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文叶专利>正文

一种竹制品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95276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制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制品生产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竹制品生产装置。一种竹制品生产装置,包括侧支撑柱,收集箱,定位上料机构,双层上漆转移机构,控制屏和烘干粘机构;侧支撑柱顶部设置有定位上料机构;侧支撑柱右侧设置有双层上漆转移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自动上漆,同时可配合进行双区域的多色调节上漆,并且进行均匀的烘干后配合对斗笠进行双侧同步粘花;实现了后期半自动化的加工,大大增加了斗笠批量生产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制品生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制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制品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斗笠,是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沿,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斗笠起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诗经》有“何蓑何笠”的句子,说明它很早就为人所用;斗笠作为早期的遮光防雨器具,其不仅仅起到遮光防雨的效果,有传统文化的一些地方,仍保留着斗笠搭配特色服装作为地方特色文化;而且在农村地区,斗笠仍有些作为便捷的遮光防雨器具,其在使用时更为轻便,防护效果更好;但是现有的斗笠一般为人工编织,上漆,粘花;其手工效果虽好,但是在上漆时由于漆味刺鼻,且编织者一般为年长的手艺者,这不仅仅会影响身体健康,同时也导致手艺者呼吸不畅;同时在粘花时,由于手艺者年长操作不流畅,粘花时往往会产生移位不标准的问题,导致大批量生产中存在部分不合格产品;因此,需要研发一种竹制品生产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的斗笠一般为人工编织,上漆,粘花;其手工效果虽好,但是在上漆时由于漆味刺鼻,且编织者一般为年长的手艺者,这不仅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制品生产装置,包括控制屏(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支撑柱(1),收集箱(2),定位上料机构(3),双层上漆转移机构(4)和烘干粘机构(6);侧支撑柱(1)顶部设置有定位上料机构(3);侧支撑柱(1)右侧设置有双层上漆转移机构(4),并且双层上漆转移机构(4)左侧与定位上料机构(3)相连接;双层上漆转移机构(4)内底部左侧设置有收集箱(2);双层上漆转移机构(4)右中部设置有控制屏(5);双层上漆转移机构(4)内中部下方设置有烘干粘机构(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制品生产装置,包括控制屏(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支撑柱(1),收集箱(2),定位上料机构(3),双层上漆转移机构(4)和烘干粘机构(6);侧支撑柱(1)顶部设置有定位上料机构(3);侧支撑柱(1)右侧设置有双层上漆转移机构(4),并且双层上漆转移机构(4)左侧与定位上料机构(3)相连接;双层上漆转移机构(4)内底部左侧设置有收集箱(2);双层上漆转移机构(4)右中部设置有控制屏(5);双层上漆转移机构(4)内中部下方设置有烘干粘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制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上料机构(3)包括第一固定架(301),蜗杆(302),涡轮(303),第一传动轮(304),第二传动轮(305),第一锥齿轮(306),第二锥齿轮(307),第一轴承架(308),放置框架(309),第一限位开关(3010),盖板(3011),第一翻转辊(3012),第三锥齿轮(3013),第二轴承架(3014),第四锥齿轮(3015),第二翻转辊(3016)和第三翻转辊(3017);第一固定架(301)内中右侧与蜗杆(302)进行转动连接;蜗杆(302)左侧与涡轮(303)进行啮合,并且涡轮(303)前端轴心与第一固定架(301)相连接;涡轮(303)前端轴心与第一传动轮(304)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传动轮(304)后端轴心与第一固定架(301)相连接;第一传动轮(304)左下方与第二传动轮(305)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305)前端轴心与第一锥齿轮(30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305)后端轴心设置有放置框架(309);第一锥齿轮(306)左前部与第二锥齿轮(307)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307)右侧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一轴承架(308)进行插接,并且第一轴承架(308)后顶部和后底部均与放置框架(309)相连接;第二锥齿轮(307)左侧轴心与第一翻转辊(3012)进行插接;放置框架(309)左侧中顶部与第一限位开关(3010)进行转动连接;放置框架(309)顶部右侧与盖板(3011)进行转动连接;放置框架(309)后右下方与第三翻转辊(3017)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三翻转辊(3017)前端轴心与第二传动轮(305)相连接;第一翻转辊(3012)左侧轴心与第三锥齿轮(3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3013)左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二轴承架(3014)进行插接,并且第二轴承架(3014)后顶部和后底部均与放置框架(309)相连接;第三锥齿轮(3013)后左侧与第四锥齿轮(3015)进行啮合,并且第四锥齿轮(3015)后侧轴心与放置框架(309)相连接;第四锥齿轮(3015)后侧轴心与第二翻转辊(3016)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翻转辊(3016)前端轴心与放置框架(309)相连接;第一固定架(301)顶部与双层上漆转移机构(4)相连接;放置框架(309)底部左侧与侧支撑柱(1)相连接;放置框架(309)右侧顶部和右侧中部均与双层上漆转移机构(4)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制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双层上漆转移机构(4)包括外框架(401),电机(402),第三传动轮(403),第四传动轮(404),第五锥齿轮(405),第六锥齿轮(406),第五传动轮(407),第六传动轮(408),转盘(409),限位柱(4010),异形传动杆(4011),齿杆(4012),电动推杆(4013),异形气囊(4014),气泵(4015),第一传送机构(4016),第一导轨板(4017),第一侧支撑板(4018),第一海绵上漆模(4019),第二导轨板(4020),第三导轨板(4021),第二侧支撑板(4022),第二海绵上漆模(4023),第四导轨板(4024),第二传送机构(4025),上顶板(4026)和定模板(4027);外框架(401)内顶部中左侧与电机(402)进行螺栓连接;外框架(401)顶部右侧与气泵(4015)进行螺栓连接;外框架(401)内中部上方与第一传送机构(4016)进行螺栓连接;外框架(401)内中部与第二传送机构(4025)进行螺栓连接;电机(402)前端轴心与第三传动轮(4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403)左下方与第四传动轮(404)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四传动轮(404)后侧轴心与外框架(401)相连接;第三传动轮(403)右侧与第五传动轮(407)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五传动轮(407)后端轴心与外框架(40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404)后侧轴心与第五锥齿轮(40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五锥齿轮(405)前端轴心与外框架(401)相连接;第五锥齿轮(405)底部与第六锥齿轮(406)进行啮合,并且第六锥齿轮(406)底部轴心与外框架(401)相连接;第五传动轮(407)右上方与第六传动轮(408)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六传动轮(408)后侧轴心与外框架(401)相连接;第六传动轮(408)前端轴心与转盘(409)进行转动连接;转盘(409)前端右中部与限位柱(4010)进行插接;限位柱(4010)外表面与异形传动杆(4011)进行套接,并且异形传动杆(4011)后中部下方与外框架(401)相连接;异形传动杆(4011)底部与齿杆(4012)进行啮合,并且齿杆(4012)外表面左侧和外表面右侧均与外框架(401)相连接;齿杆(4012)底部中左侧与电动推杆(4013)进行焊接;电动推杆(4013)底部设置有异形气囊(4014);第一传送机构(4016)底端前中左侧与第一导轨板(4017)进行螺栓连接;第一传送机构(4016)底端前中右侧与第三导轨板(402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导轨板(4017)右侧前部与第一侧支撑板(4018)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侧支撑板(4018)后侧设置有第一海绵上漆模(4019);第一侧支撑板(4018)右侧与第二导轨板(4020)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二导轨板(4020)顶部与第一传送机构(4016)相连接;第三导轨板(4021)右侧前部与第二侧支撑板(4022)进行滑动连接;第二侧支撑板(4022)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叶
申请(专利权)人:马文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