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包超专利>正文

一种大内科临床用止血抢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998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9
一种大内科临床用止血抢救装置,包括盒体、衬板、螺杆、旋钮、收卷杆和止血带;盒体空腔顶部设有第一条形槽和两组第一通孔,盒体左侧设置第二通孔;衬板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通孔,衬板底部位于第一条形槽内,衬板内周面最低点高于盒体上端面;螺杆穿过第二通孔,并与盒体内壁转动连接,螺杆另一端与旋钮连接;两组收卷杆纵向设置,收卷杆位于螺杆上方,收卷杆两端均与盒体内壁转动连接,两组收卷杆上均设置有齿轮;齿轮与螺杆啮合;止血带一端卷于一组收卷杆上,另一端卷于另一组收卷杆上;衬板底部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放置出血肢体的高度可调整,可通过旋转旋钮对止血带进行拉紧,且压紧的程度可调,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内科临床用止血抢救装置
本技术涉及止血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大内科临床用止血抢救装置。
技术介绍
大内科又叫综合内科,一般在低级别医院不设分科,在高级别医院一般设置细分科室,入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等等,内科是治疗由机体本身系统发生病变,机体内器官产生异常变化的疾病的病科。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出血现象,为了保证止血的效果,需要长时间按压,但是若医护人员长时间对出血位置进行按压,费时费力,还可能还因为人为疲累因素导致止血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大内科临床用止血抢救装置,此装置放置出血肢体的高度可调整,保证最大的止血效果;可通过旋转旋钮对止血带进行拉紧,从而实现按压,不需人为按压,而且压紧的程度可调,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大内科临床用止血抢救装置,包括盒体、衬板、螺杆、旋钮、收卷杆和止血带;盒体空腔顶部设有第一条形槽和两组第一通孔,盒体左侧设置第二通孔;第一条形槽在盒体上端面形成开口;衬板为U形板,衬板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通孔,衬板放置在盒体上端,衬板底部位于第一条形槽内,衬板内周面高于盒体上端面;螺杆一端横向穿过第二通孔,并与盒体内壁转动连接,螺杆另一端位于盒体外,螺杆另一端与旋钮连接;两组收卷杆纵向设置,收卷杆位于螺杆上方,收卷杆两端均与盒体内壁转动连接,两组收卷杆上均设置有齿轮;齿轮与螺杆啮合;止血带一端卷于一组收卷杆上,止血带另一端依次穿过一组第一通孔、一组第三通孔、另一组第三通孔、另一组第一通孔并卷于另一组收卷杆上。优选的,包括桶体、支撑柱、拉杆、支撑杆、拉环和弹簧;衬板底部设有空腔和第二条形槽;第二条形槽位于空腔上方,第二条形槽连通空腔并在衬板内周面形成开口;桶体位于盒体内,桶体底部与盒体底部内侧连接,桶体一侧并列设有多组限位齿;支撑柱位于桶体内,支撑柱上端与衬板底部连接,支撑柱上端面上设有盲孔,支撑柱底部靠近限位齿一侧设置第四条形槽;第四条形槽连通盲孔,第四条形槽在支撑柱外周面形成开口;拉杆位于盲孔内,拉杆底部与支撑杆转动连接,拉杆顶部伸入空腔,拉杆上端面设置有挡板;支撑杆卡在两个相邻的限位齿之间;拉环底部与挡板连接,拉环位于第二条形槽内;弹簧位于空腔内,弹簧上端与挡板连接,弹簧下端与空腔底部内侧连接。优选的,衬板内周面上设置有海绵垫,海绵垫底部设有供拉环穿过的第三条形槽,拉环最高点低于第三条形槽槽口。优选的,限位齿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与桶体内壁重合,另一条直角边水平,斜边最高点靠近支撑柱,斜边最低点远离支撑柱。优选的,旋钮设置自锁装置。优选的,盒体上设置有把手。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使用前,反转旋钮,螺杆转动带动两组齿轮反转,卷在收卷杆上的止血带反转松开,将出血处放入衬板和止血带之间,再正转旋钮,螺杆转动带动两组齿轮正转,卷在收卷杆上的止血带正转拉紧,对出血处进行按压止血,可根据出血情况,调整止血带的松紧程度,使止血效果最大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大内科临床用止血抢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大内科临床用止血抢救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大内科临床用止血抢救装置中A-A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大内科临床用止血抢救装置中B-B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盒体;11、第一条形槽;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2、衬板;21、第三通孔;22、空腔;23、第二条形槽;24、海绵垫;241、第三条形槽;3、桶体;31、限位齿;41、支撑柱;411、盲孔;412、第四条形槽;42、拉杆;421、挡板;43、支撑杆;44、拉环;45、弹簧;5、螺杆;6、旋钮;7、收卷杆;71、齿轮;8、止血带;9、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大内科临床用止血抢救装置,包括盒体1、衬板2、螺杆5、旋钮6、收卷杆7和止血带8;盒体1空腔顶部设有第一条形槽11和两组第一通孔12,盒体1左侧设置第二通孔13;第一条形槽11在盒体1上端面形成开口;衬板2为U形板,衬板2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通孔21,衬板2放置在盒体1上端,衬板2底部位于第一条形槽11内,衬板2内周面高于盒体1上端面;螺杆5一端横向穿过第二通孔13,并与盒体1内壁转动连接,螺杆5另一端位于盒体1外,螺杆5另一端与旋钮6连接;两组收卷杆7纵向设置,收卷杆7位于螺杆5上方,收卷杆7两端均与盒体1内壁转动连接,两组收卷杆7上均设置有齿轮71;齿轮71与螺杆5啮合;止血带8一端卷于一组收卷杆7上,止血带8另一端依次穿过一组第一通孔12、一组第三通孔21、另一组第三通孔21、另一组第一通孔12并卷于另一组收卷杆7上。本技术中,使用前,反转旋钮6,螺杆5转动带动两组齿轮71反转,卷在收卷杆7上的止血带8反转松开,将出血处放入衬板2和止血带8之间,再正转旋钮6,螺杆5转动带动两组齿轮71正转,卷在收卷杆7上的止血带8正转拉紧,对出血处进行按压止血,可根据出血情况,调整止血带8的松紧程度,使止血效果最大化。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包括桶体3、支撑柱41、拉杆42、支撑杆43、拉环44和弹簧45;衬板2底部设有空腔22和第二条形槽23;第二条形槽23位于空腔22上方,第二条形槽23连通空腔22并在衬板2内周面形成开口;桶体3位于盒体1内,桶体3底部与盒体1底部内侧连接,桶体3一侧并列设有多组限位齿31;支撑柱41位于桶体3内,支撑柱41上端与衬板2底部连接,支撑柱41上端面上设有盲孔411,支撑柱41底部靠近限位齿31一侧设置第四条形槽412;第四条形槽412连通盲孔411,第四条形槽412在支撑柱41外周面形成开口;拉杆42位于盲孔411内,拉杆42底部与支撑杆43转动连接,拉杆42顶部伸入空腔22,拉杆42上端面设置有挡板421;支撑杆43卡在两个相邻的限位齿31之间;拉环44底部与挡板421连接,拉环44位于第二条形槽23内;弹簧45位于空腔22内,弹簧45上端与挡板421连接,弹簧45下端与空腔22底部内侧连接;止血前可根据病人情况,调整衬板2的高度,先将止血带松开,拉起衬板2,衬板2带起支撑柱41和拉杆42,拉杆42带动支撑杆43沿着限位齿31往上移动,当衬板2达到需要的高度时,稍微下压衬板2,使支撑杆43卡在相邻的两个限位齿31之间,起到对支撑柱41和拉杆42的支撑作用;使用完毕后,拉起拉环44,带动拉杆42上移,使支撑杆43发生顺时针转动,从而脱离限位齿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内科临床用止血抢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衬板(2)、螺杆(5)、旋钮(6)、收卷杆(7)和止血带(8);/n盒体(1)空腔顶部设有第一条形槽(11)和两组第一通孔(12),盒体(1)左侧设置第二通孔(13);第一条形槽(11)在盒体(1)上端面形成开口;/n衬板(2)为U形板,衬板(2)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通孔(21),衬板(2)放置在盒体(1)上端,衬板(2)底部位于第一条形槽(11)内,衬板(2)内周面高于盒体(1)上端面;/n螺杆(5)一端横向穿过第二通孔(13),并与盒体(1)内壁转动连接,螺杆(5)另一端位于盒体(1)外,螺杆(5)另一端与旋钮(6)连接;两组收卷杆(7)纵向设置,收卷杆(7)位于螺杆(5)上方,收卷杆(7)两端均与盒体(1)内壁转动连接,两组收卷杆(7)上均设置有齿轮(71);齿轮(71)与螺杆(5)啮合;止血带(8)一端卷于一组收卷杆(7)上,止血带(8)另一端依次穿过一组第一通孔(12)、一组第三通孔(21)、另一组第三通孔(21)、另一组第一通孔(12)并卷于另一组收卷杆(7)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内科临床用止血抢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衬板(2)、螺杆(5)、旋钮(6)、收卷杆(7)和止血带(8);
盒体(1)空腔顶部设有第一条形槽(11)和两组第一通孔(12),盒体(1)左侧设置第二通孔(13);第一条形槽(11)在盒体(1)上端面形成开口;
衬板(2)为U形板,衬板(2)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通孔(21),衬板(2)放置在盒体(1)上端,衬板(2)底部位于第一条形槽(11)内,衬板(2)内周面高于盒体(1)上端面;
螺杆(5)一端横向穿过第二通孔(13),并与盒体(1)内壁转动连接,螺杆(5)另一端位于盒体(1)外,螺杆(5)另一端与旋钮(6)连接;两组收卷杆(7)纵向设置,收卷杆(7)位于螺杆(5)上方,收卷杆(7)两端均与盒体(1)内壁转动连接,两组收卷杆(7)上均设置有齿轮(71);齿轮(71)与螺杆(5)啮合;止血带(8)一端卷于一组收卷杆(7)上,止血带(8)另一端依次穿过一组第一通孔(12)、一组第三通孔(21)、另一组第三通孔(21)、另一组第一通孔(12)并卷于另一组收卷杆(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内科临床用止血抢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3)、支撑柱(41)、拉杆(42)、支撑杆(43)、拉环(44)和弹簧(45);
衬板(2)底部设有空腔(22)和第二条形槽(23);第二条形槽(23)位于空腔(22)上方,第二条形槽(23)连通空腔(22)并在衬板(2)内周面形成开口;
桶体(3)位于盒体(1)内,桶体(3)底部与盒体(1)底部内侧连接,桶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超
申请(专利权)人:包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