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J型导尿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074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J型导尿支架,包括支架管体及连接在所述支架管体端部的猪尾圈管,所述猪尾圈管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在同一截面对称设有四个;所述支架管体上设有第一高亮显影带、第二高亮显影带,所述第一高亮显影带、第二高亮显影带之间设有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二通孔、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开设在所述支架管体的侧部,且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J型导尿支架导尿及时,且导尿过程中受尿液流体的作用力均衡,能够减轻导尿支架对人体内部组织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J型导尿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双J型导尿支架。
技术介绍
双J管又称双猪尾管,因两端卷曲,每端形似猪尾而得名。由于其支架和内引流作用,能解除输尿管炎症、水肿造成的暂时性梗阻,防止术后伤口漏尿和输尿管狭窄。双J管通过尿道一端插入在肾盂内,另一端插入在膀胱内,可将肾盂内的尿液排至膀胱内,从而减轻肾病患者的痛苦,双J管在尿道内还有排出输尿管内结石的功能。目前双J管猪尾圈上的导尿通孔数量较少,常存在导尿缓慢、不及时的现象,给患者带来了短暂的痛苦,甚至由于肾盂排尿不及时,导致伤口漏尿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双J管的主管提上的通孔是单边开设,尿液及结石从通孔进入双J管时,会对双J管壁有个微小的冲击力,当冲击力积累到一定量时,双J管会与尿道粘膜发生接触而损伤尿道粘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双J型导尿支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双J型导尿支架,包括支架管体及连接在所述支架管体端部的猪尾圈管,所述猪尾圈管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在同一截面对称设有四个;所述支架管体上设有第一高亮显影带、第二高亮显影带,所述第一高亮显影带、第二高亮显影带之间设有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二通孔、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开设在所述支架管体的侧部,且方向相反。进一步的,所述猪尾圈管包括螺旋部及连接在所述螺旋部端部的软头,所述软头的纵截面呈梯形状,并且其中一个为封闭结构,另一个为开口结构,所述软头上设有高亮显影点。进一步的,所述猪尾圈管的多个截面处设有所述第一通孔。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管体的公称外径为4f-8f,其中f=1/3mm,所述支架管体的有效长度为15cm-30cm。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管体内设有钨丝编织支撑层,所述猪尾圈管内设有钨丝弹簧支撑层。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高亮显影带、第二高亮显影带离支架管体端部的距离为20mm~60mm,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的间隔距离为10mm~30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高亮显影带、第二高亮显影带上均匀坠有铂金或黄金高亮显影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猪尾圈管与所述支架管体不在同一个平面,且所述猪尾圈管可螺旋卷曲180度-720度。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猪尾圈管的多个截面设有第一通孔,且同一截面上设有对称分布的四个第一通孔,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排尿流量,使得尿液排出及时,减轻了术者的痛苦。2.本技术双J型导尿支架的支架管体侧部设有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而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开口方向相反,使得尿液及结石在流进双J型导尿支架内时,对双J型导尿支架的冲击力能够平衡,从而减轻甚至避免双J型导尿支架对尿道粘膜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J型导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双J型导尿支架A-A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双J型导尿支架B-B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双J型导尿支架C-C剖面示意图;附图中:1、支架管体,2、猪尾圈管,11、第一高亮显影带,12、第二高亮显影带,13、第二通孔,14、第三通孔,21、第一通孔,22、螺旋部,23、软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照附图1~4,本技术的一种双J型导尿支架,包括支架管体1及连接在所述支架管体1端部的猪尾圈管2,所述猪尾圈管2上设有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在同一截面对称设有四个;所述支架管体1上设有第一高亮显影带11、第二高亮显影带12,所述第一高亮显影带11、第二高亮显影带12之间设有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二通孔13、第三通孔14,所述第二通孔13、第三通孔14开设在所述支架管体1的侧部,且方向相反。具体的,所述猪尾圈管2包括螺旋部22及连接在所述螺旋部22端部的软头23,所述软头23的纵截面呈梯形状,并且其中一个为封闭结构,另一个为开口结构,所述软头23上设有高亮显影点,软头23上的高亮显影点能够帮助医生判断双J型导尿支架是否滑落肾盂或膀胱,从而及时的纠正。具体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猪尾圈管2的5个截面处设有所述第一通孔21。具体的,所述支架管体1的公称外径为4f-8f,其中f=1/3mm,所述支架管体1的有效长度为15cm-30cm,规格有15、22、24、26、28、30cm,本优选实施例支架管体1的外径为2mm,有效长度为26cm。具体的,所述支架管体1内设有钨丝编织支撑层,所述猪尾圈管2内设有钨丝弹簧支撑层,钨丝弹簧支撑的韧性更佳,弯曲性性更好,而支架管体1和猪尾圈管2的支撑层采用钨丝材料,使得本技术的双J型导尿支架能够全身显影。具体的,本优选实施例的第一高亮显影带11、第二高亮显影带12离支架管体1端部的距离为3cm,第二通孔13、第三通孔14的间隔距离为2cm。具体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第一高亮显影带11、第二高亮显影带12上均匀坠有铂金高亮显影材料,铂金高亮显影带的设置能够让医生清楚地知道支架管体1上通孔的位置。具体的,所述猪尾圈管2与所述支架管体1不在同一个平面,且所述猪尾圈管2可螺旋卷曲180度-720度,本优选实施例猪尾圈管2的螺旋卷曲为360度,猪尾圈管2与支架管体1不在同一个平面的结构设计,使得猪尾圈管2不容易自然伸直而滑离肾盂或膀胱。需要说明的是,猪尾圈管2两端的软头23的纵截面呈梯形状(立体结构为圆台形),方便植入人体内,可有限减轻对组织的损伤及减轻对患者的痛苦;其中一个软头23为封闭结构,另一个软头23为开口结构,使用时,封闭的一端随导丝植入肾盂内,另一端植入膀胱内。本技术双J型导尿支架的猪尾圈管2的多个截面设有第一通孔,且同一截面上设有对称分布的四个第一通孔,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排尿流量,使得尿液排出及时,减轻了术者的痛苦;支架管体1侧部设有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而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开口方向相反(一左一右),使得尿液及结石在流进双J型导尿支架内时,尿液流体及结石双J型导尿支架的冲击力能够平衡,从而减轻甚至避免双J型导尿支架对尿道粘膜的损伤。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J型导尿支架,包括支架管体(1)及连接在所述支架管体(1)端部的猪尾圈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猪尾圈管(2)上设有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在同一截面对称设有四个;所述支架管体(1)上设有第一高亮显影带(11)、第二高亮显影带(12),所述第一高亮显影带(11)、第二高亮显影带(12)之间设有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二通孔(13)、第三通孔(14),所述第二通孔(13)、第三通孔(14)开设在所述支架管体(1)的侧部,且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J型导尿支架,包括支架管体(1)及连接在所述支架管体(1)端部的猪尾圈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猪尾圈管(2)上设有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在同一截面对称设有四个;所述支架管体(1)上设有第一高亮显影带(11)、第二高亮显影带(12),所述第一高亮显影带(11)、第二高亮显影带(12)之间设有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二通孔(13)、第三通孔(14),所述第二通孔(13)、第三通孔(14)开设在所述支架管体(1)的侧部,且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J型导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猪尾圈管(2)包括螺旋部(22)及连接在所述螺旋部(22)端部的软头(23),所述软头(23)的纵截面呈梯形状,并且其中一个为封闭结构,另一个为开口结构,所述软头(23)上设有高亮显影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J型导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猪尾圈管(2)的多个截面处设有所述第一通孔(21)。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丽娜刘迪冬付钰锟钟午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普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