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双向加压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942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神经内科双向加压清洗装置,其结构包括洗胃装置控制座、驱动座和四个加压装置,加压装置设置在底座内部,加压装置包括壳体和旋转活塞,旋转活塞设置在壳体内部,且旋转活塞固定在主轴的偏心轴头上,壳体的上下前后均设置有单向阀,四个加压装置可分为两组,本发明专利技术旋转活塞利用旋转活塞式发动机工作原理,通过主轴带动旋转活塞做等角速转动,没有往复运动的质量影响,减小了惯性力的冲击和震动,同时四个加压装置组合实现机械平衡,进一步提升运转的平稳程度,减小震动对装置的损坏,同时四个加压装置实现洗胃液注射和排放的同步进行,提升了设备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双向加压清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神经内科双向加压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型食物中毒特指肉毒中毒,临床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如果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因为毒素在患者体内是被持续性吸收的,医务人员在治疗时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洗胃,洗胃是指将一定成分的液体灌入胃腔内,混和胃内容物后再抽出,如此反复多次,其目的是为了清除胃内未被吸收的毒物或清洁胃腔,临床上用以胃部手术、检查前准备,对于急性中毒如短时间内吞服有机磷、无机磷、生物碱、巴比妥类药物等,洗胃是一项重要的抢救措施。中国专利CN108211035A公开了一种双向加压洗胃装置,其结构包括洗胃装置控制座、洗胃装置控制面板、排污接头、出液接头、进液接头、压力调节面板、双向加压控制开关、双向加压洗胃装置驱动座、双向加压洗胃装置驱动器、清洗管、双向连接管、第一过滤瓶、第二过滤瓶、底部支座、脚轮,通过设有双向加压洗胃装置驱动器,实现了设备神经内科双向加压洗胃装置在使用时能够实现洗胃药物注射及排放同步进行工作,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的洗胃效率。但是上述设置,装置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使得在震动时容易造成第一过滤瓶和第二过滤瓶损坏和掉落摔破,不利于患者的使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双向加压清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双向加压清洗装置,其结构包括洗胃装置控制座、驱动座和四个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设置在底座内部,底座下侧设置有用于移动的滚轮,底座上侧设置有驱动座,驱动座上设置有第一过滤瓶和第二过滤瓶,第一过滤瓶与第二过滤瓶通过双向连接管连通,第一过滤瓶与第二过滤瓶排污部位均与排污接头连通,驱动座上侧设有胃液装置控制座,胃液装置控制座前侧设置有胃液装置控制面板、压力调节面板、双向加压控制开关、排污接头、出液接头和进液接头。所述加压装置的右侧设置有电机,电机固定在底座上,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与主轴右端连接,主轴左端通过滚动轴承与底座转动连接,且主轴贯穿四个加压装置,四个加压装置可分为两组,每组加压装置的壳体上下两侧的单向阀通过输液管与同一个进液座连通,且每组加压装置的壳体前后两侧的单向阀通过输液管与同一个出液座连通,壳体内部设置有旋转活塞,旋转活塞固定在主轴的偏心轴头上,旋转活塞中部空腔内设置有内齿大齿圈,内齿大齿圈与外齿小齿轮啮合,外齿小齿轮与主轴转动连接,且外齿小齿轮与壳体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压力调节面板、双向加压控制开关和电机均与胃液装置控制面板通过数据线信号连接。作为优选:其中一组加压装置上的进液座、出液座通过管路分别与盛放洗胃液的容器、进液接头连通,另一组加压装置上的进液座、出液座通过管路分别与出液接头、第一过滤瓶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前后两侧的单向阀使液体仅能进入壳体内,壳体上下两侧的单向阀使液体仅能排出壳体外。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活塞为弧边三角形结构,旋转活塞的三个凸起边缘上设置有密封片,密封片与壳体内侧贴合密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机通过主轴带动旋转活塞转动,旋转活塞利用旋转活塞式发动机工作原理,对注射到胃部和从胃部排放洗胃液的双向加压,实现了洗胃液注射和排放的同步进行,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本专利技术主轴带动旋转活塞做等角速转动,相比现有技术驱动电机驱动进液推板和出液推板往复运动加压的方式,没有往复运动的质量影响,减小了惯性力的冲击和震动,且同一时刻,四个加压装置分别处于不同工作状态,利用四个加压装置组合实现机械平衡,进一步提升运转的平稳程度,减小震动对第一过滤瓶和第二过滤瓶损坏,避免第一过滤瓶和第二过滤瓶掉落摔破,方便患者使用,提升了设备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底部支座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加压装置正视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加压装置第一状态左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加压装置第二状态左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加压装置第三状态左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加压装置第四状态左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控制流程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工作流程图。图中标号:1胃液装置控制座;2胃液装置控制面板;3压力调节面板;4双向加压控制开关;5排污接头;6出液接头;7进液接头;8驱动座;9清洗管路;10双向连接管;11第一过滤瓶;12第二过滤瓶;13底座;14电机;15壳体;16单向阀;17输液管;18进液座;19出液座;20主轴;2001偏心轴头;21旋转活塞;2101密封片;22内齿大齿圈;23外齿小齿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双向加压清洗装置,其结构包括洗胃装置控制座1、驱动座8、底座13和四个加压装置,底座13下方设置有用于移动的滚轮,且底座13内部设置有一号和二号两个出液座19和一号、二号两个进液座018,加压装置设置在底座13内部,加压装置的右侧设置有电机14,电机14固定在底座13上,且电机14的转轴通过联轴器与主轴20右端连接,主轴20左端通过滚动轴承与底座13转动连接,且主轴20依次贯穿四个加压装置,四个加压装置从左向右编号依次为一、二、三、四号,加压装置的壳体15上、下、前、后侧面均设置有单向阀16,其中壳体15前、后侧单向阀16使液体仅能进入壳体15内,壳体15上、下侧的单向阀16使液体仅能排出壳体15外,一、二号加压装置的壳体15上、下侧的输液管17与一号出液座19连通,且一号出液座19通过管路与盛放胃液的容器连通,一、二号加压装置的壳体15前、后侧的输液管17与一号进液座18连通,且一号进液座18通过管路与进液接头7连通,三、四号加压装置的壳体15上、下侧的输液管17与二号出液座19连通,且二号出液座19通过管路与出液接头6连通,三、四号加压装置的壳体15前、后侧的输液管17与二号进液座18连通,且二号进液座18通过清洗管路9与第一过滤瓶11连通,壳体15内部设置有旋转活塞21,旋转活塞21为弧边三角形结构,旋转活塞21的三个凸起边缘上设置有密封片2101,密封片2101与壳体1内侧贴合密封,旋转活塞21中部空腔内设置有内齿大齿圈22,内齿大齿圈22与外齿小齿轮23啮合,外齿小齿轮23与主轴20转动连接,且外齿小齿轮23与壳体15固定连接,旋转活塞21固定在主轴20的偏心轴头2001上,使四个加压装置在同一时刻,处于不同工作状态,且同一时刻,四个加压装置的旋转活塞21处于不同状态,旋转活塞21将壳体15分为①、②、③三个工作区间,在旋转活塞21旋转的过程中,以图4所示①位于左侧时为初始状态,且以图4-7所示状态一个工作周期。底座13上方设置有驱动座8,驱动座8上设置有第一过滤瓶11和第二过滤瓶12,第一过滤瓶11与第二过滤瓶12通过双向连接管10相互连通,第一过滤瓶11与第二过滤瓶12排污部位均与排污接头5连通,驱动座8上方设有胃液装置控制座1,胃液装置控制座1前侧设置有胃液装置控制面板2、压力调节面板3、双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双向加压清洗装置,其结构包括洗胃装置控制座、驱动座和四个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设置在底座内部,底座下侧设置有用于移动的滚轮,底座上侧设置有驱动座,驱动座上设置有第一过滤瓶和第二过滤瓶,第一过滤瓶与第二过滤瓶通过双向连接管连通,第一过滤瓶与第二过滤瓶排污部位均与排污接头连通,驱动座上侧设有胃液装置控制座,胃液装置控制座前侧设置有胃液装置控制面板、压力调节面板、双向加压控制开关、排污接头、出液接头和进液接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双向加压清洗装置,其结构包括洗胃装置控制座、驱动座和四个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设置在底座内部,底座下侧设置有用于移动的滚轮,底座上侧设置有驱动座,驱动座上设置有第一过滤瓶和第二过滤瓶,第一过滤瓶与第二过滤瓶通过双向连接管连通,第一过滤瓶与第二过滤瓶排污部位均与排污接头连通,驱动座上侧设有胃液装置控制座,胃液装置控制座前侧设置有胃液装置控制面板、压力调节面板、双向加压控制开关、排污接头、出液接头和进液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双向加压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的右侧电机固定在底座上,电机的转轴与主轴右端连接,主轴左端与底座转动连接,且主轴贯穿四个加压装置,四个加压装置可分为两组,每组加压装置的壳体上下两侧的单向阀通过输液管与同一个进液座连通,且每组加压装置的壳体前后两侧的单向阀通过输液管与同一个出液座连通,壳体内部设置有旋转活塞,旋转活塞固定在主轴的偏心轴头上,旋转活塞中部空腔内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耀霞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