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子远红外线全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4201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量子远红外线全舱,该全舱包括:位于底部并且呈长方形的舱底,所述舱底的上表面设有底垫;位于所述舱底的一端,并在所述舱底的一端封闭并且侧壁与所述舱底的周边固定连接的拱形下半舱体,所述下半舱体的另一端开放,所述下半舱体的舱壁与所述舱底形成下腔体;位于所述舱底的另一端的拱形上半舱体,所述上半舱体具有上腔体并且与所述下半舱体组合形成全舱内腔,所述上半舱体至少在一个位置处枢轴连接至所述舱底或者所述下半舱体上,所述上半舱体可围绕所述枢轴旋转半开;所述舱底的底垫,所述下半舱体的内表面和所述上半舱体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远红外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量子远红外线全舱
本技术涉及保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量子远红外线全舱。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上很多的汗蒸舱、养生舱、熏蒸舱等较为流行,或者放置电气石释放红外线,这些方式或多或少有些缺陷。远红外线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光,被称为“生命光波”。远红外线对细胞的共振效用、渗透作用、温热效果在养生健康行业逐渐开始应用。人体本身是一个远红外辐射源,人体直接吸收自己释放的远红外线。当同频波长远红外线辐射时,其频率与身体中细胞分子、原子间的水分子运动频率相一致,引起共振效应产生负离子。人体75%是水分子组成的,在共振作用下,首先激活了水分子的振动能级,使皮下组织深层部位的温度升高,产生的热效应使水分子活化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式的反应,活化成碱性小分子团水分子改善糖转换,加速人体需要的生物酶的合成,更多供给人体养分和酵素,同时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清除体内有害物质,排出人体内风湿寒毒素,提高人体体温、免疫力和生物细胞的组织再生能力,从而保证保持人体健康,远离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量子远红外线全舱,包括:位于底部并且呈长方形的舱底,所述舱底的上表面设有底垫;位于所述舱底的一端,并在所述舱底的一端封闭并且侧壁与所述舱底的周边固定连接的拱形下半舱体,所述下半舱体的另一端开放,所述下半舱体的舱壁与所述舱底形成下腔体;位于所述舱底的另一端的拱形上半舱体,所述上半舱体具有上腔体并且与所述下半舱体组合形成全舱内腔,所述上半舱体至少在一个位置处枢轴连接至所述舱底或者所述下半舱体上,所述上半舱体可围绕所述枢轴旋转半开;所述舱底的底垫,所述下半舱体的内表面和所述上半舱体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远红外布。所述远红外线布用于产生远红外线,在所述舱底、上半舱体和下半舱体构成的空间内生成量子能量场。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设有舱底控制模块、上半舱体控制模块、下半舱体控制模块,用于分别控制对应的所述舱底、上半舱体、下半舱体的远红外线布。优选地,该全舱设置有音乐疗法模块。优选地,所述上半舱体的远离下半舱体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供人体头颈部伸出的弧形缺口。优选地,所述远红外线布内部设置有纵向及横向交错布置的远红外线丝,所述远红外线丝在通电的情况下产生远红外线。优选地,所述远红外线丝的材质为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优选地,所述远红外线布产生的远红外线的波长为8-14μm。优选地,所述远红外布对人体的热量传递方式主要为辐射传热,由远红外线传递能量。优选地,该全舱中部位置设置有所述的上半舱体围绕转动的转轴。优选地,所述上半舱体、下半舱体的外表面为塑料高分子材料或碳纤维构成的隔离层。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有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时间、温度、档位、所选音乐。根据本技术公开的内容,可获得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全舱内表面布置远红外线,在全舱内部生成量子能量场,使用者可提高免疫力,增强新陈代谢。2、本技术中的全舱产生的远红外线与人体同频,使人体呈弱碱性,对人体极为有利。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技术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附图说明参考随附的附图,本技术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中的量子远红外线全舱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技术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技术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技术的具体细节。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文本中所提到的上半舱体和下半舱体,并非是指位置上存在物理空间的上下关系,而是与使用者的身体的上身和下身的对应关系。在根据本技术的一种量子远红外线全舱中,包括:位于底部并且呈长方形的舱底,所述舱底的上表面设有底垫;位于所述舱底的一端,并在所述舱底的一端封闭并且侧壁与所述舱底的周边固定连接的拱形下半舱体,所述下半舱体的另一端开放,所述下半舱体的舱壁与所述舱底形成下腔体;位于所述舱底的另一端的拱形上半舱体,所述上半舱体具有上腔体并且与所述下半舱体组合形成全舱内腔,所述上半舱体至少在一个位置处枢轴连接至所述舱底或者所述下半舱体上,所述上半舱体可围绕所述枢轴旋转半开;所述舱底的底垫,所述下半舱体的内表面和所述上半舱体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远红外布。例如,图1为本技术中的量子远红外线全舱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包括舱底10、上半舱体20、下半舱体30和控制装置等。舱底10安装于支座上,其表层设有内置远红外线布的底垫11;上半舱体20可沿全舱中部旋转半开,上半舱体20的内表面设有远红外线布,其前端设有供人体头颈部伸出的弧形缺口;下半舱体30的下部固定安装于舱底10的表层,下半舱体30内表面设有远红外线布;控制装置用于设置开关状态、时间、档位等。远红外线布用于产生远红外线,在舱底10、上半舱体20和下半舱体30构成的半封闭空间内生成量子能量场。在本技术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支座为床体。控制装置设有舱底控制模块、上半舱体控制模块、下半舱体控制模块,用于分别控制对应的舱底10、上半舱体20、下半舱体30的远红外线布。三种不同的模块分别控制,设计科学合理,符合人体的体质特征状况。该全舱还可以设置有音乐疗法模块。运用中医音乐疗法,通过“五音疗疾”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器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音乐与远红外的结合,效果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远红外线布内部设置有纵向及横向交错布置的远红外线丝,远红外线丝在通电的情况下产生远红外线。远红外线丝的材质为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当然也可为其他材质,比如,生物炭、碳纤维制品、电气石、远红外陶瓷制品等。远红外线布产生的远红外线的波长为8-14μm。远红外布对人体的热量传递方式主要为辐射传热,由远红外线传递能量,不存在对人体烫伤的潜在危害。该全舱中部位置设置有上半舱体20围绕转动的转轴,也可在舱体两侧设置辅助用的伸缩支撑杆。上半舱体20、下半舱体30的外表面为塑料高分子材料或碳纤维构成的隔离层,隔绝外部的有害电磁波,防止内部有益的远红外线溢出。控制装置设置有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时间、温度、档位、所选音乐,该控制装置还可以配置蓝牙或无线通讯模块,可以采用远程控制。远红外线是在所有太阳光中最能够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射线。由于远红外线与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接近,“生命光波”渗入体内之后,便会引起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透过共鸣吸收,分子之间摩擦生热形成热反应,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量子远红外线全舱,其特征在于,该全舱包括:/n位于底部并且呈长方形的舱底,所述舱底的上表面设有底垫;/n位于所述舱底的一端,并在所述舱底的一端封闭并且侧壁与所述舱底的周边固定连接的拱形下半舱体,所述下半舱体的另一端开放,所述下半舱体的舱壁与所述舱底形成下腔体;/n位于所述舱底的另一端的拱形上半舱体,所述上半舱体具有上腔体并且与所述下半舱体组合形成全舱内腔,所述上半舱体至少在一个位置处枢轴连接至所述舱底或者所述下半舱体上,所述上半舱体可围绕所述枢轴旋转半开;/n所述舱底的底垫,所述下半舱体的内表面和所述上半舱体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远红外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量子远红外线全舱,其特征在于,该全舱包括:
位于底部并且呈长方形的舱底,所述舱底的上表面设有底垫;
位于所述舱底的一端,并在所述舱底的一端封闭并且侧壁与所述舱底的周边固定连接的拱形下半舱体,所述下半舱体的另一端开放,所述下半舱体的舱壁与所述舱底形成下腔体;
位于所述舱底的另一端的拱形上半舱体,所述上半舱体具有上腔体并且与所述下半舱体组合形成全舱内腔,所述上半舱体至少在一个位置处枢轴连接至所述舱底或者所述下半舱体上,所述上半舱体可围绕所述枢轴旋转半开;
所述舱底的底垫,所述下半舱体的内表面和所述上半舱体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远红外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远红外线全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线布内部设置有纵向及横向交错布置的远红外线丝,所述远红外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玫辛王少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善在量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