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性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429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性气管插管,包括插管、主气囊、连接器和控制板,所述插管的底部套接所述主气囊,所述插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顶部套接所述控制板,所述插管的圆周外壁插接主外管和副外管,所述主气囊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气囊管,所述气囊管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副气囊,该种安全性气管插管,可在插管的顶部增设连接器,并依靠连接器进行主杆和副杆的连接,配合插管内部的芯管,可形成双通道,且在主杆和副杆上通过组合带有连接套的外接管,可便于在外部药物的内置的过程中,至少保持一个管道为未被堵塞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安全,可操作,患者感觉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性气管插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气管插管
,具体为一种安全性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呼吸道是肺呼吸时气流所经过的通道。呼吸道分为上、下两部分:鼻、咽、喉合称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器官,合称为下呼吸道,或称为气管树,气管树是随着动物的进化逐渐复杂化的,在呼吸道应急管理中会使用到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是指将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气管插管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因为插入部分的材质一般都为具有一定硬度的医用PVC材料,且都为单管,无法达到双通道效果,这就导致在外部药物的释放的过程中,管道会成为被堵塞状态,降低了安全性,可操作性弱,使患者产生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气管插管,具有安全,可操作性,患者舒适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性气管插管,包括插管、主气囊、连接器和控制板,所述插管的底部套接所述主气囊,所述插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顶部套接所述控制板,所述插管的圆周外壁插接主外管和副外管,所述主气囊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气囊管,所述气囊管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副气囊,所述副气囊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插管头,所述连接器的顶部插接有主杆和副杆,所述主杆的顶部套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圆周外壁螺纹连接有外接管,所述外接管的底部插接有芯管,所述芯管插接在所述插管的圆周内壁,所述芯管的圆周外壁插接所述主外管和所述副外管,所述芯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气囊的输入端插接,所述控制板的顶部开设有主孔和副孔。优选的,所述主外管的末端螺纹连接有主外管头,所述副外管的末端螺纹连接有副外管头。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的右侧壁上开有通孔,所述通孔的顶部连接有连接帽,所述连接帽与所述连接套的通孔卡扣式连接。优选的,所述副杆的整体结构与所述主杆的整体结构相同。优选的,所述主孔和所述副孔的内部粘接有内棍,所述内棍圆形阵列在所述主孔和所述副孔的圆周内壁。优选的,所述插管的圆周外壁硬质有刻度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安全性气管插管,通过配件的组合运用,可在插管的顶部增设连接器,并依靠连接器进行主杆和副杆的连接,配合插管内部的芯管,可形成双通道,且在主杆和副杆上通过组合带有连接套的外接管,可便于在外部药物的内置的过程中,至少保持一个管道为未被堵塞状态,增加了安全性,操作性强,提高了气管插管的使用效果,降低患者不适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控制板示意图。图中:100插管、110主外管、120主外管头、130副外管、140副外管头、200主气囊、210气囊管、220副气囊、230插管头、300连接器、310主杆、320连接套、330连接帽、340外接管、350芯管、360副杆、400控制板、410主孔、420内棍、430副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性气管插管,通过配件组合运用,便于增加双通道效果,安全性强,请参阅图1-4,包括插管100、主气囊200、连接器300和控制板400;请再次参阅图1,插管100的圆周外壁具有主外管110和副外管130,具体的,插管100的圆周外壁插接主外管110和副外管130,主外管110的末端螺纹连接有主外管头120,副外管130的末端螺纹连接有副外管头140;请再次参阅图1,主气囊200的顶部插接有插管100,具体的,插管100的底部套接主气囊200,主气囊200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气囊管210,气囊管210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副气囊220,副气囊220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插管头230;请再次参阅图1-3,连接器300的底部与插管100的顶部固定连接,具体的,插管100的顶部螺纹连接连接器300,连接器300的顶部插接有主杆310和副杆360,主杆310的顶部套接有连接套320,连接套320的圆周外壁螺纹连接有外接管340,外接管340的底部插接有芯管350,芯管350插接在插管100的圆周内壁,芯管350的圆周外壁插接主外管110和副外管130,芯管350的输出端与主气囊200的输入端插接;请再次参阅图2-4,控制板400的底部与连接器300的顶部固定连接,具体的,连接器300的顶部套接控制板400,控制板400的顶部开设有主孔410和副孔430;在具体的使用时,首先对插管100、主气囊200和副气囊220的外壁进行检查,确保无破损或者孔洞情况,需要对插管100的顶部持续性的呼吸,以确保展开情况正常,其次,将插管100的末端的插管头230插入于患者口腔的喉管处,让患者平躺,头轻度后仰,操作者左手牵引下颌以展宽口腔间隙,沿舌正中线贴咽后壁向下置入,插管100需在外部预留合适长度,要保证插入过程匀速、稳定,通过对外部的主外管头120和副外管头140的连接端施压,受气体推动后,观察胸廓起伏的程度,听诊两侧呼吸音是否对称和清晰;听诊颈前区是否有漏气杂音,需要注意密切倾听呼吸音,以便及时发现反流误吸,正压通气时,气道内压不宜超过20cmH2O,否则易发生漏气或气体入胃,再利用主杆310和副杆360进行分别连接,在主杆310和副杆360的连接套320上组合连接帽330,便于配合外部药物的内置,保证插管100始终处于有一端通气结构,安全性强。请再次参阅图3,为了便于增加对连接套320的密封效果,具体的,连接套320的右侧壁上开有通孔,通孔的顶部连接有连接帽330,连接帽330与连接套320的通孔卡扣式连接。请再次参阅图2,为了增加双通道使用的目的,具体的,副杆360的整体结构与主杆310的整体结构相同。请再次参阅图3,为了增加使用稳定性,有效防滑,具体的,主孔410和副孔430的内部粘接有内棍420,内棍420圆形阵列在主孔410和副孔430的圆周内壁。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便于数值观察,具体的,插管100的圆周外壁硬质有刻度表。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专利技术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性气管插管,包括插管(100)、主气囊(200)、连接器(300)和控制板(40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100)的底部套接所述主气囊(200),所述插管(100)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器(300),所述连接器(300)的顶部套接所述控制板(400),所述插管(100)的圆周外壁插接主外管(110)和副外管(130),所述主气囊(200)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气囊管(210),所述气囊管(210)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副气囊(220),所述副气囊(220)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插管头(230),所述连接器(300)的顶部插接有主杆(310)和副杆(360),所述主杆(310)的顶部套接有连接套(320),所述连接套(320)的圆周外壁螺纹连接有外接管(340),所述外接管(340)的底部插接有芯管(350),所述芯管(350)插接在所述插管(100)的圆周内壁,所述芯管(350)的圆周外壁插接所述主外管(110)和所述副外管(130),所述芯管(350)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气囊(200)的输入端插接,所述控制板(400)的顶部开设有主孔(410)和副孔(4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性气管插管,包括插管(100)、主气囊(200)、连接器(300)和控制板(40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100)的底部套接所述主气囊(200),所述插管(100)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器(300),所述连接器(300)的顶部套接所述控制板(400),所述插管(100)的圆周外壁插接主外管(110)和副外管(130),所述主气囊(200)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气囊管(210),所述气囊管(210)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副气囊(220),所述副气囊(220)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插管头(230),所述连接器(300)的顶部插接有主杆(310)和副杆(360),所述主杆(310)的顶部套接有连接套(320),所述连接套(320)的圆周外壁螺纹连接有外接管(340),所述外接管(340)的底部插接有芯管(350),所述芯管(350)插接在所述插管(100)的圆周内壁,所述芯管(350)的圆周外壁插接所述主外管(110)和所述副外管(130),所述芯管(350)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气囊(200)的输入端插接,所述控制板(400)的顶部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虹夏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