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冬杰专利>正文

一种沥青道路施工的热碾压滚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25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道路施工的热碾压滚筒,其结构包括立杆、安装框架、固定头、筒体,筒体通过固定头与安装框架机械连接,安装框架通过上端垂直固定的两个立杆安装在行走器上,筒体包括加料口、加热芯、散热小孔、出料口、集料机构、自走式刮板,加料口与出料口与加热芯相通,加热芯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散热小孔,加热芯上设有与自走式刮板配合的滑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筒体在滚动中,由于重心作用,余料集中的下层,因此在加热芯内设有成X字形交叉分布的加料口与出料口,这样不管如何滚动都有一个出料口位于下层,使加热芯内余料有效的排出,而在排料中配合自走式刮板将加热芯内壁残留也能刮除干净,避免新加料与旧料混合影响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道路施工的热碾压滚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特别的,是一种沥青道路施工的热碾压滚筒。
技术介绍
在沥青道路的铺设施工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沥青地面热碾压滚筒对路面进行碾压和平整,以达到一定的平整度,现有的沥青地面热碾压滚筒的主要结构是由一个金属的空心圆柱体作为外滚筒,外滚筒内部设有一个封闭的空心半圆柱体的内加热芯,该内加热芯上有许多散热小孔,内加热芯两端各焊有一根轴并使其穿过外滚筒两端端盖的中心孔与手推柄外界,由于重心的作用,加热芯的开口始终朝上,施工时,先将燃烧的木炭置于内加热芯中,木炭燃烧释放的热能通过散热小孔对外滚筒进行加热,完成热碾压施工任务,木炭燃烧后需要再加料以满足持续热碾压,其主要是因为烧尽的木炭不可用,且占用加热芯空间,因此需要更换木炭,保证内部燃烧热能,而燃烧后的木炭在加热芯中随着热碾压滚筒的施工,需要停下进行清理,在这个过程中,便无法实现对热碾压滚筒的持续性运作,并且热碾压滚筒内部温度高,此时更换木炭不仅安全系数低,同时碳灰易挥发到环境中,导致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道路施工的热碾压滚筒,用以解决燃烧后的木炭在加热芯中随着热碾压滚筒的施工,需要停下进行清理,在这个过程中,便无法实现对热碾压滚筒的持续性运作,并且热碾压滚筒内部温度高,此时更换木炭不仅安全系数低,同时碳灰易挥发到环境中,导致环境污染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沥青道路施工的热碾压滚筒,其结构包括立杆、安装框架、固定头、筒体,所述筒体通过固定头与安装框架机械连接,所述安装框架通过上端垂直固定的两个所述立杆安装在行走器上,所述筒体包括加料口、加热芯、散热小孔、出料口、集料机构、自走式刮板,所述加料口与出料口与加热芯相通,所述加热芯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散热小孔,所述加热芯上设有与自走式刮板配合的滑道,所述自走式刮板呈水平活动配合于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集料机构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加料口与出料口均设有两个,呈X字形交叉分布在加热芯的两侧。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集料结构设置有集料腔、外滑道、限位头、输料组件、挤压板,所述集料腔的入料端口安装有输料组件,所述输料组件与出料口相接,在所述集料腔的两侧外表面固定有外滑道,所述挤压板设在集料腔的内部,并活动配合于外滑道,所述挤压板用限位头限位在输料组件两侧。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输料组件包括导料口、压料破碎腔、导气机构,所述导料口为滚动式结构,所述导料口与出料口相通,所述压料破碎腔连接于导料口的出料端,在所述压料破碎腔外侧两端分别安装有导气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导气机构包括气泵与输气管,所述气泵气体排出口与输气管连接,所述输气管设有两个以上,呈拱形连接至压料破碎腔。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压料破碎腔包括支撑板、滑杆、破碎块,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各设有破碎块。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破碎块配合有密封气囊,在破碎块的表面密布有两个以上的倒刺,所述密封气囊与输气管相通。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导料口为圆形结构,其表面设有两个以上的拨料板,所述拨料板通过安装口固定,拨料板高度为20cm-30cm。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加料口与出料口均安装有单向阀。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挤压板位于外滑道的一端安装有行走器,该行走器通过电驱动挤压板水平挤压运动。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压料破碎腔关于导料口呈斜向下角度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筒体在滚动中,由于重心作用,余料集中的下层,因此在加热芯内设有成X字形交叉分布的加料口与出料口,这样不管如何滚动都有一个出料口位于下层,使加热芯内余料有效的排出,而在排料中配合自走式刮板将加热芯内壁残留也能刮除干净,避免新加料与旧料混合影响燃烧。2、本专利技术出料口配合有集料机构,集料机构设置的集料腔、输料组件共同作用,利用导料口将从出料口排出的废炭送至集料腔,从而实现内置式自动清理废炭,提高加热芯内部容纳空间,并且不会出现新旧混合燃烧不充分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导料口为转动式送料,利用在其圆周面设置的若干个拨料板,拨料板实现导料口的均匀送料,避免导料口素堵塞,导料口配合的压料破碎腔,将送入的木炭进行破碎成粉状,以至于收集在集料腔时能够有效利用其空间,降低其更换频率。4、本专利技术集料腔内配合有挤压板,挤压板在更换完一次木炭后沿着外滑道不断的向集料腔内部挤压,实现压料进一步提高集料腔的利用率。5、本专利技术压料破碎腔内设有破碎块与密封气囊,相邻的破碎块之间均设有密封气囊,该密封气囊通过输气管与气泵相通,利用不断从密封气囊输入的气体从而推动破碎块,进而改变支撑板内过料通道,在两侧的破碎块挤压中,破碎块上的倒刺可进一步提高对木炭的破碎率,当破碎块推动至一定距离后,运动停止,此时密封气囊膨胀,膨胀后的密封气囊填充相邻破碎块之间的间隙,防止角落囤积碳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沥青道路施工的热碾压滚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集料机构的压料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输料组件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导料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立杆-1、安装框架-2、固定头-3、筒体-4、加料口-41、加热芯-42、散热小孔-43、出料口-44、集料机构-45、自走式刮板-46、集料腔-451、外滑道-452、限位头-453、输料组件-454、挤压板-455、导料口-54a、压料破碎腔-54b、导气机构-54c、气泵-c1、输气管-c2、支撑板-4b1、滑杆-4b2、破碎块-4b3、密封气囊-b31、倒刺-b32、安装口-4a1、拨料板-4a2。具体实施方式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沥青道路施工的热碾压滚筒,其结构包括立杆1、安装框架2、固定头3、筒体4,所述筒体4通过固定头3与安装框架2机械连接,所述安装框架2通过上端垂直固定的两个所述立杆1安装在行走器上,所述筒体4包括加料口41、加热芯42、散热小孔43、出料口44、集料机构45、自走式刮板46,所述加料口41与出料口44与加热芯42相通,所述加热芯42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散热小孔43,所述加热芯42上设有与自走式刮板46配合的滑道,所述自走式刮板46呈水平活动配合于出料口44,所述出料口44与集料机构45连接。所述加料口41与出料口44均设有两个,呈X字形交叉分布在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道路施工的热碾压滚筒,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立杆(1)、安装框架(2)、固定头(3)、筒体(4),所述筒体(4)通过固定头(3)与安装框架(2)机械连接,所述安装框架(2)通过上端垂直固定的两个所述立杆(1)安装在行走器上,所述筒体(4)包括加料口(41)、加热芯(42)、散热小孔(43)、出料口(44)、集料机构(45)、自走式刮板(46),所述加料口(41)与出料口(44)与加热芯(42)相通,所述加热芯(42)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散热小孔(43),所述加热芯(42)上设有与自走式刮板(46)配合的滑道,所述自走式刮板(46)呈水平活动配合于出料口(44),所述出料口(44)与集料机构(4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道路施工的热碾压滚筒,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立杆(1)、安装框架(2)、固定头(3)、筒体(4),所述筒体(4)通过固定头(3)与安装框架(2)机械连接,所述安装框架(2)通过上端垂直固定的两个所述立杆(1)安装在行走器上,所述筒体(4)包括加料口(41)、加热芯(42)、散热小孔(43)、出料口(44)、集料机构(45)、自走式刮板(46),所述加料口(41)与出料口(44)与加热芯(42)相通,所述加热芯(42)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散热小孔(43),所述加热芯(42)上设有与自走式刮板(46)配合的滑道,所述自走式刮板(46)呈水平活动配合于出料口(44),所述出料口(44)与集料机构(4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道路施工的热碾压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口(41)与出料口(44)均设有两个,呈X字形交叉分布在加热芯(42)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道路施工的热碾压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结构(45)设置有集料腔(451)、外滑道(452)、限位头(453)、输料组件(454)、挤压板(455),所述集料腔(451)的入料端口安装有输料组件(454),所述输料组件(454)与出料口(44)相接,在所述集料腔(451)的两侧外表面固定有外滑道(452),所述挤压板(455)设在集料腔(451)的内部,并活动配合于外滑道(452),所述挤压板(455)用限位头(453)限位在输料组件(454)两侧。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杰
申请(专利权)人:李冬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