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气动旋转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425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路气动旋转接头,包括联动装置、中心转座、换气转动轴、换气固定环、双头中通转轴、若干个气控阀,所述换气固定环周边设置有若干接气孔,所述换气转动轴外壁贴紧转动设置于所述换气固定环内壁,所述换气转动轴设置有若干第一通气孔,所述若干第一通气孔与所述若干个气控阀分别连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穿设于所述双头中通转轴中心,所述双头中通转轴中心还穿设有主通气管,所述主通气管与所述若干个气控阀连接。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中心转座同步转动的换气转动轴同步转动下,自动切换换气固定环上的接气孔的气路,使得中心转座上圆周设置的气控阀得到相应的控制,以此简化了控制方式,有利于降低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路气动旋转接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路气动旋转接头。
技术介绍
气动旋转接头系专门为适用于气动控制方面设计的系列产品,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磨擦扭距小等优点,广泛的应用于冶金机械,轧路机械,造纸机械,建筑机械等众多行业。而在折袋机领域中,需要将进行平底袋的袋底进行折叠,其具有若干个工序,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6915115A所公开的一种柔性平底自立袋自动成型机,需要将若干圆周径向等距设置的胎具依次转动到各加工工位进行不同工序的加工操作,其中需要将胎具与各工位同步配合动作,以使加工操作顺利进行。现有的方式是采用联动装置控制中心转座的旋转,而存在胎具控制线或管路的解绕问题,导致成本高,可靠性低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路气动旋转接头。可方便对中心转座上设置的气控阀进行控制,以适应不同工位的加工。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路气动旋转接头,包括联动装置、中心转座、换气转动轴、换气固定环,所述联动装置具有双头中通转轴,所述中心转座、换气转动轴分别与所述双头中通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转座盘面上周向设置有若干个气控阀,所述换气固定环周边设置有若干接气孔,所述若干接气孔的数量与所述气控阀的数量匹配,所述换气转动轴外壁贴紧转动设置于所述换气固定环内壁,所述换气转动轴对应所述换气固定环的若干接气孔的位置设置有若干第一通气孔,所述若干第一通气孔与所述若干个气控阀分别连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穿设于所述双头中通转轴中心,所述双头中通转轴中心还穿设有主通气管,所述主通气管与所述若干个气控阀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换气转动轴具有轴环以及轴头,所述轴环固定设置于所述轴头的外侧面,且直径小于所述轴环,所述若干第一通气孔设置于所述轴环的圆周壁上,所且轴环上与所述轴头之间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气孔相连通的第二通气孔,所述轴头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气孔数量一致的气管安装孔,以及一主气管安装孔,所述通气管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通气孔上,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气管安装孔、双头中通转轴与所述气控阀连接,所述主通气管依次穿过所述主气管安装孔、双头中通转轴与所述气控阀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换气固定环与所述联动装置固定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转座通过法兰盘与所述双头中通转轴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气控阀为二位五通气控阀。更进一步地,所述气控阀的每一个气阀控制端均通过一条通气管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主通气管通过若干个三通接头串接与若干个气控阀连接。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配置与中心转座同步转动的换气转动轴,在其同步转动下,自动切换换气固定环上的接气孔的气路,使得中心转座上圆周设置的气控阀得到相应的控制,以此简化了控制方式,并使控制方式得以方便得到编程控制,有利于降低设备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中心转座、换气转动轴、换气固定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中心转座与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换气转动轴、换气固定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中心转座与气控阀的气动原理图;图7是本明的一个应用实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照图1、图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多路气动旋转接头,包括了联动装置1、中心转座2、换气转动轴3、换气固定环4,其中联动装置1具有双头中通转轴11,两端伸出于中联动装置1的两侧,用于分别固定设置中心转座2、换气转动轴3。中心转座2为圆形结构,盘面上周向设置有若干个气控阀5,气控阀5为二位五通气控阀,具有两路气阀控制端51,一个进气孔52,两个出气孔53在本实施例中,其数量为6个。如图3、图4,中心转座2通过法兰盘21与双头中通转轴11的一端固定连接。换气固定环4与机架或中心转座2固定连接,而换气转动轴3与双头中通转轴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换气转动轴3置于换气固定环4的圆形腔内,且其外周形状与换气固定环4的内周形状匹配,使得换气转动轴3外周可以贴紧换气固定环4内侧壁转动。如图5,换气固定环4的外周上设置有若干接气孔41,由于每个气控阀需要两路气道控制,因此,接气孔的数量为12个,接气孔41由外壁直通内壁,且在外壁上设置有接气头。换气转动轴3具有轴环31以及轴头32,轴头32固定设置于轴环31的外侧面,且直径小于轴环,轴环31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通气孔32,轴环31上与轴头32之间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通气孔32相连通的第二通气孔33,第二通气孔33上设置有接气头,轴头32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通气孔32数量一致的气管安装孔34,以及一主气管安装孔35,通气管36一端连接于第二通气孔33上,另一端依次穿过气管安装孔34、双头中通转轴11,并穿过中心转座2的中心与对应的气控阀的气阀控制端气路连接,主通气管37一端连接于第二通气孔33上,另一端依次穿过气管安装孔34、双头中通转轴11,并穿过中心转座2的中心与对应的气控阀的进气孔气路连接。如图6所示的中心转座与气控阀的气动原理图,主通气管37通过6个三通接头串接为6个控制阀提供主气源,再如图7所示,中心转座上对应气控阀设置有旋转臂,而旋转臂末端设置有气缸,气缸的与气控阀的两个出气孔之间气路连接,如图7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联动装置1可选择为电机与减速波箱的配合输出,也可以为直接选择为单电机输出,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本专利技术在工作时,旋转臂在旋转过程中,通过气控阀的控制,使得末端的气缸处于动作状态,而到达加工工位时,通过气控阀的控制,使得末端的气缸处于释放状态,或是根据工位的加工需要控制某个或某几个旋转臂的气缸的动作,而每个气控阀的控制通过对换气固定环4上设置的一对接气孔41进行择一进气选择,使气流直通入第一通气孔32,经气管送至对应受控的气控阀的其中一个气阀控制端,使气控阀的通气通路进行切换,使气流从切换的出气孔输出,达到控制中心转座2上对应该气控阀所设置的旋转臂末端设置的气缸进行动作,随着中心转座2的旋转,中心转座2上设置的气控阀与换气固定环4上固定设置的接气孔41的位置相对切换,从而避免了产生解绕的问题。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专利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路气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联动装置、中心转座、换气转动轴、换气固定环,所述联动装置具有双头中通转轴,所述中心转座、换气转动轴分别与所述双头中通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转座盘面上周向设置有若干个气控阀,所述换气固定环周边设置有若干接气孔,所述若干接气孔的数量与所述气控阀的数量匹配,所述换气转动轴外壁贴紧转动设置于所述换气固定环内壁,所述换气转动轴对应所述换气固定环的若干接气孔的位置设置有若干第一通气孔,所述若干第一通气孔与所述若干个气控阀分别连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穿设于所述双头中通转轴中心,所述双头中通转轴中心还穿设有主通气管,所述主通气管与所述若干个气控阀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路气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联动装置、中心转座、换气转动轴、换气固定环,所述联动装置具有双头中通转轴,所述中心转座、换气转动轴分别与所述双头中通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转座盘面上周向设置有若干个气控阀,所述换气固定环周边设置有若干接气孔,所述若干接气孔的数量与所述气控阀的数量匹配,所述换气转动轴外壁贴紧转动设置于所述换气固定环内壁,所述换气转动轴对应所述换气固定环的若干接气孔的位置设置有若干第一通气孔,所述若干第一通气孔与所述若干个气控阀分别连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穿设于所述双头中通转轴中心,所述双头中通转轴中心还穿设有主通气管,所述主通气管与所述若干个气控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气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转动轴具有轴环以及轴头,所述轴环固定设置于所述轴头的外侧面,且直径小于所述轴环,所述若干第一通气孔设置于所述轴环的圆周壁上,所且轴环上与所述轴头之间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气孔相连通的第二通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卓韬彭文怀林秋宇陈新辉张健吴汉祺吴耿许学斌周寅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文华包装有限公司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汕头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