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窄粒度分布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9889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窄粒度分布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水、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在反应釜中混合,得到混合液;反应釜上部侧壁设有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第一溢流口在距离第二溢流口上方98~102cm处;混合液的液面与第二溢料口的垂直距离为28~32cm;在搅拌下,向混合液中持续通入镍钴锰混合液、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超过第二溢流口的物料流出反应釜;待反应至产物粒度D50达到要求后关闭第二溢流口,开启第一溢流口,pH值升高后进行打球,且使液面在第一和第二溢流口之间,打球结束后降回至原pH值开始生长,至料液从第一溢流口流出,得到窄粒度分布三元前驱体。该工艺能连续生产,且产品粒度分布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窄粒度分布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三元前驱体的
,尤其涉及一种窄粒度分布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三元前驱体主流的制备方法是共沉淀法,通过镍钴锰金属盐溶液作为原料,NaOH作为沉淀剂,氨水作为络合剂三者在反应釜中进行络合沉淀反应得到最终产物,目前生产方法主要有连续法和间歇法,间歇法是从开机到D50粒度达到要求后直接停机放料,然后重新开机。而连续法是当D50粒度达到要求后调整pH值打球将D50降低至一定值后重新调整pH使其缓慢生长到要求的粒度后再进行打球,过程不断重复。在现有连续法的工艺生产条件下,得到的前驱体的粒度分布比较宽,同时从电子显微镜中能看到许多碎小颗粒。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窄粒度分布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够制备出较窄的粒度分布的前驱体。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窄粒度分布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水、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在反应釜中混合,得到混合液;所述反应釜上部侧壁设有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在距离第二溢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窄粒度分布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将水、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在反应釜中混合,得到混合液;所述反应釜上部侧壁设有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在距离第二溢流口上方98~102cm处;混合液的液面与第二溢料口的垂直距离为28~32cm;/n在搅拌条件下,向所述混合液中持续通入镍钴锰混合液、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所述镍钴锰混合液的流量为50~300L/h,所述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使体系的氨值为2~15g/L,pH值为9~12;超过第二溢流口的物料流出反应釜;/n待反应至产物粒度D50达到9.5~10.5μm后关闭第二溢流口,开启第一溢流口,pH值升高0.2~0.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窄粒度分布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水、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在反应釜中混合,得到混合液;所述反应釜上部侧壁设有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在距离第二溢流口上方98~102cm处;混合液的液面与第二溢料口的垂直距离为28~32cm;
在搅拌条件下,向所述混合液中持续通入镍钴锰混合液、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所述镍钴锰混合液的流量为50~300L/h,所述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使体系的氨值为2~15g/L,pH值为9~12;超过第二溢流口的物料流出反应釜;
待反应至产物粒度D50达到9.5~10.5μm后关闭第二溢流口,开启第一溢流口,pH值升高0.2~0.6后进行打球2~4h,且使液面在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之间,打球结束后降回至原pH值开始生长,至料液从第一溢流口流出,得到窄粒度分布三元前驱体;
待粒度D50超过10.5μm后,打开第二溢流口,使浆料流出至液面与第二溢流口持平后重复上述打球,生长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碧武朱珠倪湖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