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阿利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锐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02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锐器盒,包括盒体和盒盖,盒体为中空的圆柱壳体,盒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盒盖包括第一盒盖和第二盒盖,第一盒盖内侧设有闭环式第一凸起,盒体的上端面外侧设有与第一凸起配合限位的第二凸起,第二盒盖内侧设有闭环式第三凸起,盒体的下端面外侧设有与第三凸起配合限位的第四凸起;第一盒盖和第二盒盖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第一盒盖的端面未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一开口的面积,第二盒盖的端面未开口的面积大于第二开口的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用锐器盒便于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医用锐器盒减少了医护人员分类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锐器盒
本技术涉及医护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医用锐器盒。
技术介绍
临床上现在使用的都是体积较大的锐器盒,只能放在治疗盘的下层或者某处固定放置,不能随处移动,不能放置在治疗台面上和治疗盘中,使用中多有不便。如:不推治疗盘时,治疗盘中无放置锐器的盒子,只能混放在治疗盘中的小垃圾盒,回到治疗室再分类,这样不但增加工作量,而且增加了针刺伤的几率;又如早晨大量配置药液时,要一次又一次的弯腰丢玻璃安培,增加了护士得腰椎疾病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锐器盒可跟随治疗盘放置锐器,不需再次进行分类,减少了工作量,同时降低了针刺伤的风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锐器盒,包括中空圆柱状的盒体、分别设置在盒体顶部和底部的圆筒状的第一盒盖和第二盒盖,所述第一盒盖的开口端的内壁上沿第一盒盖的周向设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盒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盒盖卡扣在所述盒体的顶部;所述第二盒盖的开口端的内壁上沿第二盒盖的周向设有第三环形凸起,所述盒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环形凸起相配合的第四环形凸起,所述第四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三环形凸起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二盒盖卡扣在所述盒体的底部;所述盒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盒盖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盒盖上的封闭处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所述盒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二盒盖的端面上开设有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盒体底部的封闭处的面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盒盖盖在盒体顶部时,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配合,使得第一盒盖相对盒体可转动,但是不能被拧开,第二盒盖也采用相同的原理可转动的扣接在盒体的底部,第一盒盖端面未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一开口的面积,使得第一盒盖上始终存在通向盒体内的开口,医护人员在使用治疗盘的过程中,可将使用后的安瓿瓶碎片或针头等锐器通过开口放置于盒体内;第四开口的面积小于盒体底部的封闭处的面积,医护人员在使用该锐器盒时,可将盒体的下端面封闭,放置锐器,在回到治疗室进行回收处理时,将第二盒盖旋转,使得盒体内的锐器通过盒体底部的第三开口排出;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锐器盒能够方便跟随治疗盘,医护人员更换药液时丢弃的安瓿瓶碎片和输液结束后的针头等便于集中放置,避免了医护人员一次次弯腰丢锐器的情况,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在回收时,如果将锐器混放在治疗盘中的小垃圾盒,后期又需要再次分拣分类,工作量大,使用具有开口的瓶体倾倒时,会出现锐器从侧方滑出,刺伤医护人员的情况,在使用上述方案的下端面倾倒时,用手扶住盒体,另一只手拧开第二盒盖,锐器在下落过程中,不会出现碰到医护人员手的情况,十分安全。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为圆形的在所述盒体顶部的全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为半圆形开口,第二开口的面积为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的二分之一。可使得盒体的顶部始终具有开口,在该侧放置过多时,可旋转第一盒盖再次放置,尤其是一些较长的安瓿瓶碎片,没有办法形成堆积,就需要旋转第一盒盖以便再次放置。优选的,所述第三开口为半圆形的在所述盒体底部的半开口,所述第四开口为半圆形开口。盒体底部与第二盒盖形成的开口过小,回收的时间会过长,开口过大,会在不小心触碰第二盒盖,锐器就马上掉出,存在安全隐患。优选的,所述盒体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将盒体分隔成两个空间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三开口等分。隔板将盒体分为两个空间,可将锐器进行分类,比如有些可回收使用的安瓿瓶可集中放置,需要集中处理的针头等锐器集中放置。优选的,所述盒体的侧壁上对应盒体内的两个空间分别设有透明的观察窗。观察窗便于观察盒内的盛放情况,盒体的盛放的医疗废物不能超过盒体的四分之三,两个观察窗分别对应盒体内的两个空间,可分别观察不同分类的医疗废物的盛放情况。优选的,所述盒体为不锈钢材料。因该盒体是跟随治疗盘使用的,后期在集中回收时,会倾倒至另外的地方,使用不锈钢材料,可增长盒体的使用寿命,增加盒体整体的经济性,同时从高空掉下或被碾压时,不会破碎,避免了此类安全隐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提供的医用锐器盒便于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2、本技术提供的医用锐器盒减少了医护人员分类过程中的安全隐患。3、本技术提供的医用锐器盒便于在使用过程中的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4、本技术提供的医用锐器盒使用观察窗,便于对盒体内盛放情况进行观察。5、本技术提供的医用锐器盒结构简单,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和推广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医用锐器盒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医用锐器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医用锐器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医用锐器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三。附图标记说明:1、盒体;101、第二环形凸起;102、第四环形凸起;103、第一开口;104、第三开口;105、隔板;106、观察窗;2、第一盒盖;201、第一环形凸起;202、第二开口;3、第二盒盖;301、第三环形凸起;302、第四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医用锐器盒,包括中空圆柱状的盒体1、分别设置在盒体1顶部和底部的圆筒状的第一盒盖2和第二盒盖3,所述第一盒盖2的开口端的内壁上沿第一盒盖2的周向设有第一环形凸起201,所述盒体1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01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凸起101,所述第二环形凸起101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01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盒盖2卡扣在所述盒体1的顶部;所述第二盒盖3的开口端的内壁上沿第二盒盖3的周向设有第三环形凸起301,所述盒体1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环形凸起301相配合的第四环形凸起102,所述第四环形凸起102与所述第三环形凸起301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二盒盖3卡扣在所述盒体1的底部;所述盒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103,所述第一盒盖2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开口202,所述第一盒盖2上的封闭处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开口103的面积;所述盒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开口104,所述第二盒盖3的端面上开设有第四开口302,所述第四开口302的面积小于所述盒体1底部的封闭处的面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盒盖2盖在盒体1顶部时,第一环形凸起201和第二环形凸起101配合,使得第一盒盖2相对盒体1可转动,但是不能被拧开,第二盒盖3也采用相同的原理可转动的扣接在盒体1的底部,第一盒盖2端面未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一开口103的面积,使得第一盒盖2上始终存在通向盒体1内的开口,医护人员在使用治疗盘的过程中,可将使用后的安瓿瓶碎片或针头等锐器通过开口放置于盒体1内;第四开口302的面积小于盒体1底部的封闭处的面积,医护人员在使用该锐器盒时,可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锐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圆柱状的盒体、分别设置在盒体顶部和底部的圆筒状的第一盒盖和第二盒盖,所述第一盒盖的开口端的内壁上沿第一盒盖的周向设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盒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盒盖卡扣在所述盒体的顶部;所述第二盒盖的开口端的内壁上沿第二盒盖的周向设有第三环形凸起,所述盒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环形凸起相配合的第四环形凸起,所述第四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三环形凸起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二盒盖卡扣在所述盒体的底部;所述盒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盒盖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盒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二盒盖的端面上开设有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盒体底部的封闭处的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锐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圆柱状的盒体、分别设置在盒体顶部和底部的圆筒状的第一盒盖和第二盒盖,所述第一盒盖的开口端的内壁上沿第一盒盖的周向设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盒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盒盖卡扣在所述盒体的顶部;所述第二盒盖的开口端的内壁上沿第二盒盖的周向设有第三环形凸起,所述盒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环形凸起相配合的第四环形凸起,所述第四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三环形凸起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二盒盖卡扣在所述盒体的底部;所述盒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盒盖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盒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二盒盖的端面上开设有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盒体底部的封闭处的面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阿利
申请(专利权)人:张阿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