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痰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28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痰杯,包括:上痰杯、下痰杯、痰杯盖和隔挡片,上痰杯和下痰杯内腔联通且可拆卸连接,痰杯盖铰接在上痰杯的开口处,隔挡片通过连接柱铰接在痰杯盖上并可在痰杯盖带动下在下痰杯和上痰杯中上、下移动,隔挡片可卡设在上痰杯内壁上,该痰杯可在杯盖打开时隔离痰杯内部的痰液,避免引起病人不适,防止消毒液溅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痰杯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痰杯。
技术介绍
一些患有呼吸疾病的病人由于其痰液中含有易传染的细菌,因此医院需要使用痰杯来收集病人痰液,现有痰杯为一带盖的塑料杯,塑料杯中预先放置一定量的消毒液,当病人需要吐痰时,打开杯盖即可将痰液吐到消毒液中,痰杯定期消毒或者更换,但是当病人痰液较多,痰杯更换不及时时,痰杯中会积聚较多痰液,病人打开痰杯盖吐痰时,看到痰杯中的痰容易产生不适,且杯盖打开时,痰液直接与空气接触,增加传染风险,杯中预先放置消毒液,吐痰时消毒液容易溅出,且现有痰杯为上大下小的梯形柱状结构,行传设计不合理,痰杯放置时容易倾倒,杯盖没有锁紧装置,痰杯倾倒时痰液容易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痰杯,该痰杯可在杯盖打开时隔离痰杯内部的痰液,避免引起病人不适,防止消毒液溅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用痰杯,包括:上痰杯、下痰杯、痰杯盖和隔挡片,上痰杯和下痰杯内腔联通且可拆卸连接,痰杯盖铰接在上痰杯的开口处,隔挡片通过连接柱铰接在痰杯盖上并在痰杯盖带动下在下痰杯和上痰杯中上、下移动。该医用痰杯设置了上痰杯以及与上痰杯可拆卸连接的下痰杯,可拆卸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可采用螺纹配合连接或卡接,下痰杯中盛放有消毒液,痰杯盖上通过连接柱设有一隔挡片,隔挡片位于痰杯的容腔中,当痰杯盖盖上时,隔挡片位于下痰杯中的消毒液中,当痰杯盖打开时,连接柱带动隔挡片向上移动,当隔挡片移动到上痰杯某一位置时,卡设在上痰杯的内壁上无法继续移动,此时隔挡片将下方消毒液隔离开,病人将痰直接吐在隔挡片上,痰杯盖盖上时,隔挡片伸入下痰杯中的消毒液,隔挡片上的痰液溶解在消毒液中。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隔档片具有与上痰杯相匹配的形状并且隔档片的尺寸大于或等于上痰杯的开口尺寸。隔挡片与上痰杯形状相匹配,从而当痰杯盖打开时,隔挡片可将下方痰液完全遮盖住,下方痰液不会与空气接触,为放置隔挡片伸出痰杯,隔挡片的尺寸应大于等于上痰杯的开口尺寸。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痰杯和下痰杯为圆柱状结构,上痰杯的内壁设有用于限制隔挡片向上移动的凸台。上痰杯和下痰杯均为圆柱状结构,在上痰杯的内壁上设置凸台,凸台对隔挡片起到限位作用,即当隔挡片向上移动到凸台位置时,无法再继续向上移动,凸台的形式不做具体限定,该凸台可以为沿上痰杯内壁一圈的环形凸台,也可为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台。在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上痰杯和下痰杯为下大上小的梯形柱状体结构,隔挡片的尺寸大于上痰杯的开口尺寸。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上痰杯和下痰杯均为梯形柱状体结构,由于下痰杯的体积较大,装置整体重心位于下半部分,从而使痰杯放置的更稳,不容易倾倒,且由于上痰杯为下大上小的梯形柱状结构,且隔挡片的尺寸小于上痰杯开口处的尺寸,则在上痰杯的内壁上无需设置凸台即可对隔挡片进行限位,当隔挡片向上运动到和上痰杯内壁尺寸相等的位置时,隔挡片被卡住无法再向上移动。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痰杯盖上设有母卡扣,上痰杯的外壁上设有与母卡扣相配合的公卡扣。痰杯盖和上痰杯上设置公母卡扣,可对痰杯起到密封固定作用,避免痰杯倾倒时痰液洒出。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痰杯的外壁上设有把手。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下痰杯的外壁上设有刻度。下痰杯的容量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下痰杯的外壁上设有刻度,方便观察杯内溶液的量。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痰杯为非透明的硬质塑料。为防止痰杯中痰液给人体造成不适,痰杯整体采用非透明的硬质塑料,但该材料应保证能观察到液位高度以便及时更换痰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痰杯的内腔中设置隔挡片,隔挡片随痰杯盖开闭可在痰杯腔中移动,当痰杯盖打开时,隔挡片移动到痰杯内腔的最高位置,将杯体下方的痰液隔离开,避免病人吐痰时看到下方痰液而引起不适,也可减少痰液中传染物质扩散,并保证病人吐痰时,消毒液不会溅出来,当痰杯盖关闭时,隔挡片向下移动到消毒液中,隔挡片上的痰液便于溶解到消毒液中,该痰杯方便卫生,且结构简单,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二。其中:1-上痰杯;11-凸台;12-公卡扣;13-把手;2-下痰杯;3-痰杯盖;31-母卡扣;4-隔挡片;41-连接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参照图1-图2,一种医用痰杯,包括:上痰杯1、下痰杯2、痰杯盖3和隔挡片4,上痰杯1和下痰杯2的内腔联通且可拆卸连接,痰杯盖3铰接在上痰杯1的开口处,隔挡片4通过连接柱41固定在痰杯盖3上并可在痰杯盖3带动下在下痰杯2和上痰杯1中上、下移动,隔挡片4可卡设在上痰杯1的内壁上。上痰杯1和下痰杯2为圆柱状结构,上痰杯1的内壁设有凸台11用于限制隔挡片4向上移动,痰杯盖3上设有母卡扣31,上痰杯1的外壁上设有与母卡扣31相配合的公卡扣12,上痰杯1的外壁上设有把手13,下痰杯2的外壁上设有刻度,痰杯为非透明的硬质塑料。使用时,将下痰杯2与上痰杯1分离,在下痰杯2中倒入一定量的消毒液,再将上痰杯1上与下痰杯2连接,参照图1,此时痰杯盖3和上痰杯1通过公卡扣12与母卡扣31配合而密封固定在一起,隔挡片4位于下痰杯2中的消毒液中,当病人需要吐痰时,将公卡扣12和母卡扣31松开,打开痰杯盖3,由于痰杯盖3和上痰杯1铰接,随着痰杯盖3不断打开,连接柱41带动隔挡片4在痰杯中向上移动,当隔挡片4移动到上痰杯1内壁的凸台11时,隔挡片4无法再继续向上移动,隔挡片4将下痰杯2中的消毒液隔离开,病人将痰直接吐到隔挡片4上时,不会看到隔挡片4下方的痰液,吐完以后,将痰杯盖3盖上,隔挡片4进入消毒液中,隔挡片4上的痰液溶解在消毒液中,也可将痰杯盖3密封固定后,轻轻晃动痰杯,帮助隔挡片4上的痰液溶解。实施例2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上痰杯1和下痰杯2均为下大上小的梯形柱状体结构,隔挡片4的尺寸大于上痰杯1的开口尺寸,上痰杯1的内壁无需设置凸台11,当隔挡片4向上移动到一定位置时直接卡设在上痰杯1的内壁上,该痰杯使用过程与实施例1中痰杯使用过程相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痰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痰杯、下痰杯、痰杯盖和隔挡片,所述上痰杯和所述下痰杯的内腔联通且可拆卸连接,所述痰杯盖铰接在所述上痰杯的开口处,所述隔挡片通过连接柱铰接在所述痰杯盖上并在所述痰杯盖带动下在所述下痰杯和所述上痰杯中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痰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痰杯、下痰杯、痰杯盖和隔挡片,所述上痰杯和所述下痰杯的内腔联通且可拆卸连接,所述痰杯盖铰接在所述上痰杯的开口处,所述隔挡片通过连接柱铰接在所述痰杯盖上并在所述痰杯盖带动下在所述下痰杯和所述上痰杯中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痰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片具有与所述上痰杯相匹配的形状并且所述隔挡片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上痰杯的开口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痰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痰杯和所述下痰杯为圆柱状结构,所述上痰杯的内壁设有用于限制所述隔挡片向上移动的凸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源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