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涂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832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轨道维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涂油器。轨道涂油器,包括一对涂油轮以及供油系统,供油系统包括油泵与油箱,油泵将油箱里的油通过输油管输送到涂油轮中,油泵的数目为两个,每个油泵分别为一个涂油轮供油,还包括油泵控制单元与止回单向阀。所述油泵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传感器、驱动模块、拨码开关,蓄电池以及电源转换模块;蓄电池与电源转换模块相连,电源转换模块与控制器及驱动模块相连,传感器、驱动模块、拨码开关均与控制器相连,驱动模块与油泵相连;所述止回单向阀安装在输油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精确控制涂油量,无需外接电源,安全性高,不易出现渗油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涂油器
本技术涉及轨道维护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涂油器。
技术介绍
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与轨道不断摩擦,不经常维护涂油,会造成大车车轮及天车轨道的磨损从而影响使用寿命。目前维护轨道的方式普遍采用人工涂油,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一方面,轨道安装高度较高,涂油过程存在极大不便和危险;另一方面,轨道长度较长,劳动强度大易产生疲劳从而进一步提升危险程度。201721063845.0公开了一种“起重机轨道涂油器”,能够通过控制大车运行而自动完成轨道涂油,存在如下不足:1、油泵成本较高,而且无法控制油泵,无法控制涂油量;2、需要外接电源,实施困难,安全性差;3、容易出现渗油现象;4、无法测量环境温度,无法依据环境温度评测润滑油的粘度,无法精确控制涂油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涂油器。可精确控制涂油量,无需外接电源,安全性高,不易出现渗油现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轨道涂油器,包括一对涂油轮以及供油系统,供油系统包括油泵与油箱,油泵将油箱里的油通过输油管输送到涂油轮中,油泵的数目为两个,每个油泵分别为一个涂油轮供油,还包括油泵控制单元与止回单向阀。所述油泵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传感器、驱动模块、拨码开关,蓄电池以及电源转换模块;蓄电池与电源转换模块相连,电源转换模块与控制器及驱动模块相连,传感器、驱动模块、拨码开关均与控制器相连,驱动模块与油泵相连;所述止回单向阀安装在输油管上。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将蓄电池提供的12V直流电源分别转换为直流5V和直流3.3V,供控制器和驱动模块使用。所述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的脉冲信号,输出驱动信号至驱动模块,驱动模块驱动油泵进行喷油动作,精确控制涂油量。所述控制器采用单片机,型号为STM32L433CCT6,芯片自身可测量环境温度。所述驱动模块的驱动芯片型号为MC33887。所述拨码开关型号为ERD50。所述传感器采用干舌簧传感器,型号为ORD213。所述止回单向阀包括第一阀体、弹簧、钢珠、密封圈与第二阀体;密封圈、钢珠、弹簧依次安装在第二阀体内,钢珠抵在密封圈上,弹簧一端抵在钢珠上,另一端与第一阀体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有油泵控制单元,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的脉冲信号,输出驱动信号至驱动模块,驱动模块驱动油泵进行喷油动作,精确控制涂油量。2、设有蓄电池,无需外接电源,容易实施,提高了涂油的安全性。3、设有止回单向阀,防止不工作时油泵的润滑油在重力的作用下自流入涂油轮,避免渗油现象;同时防止回油,保证精确控制涂油量。4、STM32L433CCT6型单片机可测量环境温度,可依据环境温度评测润滑油的粘度,从而精确控制涂油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止回单向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气原理框图;图4是本技术核心控制单片机及拨码开关电气原理图;图5是本技术驱动模块电气原理图;图6是本技术电源转换模块将蓄电池提供的12V电源转换为5.5V电气原理图;图7是本技术电源转换模块将蓄电池提供的12V电源转换为3V电气原理图。图中:1-油泵2-油箱3-干舌簧传感器4-涂油轮5-止回单向阀6-输油管51-第一阀体52-弹簧53-钢珠54-耐油密封圈55-第二阀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7所示,一种轨道涂油器,包括一对涂油轮4以及供油系统,供油系统包括油泵1与油箱2,油泵1将油箱2里的油通过输油管6输送到涂油轮4中,油泵1的数目为两个,每个油泵1分别为一个涂油轮4供油。本技术还包括油泵控制单元与止回单向阀5。止回单向阀5安装在输油管6上。如图2所示,止回单向阀5包括第一阀体51、弹簧52、钢珠53、耐油密封圈54与第二阀体55。耐油密封圈54、钢珠53、弹簧52依次安装在第二阀体55内,钢珠53抵在耐油密封圈54上,弹簧52一端抵在钢珠53上,另一端与第一阀体51相连。止回单向阀5防止不工作时,油泵1的润滑油在重力的作用下自流入涂油轮4,避免渗油现象;同时防止回油,保证精确控制涂油量。如图3、图4所示,油泵控制单元包括核心控制单片机、干舌簧传感器3、驱动模块、拨码开关,蓄电池以及电源转换模块。核心控制单片机型号为STM32L433CCT6,能检测环境温度。驱动模块的驱动芯片型号为MC33887。拨码开关型号为ERD50,拨码开关设有0~F档位,共16个档位,每个档位都代表着不同的涂油量参数值(0档位为参数最小值,F档位为参数最大值),可根据实际情况旋转拨码开关,调整当前的档位值。干舌簧传感器3型号为ORD213。如图3-7所示,蓄电池为现有产品,采用12V蓄电池,蓄电池与电源转换模块电气相连,电源转换模块与核心控制单片机及驱动模块电气相连,干舌簧传感器、驱动模块、拨码开关均与核心控制单片机电气相连,驱动模块与油泵1电气相连。蓄电池提供12V电源,电源转换模块将蓄电池提供的12V直流电源分别转换为直流5V和直流3.3V,供核心控制单片机和驱动模块使用。核心控制单片机接收干舌簧传感器3的脉冲信号,依据脉冲信号确定涂油量,输出驱动信号至驱动模块,驱动模块驱动油泵进行喷油动作,控制涂油量。STM32L433CCT6型单片机,芯片自身可测量环境温度,可依据环境温度评测润滑油的粘度,从而精确控制涂油量。本技术设有蓄电池,无需外接电源,容易实施,提高了涂油的安全性。以上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轨道涂油器,包括一对涂油轮以及供油系统,供油系统包括油泵与油箱,油泵将油箱里的油通过输油管输送到涂油轮中,油泵的数目为两个,每个油泵分别为一个涂油轮供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泵控制单元与止回单向阀;/n所述油泵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传感器、驱动模块、拨码开关,蓄电池以及电源转换模块;蓄电池与电源转换模块相连,电源转换模块与控制器及驱动模块相连,传感器、驱动模块、拨码开关均与控制器相连,驱动模块与油泵相连;/n所述止回单向阀安装在输油管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轨道涂油器,包括一对涂油轮以及供油系统,供油系统包括油泵与油箱,油泵将油箱里的油通过输油管输送到涂油轮中,油泵的数目为两个,每个油泵分别为一个涂油轮供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泵控制单元与止回单向阀;
所述油泵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传感器、驱动模块、拨码开关,蓄电池以及电源转换模块;蓄电池与电源转换模块相连,电源转换模块与控制器及驱动模块相连,传感器、驱动模块、拨码开关均与控制器相连,驱动模块与油泵相连;
所述止回单向阀安装在输油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涂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将蓄电池提供的12V直流电源分别转换为直流5V和直流3.3V,供控制器和驱动模块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涂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的脉冲信号,输出驱动信号至驱动模块,驱动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钧然陈智博林阳刘培凯王占丁肖华谷万龙邱林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德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