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脸部微小血管寻迹的便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992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于医疗用品领域的一种脸部微小血管寻迹的便携装置,其结构包括投影机构、放大显示机构和连接支架,投影机构用于对所需区域进行红外线的投射操作,放大显示机构包括图像采集结构和对采集画面进行放大显示的显示窗口,连接支架可拆卸连接于投影机构和/或放大显示机构的一端用于实现投影机构和放大显示结构的支撑操作。该装置通过连接支架实现对投影机构以及放大显示机构的支撑操作,提高了应用过程中的结构状态,同时利用放大显示机构的显示窗口对其投影显示图像进行放大观测操作,提高了装置可观测效果,且可进行连接支架的与投影机构以及放大显示机构的分离操作,实现了装置应用灵活性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脸部微小血管寻迹的便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品领域的一种脸部微小血管寻迹的便携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脸部血管较细不利于后续医疗操作的实施,因此通常利用皮下血管原位显示装置作为辅助医疗手段。该皮下血管原位显示利用周围组织、静脉中去氧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的吸收不同,将信息经过光电转换和图像处理,然后实时定位投影到患者皮肤上。通过这种方式,可显著提高医护人员首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从而减少患者的创伤、疼痛,降低其感染风险,使患者更快地得到药物或液体治疗,赢取了抢救时间。同时该皮下血管原位显示技术对患者静脉质量无选择性,特别在肥胖患者、弹性差、过细、脆弱等静脉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因此适用于不同病症以及各年龄段患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小血管寻迹操作稳定性的一种脸部微小血管寻迹的便携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脸部微小血管寻迹的便携装置,包括投影机构、放大显示机构和连接支架,所述投影机构用于对所需区域进行红外线的投射操作,所述放大显示机构包括图像采集结构和显示窗口,所述图像采集结构用于实现对投影部位的图像采集操作,所述显示窗口用于实现对图像采集结构采集画面进行实时放大显示操作,所述连接支架可拆卸连接于投影机构和/或放大显示机构的一端用于实现投影机构和放大显示结构的支撑操作。该装置通过连接支架实现对投影机构以及放大显示机构的支撑操作,同时利用放大显示机构的显示窗口对其投影显示图像进行放大观测操作,提高了装置可观测效果,保证了装置的应用灵活性。进一步的是,所述投影机构的一端设置有手持连接件,所述手持连接件的一端与投影机构的端部连接,所述手持连接件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支架的端部,所述手持连接件设置有手持位,所述放大显示机构的一端铰接于投影机构的端部。进一步的是,所述投影机构朝向投影方向周向设置有若干支撑板件结构,所述支撑板件结构包围形成容纳放置槽。进一步的是,所述图像采集结构包括可调焦摄像头。进一步的是,所述放大显示机构包括可触屏操作的显示窗口,所述显示窗口可通过手势操作实现画面的放大和缩小操作。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可拆卸引导结构,所述可拆卸引导结构包括倾斜设置的引导板和限位包围件,所述限位包围件设置于引导板的一端,所述引导板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支架或投影机构,所述引导板用于实现操作路径的限位,所述限位包围件用于医疗器件操作端的穿设引导操作,所述限位包围件的端部位于投影机构的投影范围内。进一步的是,所述引导板和限位包围件为圆心同侧设置的弧形板结构所述弧形板与限位包围件同侧阶梯设置,所述限位包围件靠近投影机构。进一步的是,所述限位包围件的下表面设置有表皮贴附面,所述表皮贴附面的端部设置为橡胶垫片。进一步的是,所述引导板通过连接件实现与投影机构的铰接,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投影机构和引导板的端部进行铰接并设置有对应的铰接紧固件,所述限位包围件铰接于引导板的另一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装置通过连接支架实现对投影机构以及放大显示机构的支撑操作,提高了应用过程中的结构状态,同时利用放大显示机构的显示窗口对其投影显示图像进行放大观测操作,提高了装置可观测效果,且可进行连接支架的与投影机构以及放大显示机构的分离操作,保证了装置的应用灵活性;2、手持连接件的结构设置,在保证与连接支架的分离以及连接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投显机构以及放大显示机构的单独应用灵活性,为其应用过程中提供了手持操作位,保证了装置的应用效果;3、支撑板件结构的设置,一方面包围形成容纳放置槽,则在携带过程中可进行其他部件的放置操作,提升结构整合效果,另一方面可实现结构的支撑操作,避免了外部结构对内部器件的损坏,同时对投影机构的投影方向进行限制,减少了投射光线对检测人员的损伤;4、可调焦摄像头的设置,提高了微小血管的可查看效果,保证了装置的应用效果,为后续医疗操作质量提供了保障;5、引导板和限位包围件的设置,则在检测过程中对检测位置进行指定操作,增加了结构的定位效果,同时可作为操作支撑件,提升医疗操作稳定性以及精度控制;6、橡胶垫片的设置,避免了结构对检测区域表层的损坏,提升了接触安全性,同时可利用其形变增加结构贴合度,保证了操作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脸部微小血管寻迹的便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脸部微小血管寻迹的便携装置的引导件和限位包围件连接结构剖视图;图中标记为:投影机构1,支撑板件结构11,手持连接件12,放大显示机构2,显示窗口21,调节按钮22,连接支架3,活动连接端31,端部固定夹32,连接件4,引导板41,限位包围件42,贴附面421,橡胶垫片4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该脸部微小血管寻迹的便携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投影机构1、放大显示机构2和连接支架3。该投影机构1用于对所需区域进行红外线的投射操作。则放大显示机构2通过图像采集结构进行对上述投影区域进行图像采集操作,该图像采集操作可通过设置于投影机构1上的可调焦摄像头进行图像的采集操作,进而将采集图像传输至显示窗口21上,从而利用内部相关电路配件实现对图像采集结构的采集画面进行实时放大显示操作。该上述功能实现的电路结构为现有常用
技术实现思路
,此处不再进行详细描述。该显示窗口21为可触屏操作显示屏,所述可触屏操作显示屏可通过手势操作实现画面的放大和缩小操作,同时在可触屏操作显示屏的一侧进行相关调节按钮22的设置。该投影机构1如图1所示一端设置有手持连接件12,该手持连接件12的一端与连接支架3可拆卸连接,该连接方式可设置为带有紧固件的铰接方式,也可设置为螺栓连接,则投影机构1连接于手持连接件12的另一端。除上述设置方式,手持连接件12可与投影机构1一体成型,则此时手持连接件12内可设置相关电路放置位以及相关控制按钮的安装,从而降低投显机构1的内部负载,实现功能的扩展。此外,手持连接件12与投影机构1也可通过球形铰接方式进行连接,则投影机构1可与手持连接件12进行相对旋转。此时,放大显示机构2铰接设置于投影机构1与手持连接件12连接的相邻端,则显示窗口21设置于放大显示机构2的朝上端面。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可根据使用习惯进行放大显示机构2相对于投影机构1的旋转操作,提高了应用效果,且放大显示机构2也可根据使用习惯进行不同端部的连接设置,则此时的图像采集结构的设置位置应保证图像采集质量。投影机构1朝向投影方向周向设置有若干支撑板件结构11,在使用过程中可对投影机构1的红外线投影方向进行限制,避免了投射光线对检测人员的健康损伤。当装置在存储携带过程中,支撑板件结构11包围形成容纳放置槽,则该容纳放置槽可进行其他部件的放置操作,提升结构整合效果,且可实现结构的支撑操作,避免了外部结构对内部器件的损坏。上述连接于手持连接件12的连接支架3可设置为外设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脸部微小血管寻迹的便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投影机构(1)、放大显示机构(2)和连接支架(3),所述投影机构(1)用于对所需区域进行红外线的投射操作,所述放大显示机构(2)包括图像采集结构和显示窗口(21),所述图像采集结构用于实现对投影部位的图像采集操作,所述显示窗口(21)用于实现对图像采集结构采集画面进行实时放大显示操作,所述连接支架(3)可拆卸连接于投影机构(1)和/或放大显示机构(2)的一端用于实现投影机构(1)和放大显示结构的支撑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脸部微小血管寻迹的便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投影机构(1)、放大显示机构(2)和连接支架(3),所述投影机构(1)用于对所需区域进行红外线的投射操作,所述放大显示机构(2)包括图像采集结构和显示窗口(21),所述图像采集结构用于实现对投影部位的图像采集操作,所述显示窗口(21)用于实现对图像采集结构采集画面进行实时放大显示操作,所述连接支架(3)可拆卸连接于投影机构(1)和/或放大显示机构(2)的一端用于实现投影机构(1)和放大显示结构的支撑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脸部微小血管寻迹的便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机构(1)的一端设置有手持连接件(12),所述手持连接件(12)的一端与投影机构(1)的端部连接,所述手持连接件(1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支架(3)的端部,所述手持连接件(12)设置有手持位,放大显示机构(2)的一端铰接于投影机构(1)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脸部微小血管寻迹的便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机构(1)朝向投影方向周向设置有若干支撑板件结构(11),所述支撑板件结构(11)包围形成容纳放置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脸部微小血管寻迹的便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结构包括可调焦摄像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脸部微小血管寻迹的便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窗口(21)包括可触屏操作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少平王雅娜秦攀辉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烯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