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便携式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031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便携式引流装置,其包括调节带和固定带,调节带前部设有调节开关,调节开关包括一个空心腔体,空心腔体前侧面开设有限位凹槽,空心腔体内部设有转轮,转轮中心开设有齿形孔,齿轮孔内套设有相匹配的齿柱,齿柱前端连接有手柄,齿柱后端通过复位弹簧与空心腔体后壁相连,转轮两侧表面分别开设有限位滑道,限位滑道上设有限位杆,转轮分别通过前后两侧的限位杆与空心腔体前后壁连接,转轮周侧缠有绕线,绕线通过空心腔体侧面的开口与调节带连接,固定带套接在调节带上,固定带下部设有多排可与上端固定的第一固定扣,固定带上端固定引流袋固定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灵活调节引流瓶高度、位置、满足不同需要且携带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便携式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用引流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便携式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胸腔闭式引流术及开胸手术后的患者需要用到胸腔引流装置,引流装置通常包括与患者胸腔连通的引流管以及与引流管连接的引流瓶,为保证引流效果,应避免引流管打折,避免引流管牵拉患者的管口,且保证引流瓶水封水位距胸壁引流管出口60-100cm。目前,在患者下床活动的时候,通常是由家属协助提起引流瓶,或者患者自己手提,携带不便,不能固定引流瓶,易造成脱管,现有引流装置不能根据不同身形的患者灵活调节引流瓶的位置和高度,使用不便,影响患者病情的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便携式引流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根据不同身形灵活调节引流瓶高度、位置、满足不同需要的携带方便的可调节便携式引流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便携式引流装置,包括调节带和位于调节带一侧的固定带,调节带前部设有调节开关,调节开关包括一个空心腔体,空心腔体前侧面开设有限位凹槽,空心腔体内部设有转轮,转轮中心开设有齿形孔,齿轮孔内套设有相匹配的齿柱,齿柱前端连接有手柄,手柄卡入在限位凹槽内,齿柱后端通过复位弹簧与空心腔体后壁相连,转轮两侧表面分别开设有限位滑道,限位滑道上设有限位杆,转轮分别通过前后两侧的限位杆与空心腔体前后壁连接,转轮周侧缠有绕线,绕线通过空心腔体侧面的开口与调节带连接;固定带上端向下反折接合套接在调节带上,固定带下部设有多排可与上端固定的第一固定扣,固定带上端固定连接有引流袋固定袋。优选的,限位凹槽呈“米”字型,包括有3个凹槽,手柄呈板状,手柄能够分别卡接入三个凹槽内。优选的,转轮每侧至少设置两个限位杆。优选的,引流袋固定袋上端设有开口和第二固定扣,下端设有开口。优选的,空心腔体前表面设有翻盖。优选的,空心腔体后侧面设有软垫。优选的,绕线位于调节带内部与调节带粘接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中调节带能够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能够根据不同身形快速、灵活调节调节带和引流瓶,满足不同需要;本技术中限位凹槽呈“米”字型,包括有3个凹槽,手柄呈板状,手柄能够分别卡接入三个凹槽内,调节范围更广,适用范围更大,使用更加方便;本技术中转轮每侧至少设置两个限位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中引流袋固定袋上端设有开口和第二固定扣,下端设有开口,第二固定扣能够防止引流瓶滑落或受到意外损坏,下端的开口能够和下端具有开口的引流袋配合使用,将引流袋下端的开口和引流袋固定袋下端的开口配合,取出引流液时,直接打开开口取出即可,不需要取出引流袋,使用方便;本技术中空心腔体前表面设有翻盖,保护手柄,防止杂物进入空心腔体造成损坏,增加使用寿命;本技术中空心腔体后侧面设有软垫,佩戴舒适;本技术中绕线位于调节带内部与调节带粘接固定,绕线位于调节带内部,美观且不易受到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调节开关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调节开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转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调节带2、固定带21、第一固定扣3、调节开关31、空心腔体32、限位凹槽33、转轮34、齿形孔35、齿柱36、手柄37、复位弹簧38、限位滑道39、限位杆391、绕线392、翻盖393、软垫4、引流袋固定袋。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可调节便携式引流装置,包括调节带1和位于调节带1一侧的固定带2,调节带1前部设有调节开关3,调节开关3包括一个空心腔体31,空心腔体31前侧面开设有限位凹槽32,空心腔体31内部设有转轮33,转轮33中心开设有齿形孔34,齿轮孔34内套设有相匹配的齿柱35,齿柱35能够相对于转轮33前后滑动,且能够带动转轮33转动,齿柱35前端连接有手柄36,手柄36卡入在限位凹槽32内,限位凹槽32用于限制手柄36转动,齿柱35后端通过复位弹簧37与空心腔体31后壁相连,当手柄36不受力时,复位弹簧37通过作用于齿柱35将手柄36拉回到限位凹槽32的位置,转轮33前后两侧表面分别开设有限位滑道38,如图4所述,限位滑道38为圆形轨迹的滑道,限位滑道38上设有限位杆39,转轮33分别通过前后两侧的限位杆39与空心腔体31前后壁连接,前后两侧的限位杆39将转轮33夹设在中间位置,转轮33不会前后移动,转轮33转动时,限位杆39端部在限位滑道38内运动,限位杆的形状不限制于杆状,可为不规则的形状,只要保证端部位于限位滑道38内即可,转轮33周侧缠有绕线391,绕线391通过空心腔体1侧面的开口与调节带1连接,空心腔体2的侧面与调节带1也相连接;固定带2上端向下反折接合套接在调节带1上,固定带2下部设有多排可与上端固定的第一固定扣21,固定带2上端固定连接有引流袋固定袋4;优选的,限位凹槽32呈“米”字型,包括有3个凹槽,手柄36呈板状,手柄36能够分别卡接入三个凹槽内;优选的,转轮33每侧至少设置两个限位杆39;优选的,引流袋固定袋4上端设有开口和第二固定扣,下端设有开口;优选的,空心腔体31前表面设有翻盖392;优选的,空心腔体31后侧面设有软垫393;优选的,绕线391位于调节带1内部与调节带1粘接固定。本实施例在实施时:首先将调节带1套在患者腰间,打开翻盖392将手柄36拉出并转动,使调节带1收紧至合适,将手柄36放回,手柄36在复位弹簧37的弹性作用下,恢复到限位凹槽32的位置,并卡接入限位凹槽32中,不会来回转动,关闭翻盖392,完成调节带1的调节固定,然后根据需要,将固定带2上端与下端对应的一组第一固定扣21相固定,确定引流袋固定袋4的高度,将固定带2在调节带1上滑动至合适位置即可,上述两个步骤也可颠倒,最后将引流瓶放入到引流瓶固定袋4,通过第二固定扣将引流瓶固定袋4关闭即可。本技术方案中:本技术中调节带能够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能够根据不同身形快速、灵活调节调节带1和引流瓶,满足不同需要;本技术中限位凹槽32呈“米”字型,包括有3个凹槽,手柄36呈板状,手柄36能够分别卡接入三个凹槽内,调节范围更广,适用范围更大,使用更加方便;本技术中转轮33每侧至少设置两个限位杆39,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中引流袋固定袋4上端设有开口和第二固定扣,下端设有开口,第二固定扣能够防止引流瓶滑落或受到意外损坏,下端的开口能够和下端具有开口的引流袋配合使用,将引流袋下端的开口和引流袋固定袋4下端的开口配合,取出引流液时,直接打开开口取出即可,不需要取出引流袋,使用方便;本技术中空心腔体1前表面设有翻盖392,保护手柄36,防止杂物进入空心腔体1造成损坏,增加使用寿命;本技术中空心腔体1后侧面设有软垫393,佩戴舒适;本技术中绕线391位于调节带1内部与调节带1粘接固定,绕线391位于调节带1内部,美观且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便携式引流装置,包括调节带(1)和位于调节带(1)一侧的固定带(2),其特征在于:调节带(1)前部设有调节开关(3),调节开关(3)包括一个空心腔体(31),空心腔体(31)前侧面开设有限位凹槽(32),空心腔体(31)内部设有转轮(33),转轮(33)中心开设有齿形孔(34),齿形孔(34)内套设有相匹配的齿柱(35),齿柱(35)前端连接有手柄(36),手柄(36)卡入在限位凹槽(32)内,齿柱(35)后端通过复位弹簧(37)与空心腔体(31)后壁相连,转轮(33)两侧表面分别开设有限位滑道(38),限位滑道(38)上设有限位杆(39),转轮(33)分别通过前后两侧的限位杆(39)与空心腔体(31)前后壁连接,转轮(33)周侧缠有绕线(391),绕线(391)通过空心腔体(31)侧面的开口与调节带(1)连接;固定带(2)上端向下反折接合套接在调节带(1)上,固定带(2)下部设有多排可与上端固定的第一固定扣(21),固定带(2)上端固定连接有引流袋固定袋(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便携式引流装置,包括调节带(1)和位于调节带(1)一侧的固定带(2),其特征在于:调节带(1)前部设有调节开关(3),调节开关(3)包括一个空心腔体(31),空心腔体(31)前侧面开设有限位凹槽(32),空心腔体(31)内部设有转轮(33),转轮(33)中心开设有齿形孔(34),齿形孔(34)内套设有相匹配的齿柱(35),齿柱(35)前端连接有手柄(36),手柄(36)卡入在限位凹槽(32)内,齿柱(35)后端通过复位弹簧(37)与空心腔体(31)后壁相连,转轮(33)两侧表面分别开设有限位滑道(38),限位滑道(38)上设有限位杆(39),转轮(33)分别通过前后两侧的限位杆(39)与空心腔体(31)前后壁连接,转轮(33)周侧缠有绕线(391),绕线(391)通过空心腔体(31)侧面的开口与调节带(1)连接;固定带(2)上端向下反折接合套接在调节带(1)上,固定带(2)下部设有多排可与上端固定的第一固定扣(21),固定带(2)上端固定连接有引流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敏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