚没有一款取得慢性病人群认同的APP。因此,慢性病管理缺乏一款由高级专业医务人员开发,对慢性病患者量身定做,依托大型三甲医院推广的专业化、便捷化、人性化设计的慢性病系统化管理软件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慢性病综合服务平台,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目前市场慢性病管理APP存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慢性病综合服务平台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目前市场慢性病管理APP存在的问题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慢性病综合服务平台,分为患者端和医生端,其中:患者端包括自我管理模块、网上医疗模块、患者教育模块、患者论坛模块,自我管理板块包括个人病历资料子模块、自我监测子模块、慢性病风险评估子模块、服药管理子模块和就医提醒子模块,网上医疗模块包括网上咨询子模块、预约挂号子模块和网上购药子模块,患者教育模块包括分类信息子模块和人工小秘书子模块;医生端分为医生简介模块、医患管理模块、病历资料库模块、多学科远程会诊模块、继续教育模块、医药之家模块,继续教育板块包括共识指南库子模块、研究前沿子模块、医生论坛子模块。患者端与医生端可通过通讯电话端进行语音电话联系,通讯电话端包含患者端的医生通讯录和医生端的患者通讯录,唤起后可通过选择通讯录中的指定医生或患者进行语音。本平台兼具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可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并进行输入或执行,帮助患者更为便捷地利用该平台管理自身疾病。优选的,所述患者端、医生端的功能实现的平台形式包括但并不限于手机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平台载体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优选的,所述自我管理模块对慢病信息管理的服务包括:(1)病历资料:用户第一次登陆时实名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医保类型、疾病类型、确诊时间、确诊手段、目前诊断(包括合并症)及使用药物等。并拍照上传确诊慢性病的出院小结或病历,后续可添加复诊时病历更新病历档案。患者需通过实名认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2)自我监测子模块的自我监测:建立多系统慢性病病种对应的监测指标,制定患者基本情况记录、疾病加重或复发诱因记录、疾病活动性相关指标记录、服药情况记录,通过调查问卷和生命体征监测的形式,患者可手动输入、语音输入或拍照识别录入相关生理监测参数或借助医疗传感器硬件采集自动输入相关生理监测参数,平台根据患者每个时间点记录的疾病监测指标生成疾病走势图,直观显示疾病进展,疾病活动度不同时趋势线显示不同颜色,并根据记录情况实时更新患者病历信息;该子模块中添加异常信号报警装置,当检测到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异常体征时,自动拨通患者家属电话,并将异常信号推送到医生端,以便快速采取紧急救护措施;(1)慢性病风险评估子模块进行疾病风险评估:结合自我监测子模块中采集的生理、心理相关参数、个人病历资料中提供的疾病相关信息,对特定慢性病进行评分,评估其发展趋势;(4)服药管理子模块对药物服用进行记录:服药管理子模块在患者根据医嘱添加用药清单并在APP内选择相关药物及用法后,根据用药清单定时提醒服用相关药物,在患者服用后勾选相关药物后即可完成当日服药记录;(5)就医提醒子模块进行就医提醒:就医提醒子模块在患者根据随访及复诊医嘱在APP内设定复诊时间,复诊时间到及时提示患者复诊,或由医生端直接为患者设定就医时间,监测结果出现预警值时也进行就医提醒。优选的,所述网上医疗模块的服务包括:(1)网上咨询子模块,系统按照评价高低、就诊区域距离等指标综合后按照顺序列出特定慢性病相关诊治医师,并给出诊治医师的简介信息、评价度信息、就诊区域、诊疗案例等信息,供患者向医生提出治疗问题,供医生向患者提供诊疗意见,并共享医患之间的相关资料信息,实现医患之间的诊疗实时线上沟通;(2)预约挂号子模块,通过APP直接或间接经第三方网站连接到医院线上预约挂号线下就诊;(3)网上购药子模块,为慢性病相关治疗药物的网上商城,接收医生为患者开具的电子处方,让患者通过电子处方选择药品,同时提供购物车、下单、支付、配送地址的相关界面。优选的,所述患者教育模块对慢性病信息的服务包括分类信息和人工小秘书,具体为:(1)分类信息,为慢性病相关科普文章,根据患者慢病类型归类并自动推送病种相关预防、诊断、治疗、保健信息供患者主动检索;(2)人工小秘书,解答患者关于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疑问,在患者语音或直接输入相关疑问后根据数据库预先存储知识,自动识别并智能回复相关科普知识。优选的,所述患者论坛模块根据患者慢病类型及病情记录信息,自动推荐相似病情的用户,不同用户建立群组彼此交流经验、相互监督。优选的,所述医生端分为医生简介模块、医患管理模块、患者病历资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慢病综合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针对医患两个群体,分为患者端和医生端。其中:/n患者端包括自我管理模块、网上医疗模块、患者教育模块、患者论坛模块,自我管理板块包括个人病历资料子模块、自我监测子模块、慢性病风险评估子模块、服药管理子模块和就医提醒子模块,网上医疗模块包括网上咨询子模块、预约挂号子模块和网上购药子模块,患者教育模块包括分类信息子模块和人工小秘书子模块;/n医生端分为医生简介模块、病患管理模块、患者病历资料库模块、多学科远程会诊模块、继续教育模块、医药之家模块,继续教育模块包括共识指南库子模块、研究前沿子模块、医生论坛子模块;/n患者端与医生端通过通讯电话端进行语音电话联系,通讯电话端包含患者端的医生通讯录和医生端的患者通讯录,唤起后通过选择通讯录中的指定医生或患者进行语音;/n所述患者端自我管理模块中的慢性病风险评估子模块与个人病历资料子模块和自我监测模块连接,通过综合个人病历资料子模块和自我监测模块所获取的疾病信息、患者心理与生理数据评估常见慢性病的发展趋势及风险;/n所述患者端自我管理模块与医生端病患管理和患者病历资料库模块连接,服药管理子模块将采集的患者服药记录发送到医生端的患者病历资料库模块;/n所述自我管理模块下的自我监测子模块中添加调查问卷、生命体征监测,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实现对患者信息数据的采集,所采集数据发送到慢性病风险评估子模块,用以预测评估慢性病的进展情况及风险;所采集数据发送到医生端的病患管理模块,便于医生及时监测患者疾病发展情况;/n所述自我管理模块下的自我监测子模块中添加异常信号报警装置,当检测到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异常体征时,自动拨通患者家属电话,并将异常信号推送到医生端,以便快速采取紧急救护措施;/n患者端的自我管理模块、网上医疗模块均与医生端的病患管理模块连接,病患管理模块将疾病诊断意见、药品电子处方信息推介给患者端的网上医疗模块,病患管理模块将就医提醒、服药提醒信息推介给自我管理模块;/n医生简介模块与网上医疗模块连接,医生端的医生简介模块将医生擅长治疗的疾病类型推介给患者端子系统的网上医疗模块;/n网上医疗模块与多学科远程会诊模块连接,医生端的多学科远程会诊模块将专家组会诊的结果信息以及相关资料、视频与患者端的网上医疗模块共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慢病综合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针对医患两个群体,分为患者端和医生端。其中:
患者端包括自我管理模块、网上医疗模块、患者教育模块、患者论坛模块,自我管理板块包括个人病历资料子模块、自我监测子模块、慢性病风险评估子模块、服药管理子模块和就医提醒子模块,网上医疗模块包括网上咨询子模块、预约挂号子模块和网上购药子模块,患者教育模块包括分类信息子模块和人工小秘书子模块;
医生端分为医生简介模块、病患管理模块、患者病历资料库模块、多学科远程会诊模块、继续教育模块、医药之家模块,继续教育模块包括共识指南库子模块、研究前沿子模块、医生论坛子模块;
患者端与医生端通过通讯电话端进行语音电话联系,通讯电话端包含患者端的医生通讯录和医生端的患者通讯录,唤起后通过选择通讯录中的指定医生或患者进行语音;
所述患者端自我管理模块中的慢性病风险评估子模块与个人病历资料子模块和自我监测模块连接,通过综合个人病历资料子模块和自我监测模块所获取的疾病信息、患者心理与生理数据评估常见慢性病的发展趋势及风险;
所述患者端自我管理模块与医生端病患管理和患者病历资料库模块连接,服药管理子模块将采集的患者服药记录发送到医生端的患者病历资料库模块;
所述自我管理模块下的自我监测子模块中添加调查问卷、生命体征监测,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实现对患者信息数据的采集,所采集数据发送到慢性病风险评估子模块,用以预测评估慢性病的进展情况及风险;所采集数据发送到医生端的病患管理模块,便于医生及时监测患者疾病发展情况;
所述自我管理模块下的自我监测子模块中添加异常信号报警装置,当检测到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异常体征时,自动拨通患者家属电话,并将异常信号推送到医生端,以便快速采取紧急救护措施;
患者端的自我管理模块、网上医疗模块均与医生端的病患管理模块连接,病患管理模块将疾病诊断意见、药品电子处方信息推介给患者端的网上医疗模块,病患管理模块将就医提醒、服药提醒信息推介给自我管理模块;
医生简介模块与网上医疗模块连接,医生端的医生简介模块将医生擅长治疗的疾病类型推介给患者端子系统的网上医疗模块;
网上医疗模块与多学科远程会诊模块连接,医生端的多学科远程会诊模块将专家组会诊的结果信息以及相关资料、视频与患者端的网上医疗模块共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慢病综合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端、医生端的功能实现的平台形式包括但并不限于手机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平台载体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慢性病综合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我管理模块对慢性病信息的管理包括:
(1)自我监测子模块:自我监测子模块具有患者手动输入、智能语音输入或拍照识别录入相关生理监测参数或借助医疗传感器硬件采集自动输入相关生理监测参数的入口,结合调查问卷和生命体征监测形式采集慢病病种对应的监测指标,形成患者者每个时间点的基本情况记录、疾病加重或复发诱因记录、疾病活动性相关指标记录、服药情况记录,并根据患者每个时间点记录的疾病监测指标生成疾病走势图,直观显示疾病进展,疾病活动度不同时趋势线显示不同颜色,并根据记录情况实时更新患者病历信息;该子模块中添加异常信号报警装置,当检测到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异常体征时,自动拨通患者家属电话,并将异常信号推送到医生端,以便快速采取紧急救护措施;
(2)慢性病风险评估子模块:结合自我监测子模块中采集的生理、心理相关参数、个人病历资料中提供的疾病信息,对特定慢性病进行评分,评估其发展趋势;
(3)服药管理子模块:服药管理子模块在患者根据医嘱添加用药清单并在APP内选择相关药物及用法后,根据用药清单定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妤晏维王玲利闫静静陈超越谢成全润泽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