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喉科给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403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耳鼻喉科给药器,包括基座、支架、螺柱、旋转筒、轴承、药管和推杆;支架竖直固定在基座上,螺柱可摆动的安装在支架的顶部;旋转筒后端螺纹套装在螺柱前端,其前端水平延伸预设的距离;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旋转筒前端,药管与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其前端水平延伸预设的距离;药管内部设有连通给药口的储药腔,在储药腔内可前后滑动的设有活塞;推杆前端连接活塞,其后端向后水平延伸预设的距离再穿过旋转筒内部,最后可滑动的贯穿螺柱。该给药器在喷药的过程中,转动旋转筒带动药管向前伸出并进入到患者的耳鼻喉腔内深处患部时,药管只会前后伸缩而不发生转动,有效避免药管转动造成对患者耳鼻喉腔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喉科给药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鼻喉科给药器。
技术介绍
对于耳鼻喉患者,很多时候需要向其耳鼻喉深处的患部喷药,以加快患处的恢复速度,而向耳鼻喉深处的患部喷药通常需要借助相应的工具才能完成。现有的工具通过转动旋转筒的方式带动药管向前伸出并进入到患者的耳鼻喉腔内深处患部,最后通过药管对患部喷药。但是,现有的药管由于旋转筒与药管固定连接,转动旋转筒带动药管向前伸出的同时药管会转动。因此,药管进入患者的耳鼻喉腔内后会转动,而药管的转动有可能会造成耳鼻喉腔内的伤害,如耳膜、呼吸道管壁等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耳鼻喉科给药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耳鼻喉科给药器,包括基座、支架、螺柱、旋转筒、轴承、药管和推杆;所述支架竖直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螺柱可摆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旋转筒后端螺纹套装在所述螺柱前端,其前端水平延伸预设的距离;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所述旋转筒前端,所述药管与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其前端水平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鼻喉科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支架、螺柱(2)、旋转筒(3)、轴承(12)、药管(4)和推杆(5);所述支架竖直固定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螺柱(2)可摆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旋转筒(3)后端螺纹套装在所述螺柱(2)前端,其前端水平延伸预设的距离;所述轴承(12)的外圈固定在所述旋转筒(3)前端,所述药管(4)与所述轴承(12)的内圈固定连接,其前端水平延伸预设的距离并设有向耳鼻喉腔内相应的位置喷药的给药口,进而通过转动所述旋转筒(3)来带动所述药管(4)前后伸缩;/n所述药管(4)内部设有连通所述给药口的储药腔,在所述储药腔内可前后滑动的设有将其内部药液从所述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喉科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支架、螺柱(2)、旋转筒(3)、轴承(12)、药管(4)和推杆(5);所述支架竖直固定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螺柱(2)可摆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旋转筒(3)后端螺纹套装在所述螺柱(2)前端,其前端水平延伸预设的距离;所述轴承(12)的外圈固定在所述旋转筒(3)前端,所述药管(4)与所述轴承(12)的内圈固定连接,其前端水平延伸预设的距离并设有向耳鼻喉腔内相应的位置喷药的给药口,进而通过转动所述旋转筒(3)来带动所述药管(4)前后伸缩;
所述药管(4)内部设有连通所述给药口的储药腔,在所述储药腔内可前后滑动的设有将其内部药液从所述给药口推出的活塞(16);所述推杆(5)前端连接所述活塞(16),其后端向后水平延伸预设的距离再穿过所述旋转筒(3)内部,最后可滑动的贯穿所述螺柱(2)后到达所述螺柱(2)后端的外侧并连接有推拉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喉科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筒(3)内设有限制所述药管(4)进入耳鼻喉腔内最大深度以避免造成意外伤害的限位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鼻喉科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个限位条(7)和两个弹簧(8);所述药管(4)靠近后端的位置与所述轴承(12)的内圈固定连接,其后端延伸到所述旋转筒(3)内预设的距离;两个所述限位条(7)上下相对的处于所述旋转筒(3)的内部,并且所述限位条(7)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柱(2)前端的上部或下部,其前端向前延伸到所述药管(4)的外侧,在所述限位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海人高延永
申请(专利权)人:兴安界首中西医结合医院兴安界首骨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