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自动吸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942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封闭式自动吸痰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第一开口、以及远离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对立面上的第二开口;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所述外壳外侧;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设置;吸痰管,所述吸痰管缠绕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且容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吸痰管包括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贯穿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端口贯穿所述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防菌隔板;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吸痰管外壁;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和所述传感器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封闭式自动吸痰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封闭式自动吸痰装置。
技术介绍
当患者需要通过人工气道进行呼吸时,由于患者仅有一条人工气道,因此气道分泌物应予以清除,确保畅通,这一过程对于急性呼吸衰竭的通气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即使气道只是部分堵塞,也会导致危及生命的情况,气道的部分或者完全堵塞可造成一些严重性的生理异常,甚至死亡。从过去20年到现在,封闭式吸痰管在机械通气的患者中的使用是普通存在的,但是现有的封闭式吸痰管为手动插入式吸痰,工作效率低,耗时多,并且有的患者是需要医护人员大约每30分钟定时操作一次,这样一天24小时,就需要医护人员重复操作48次;而且医护人员在操作的时候,是需要近距离观察患者的情况和操作吸痰,这样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的概率就也较大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封闭式自动吸痰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封闭式自动吸痰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第一开口、以及远离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对立面上的第二开口;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所述外壳外侧;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设置;吸痰管,所述吸痰管缠绕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且容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吸痰管包括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贯穿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端口贯穿所述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防菌隔板;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吸痰管外壁;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和所述传感器电连接。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外壳于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用于通水冲洗所述吸痰管外壁;所述外壳下侧开设有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用于排掉冲洗所述吸痰管外壁的冲洗水。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吸痰管内腔设置有不锈钢弹簧。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吸痰管外壁和内壁、以及所述不锈钢弹簧表面均设置有一层亲水涂层。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端口连接负压动力通道。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传感器的个数至少包括一个以上。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防菌隔板从圆心向圆周方向分裂为四份,且与圆周不断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电机带动旋转轴转动,使缠绕在旋转轴上的吸痰管做延伸展开动作,第二端口插入到患者气道内开始吸痰,吸痰完成后,吸痰管在电机带动下收缩,通过第一端口与负压动力通道连接,将吸痰管内的痰或污物吸收集合到废液收集系统(医院自带);医护人员只需要将第二端口插入到患者气道口之后,就可由本装置开始自动吸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2).由于本装置是自动的、不需要医护人员不断的操作,从而减少医护人员接触污物,降低感染风险。3).在第二端口处设置的防菌隔板,可以防止从气道吸出的痰或是清洗时的水逆流到患者的气道。4).吸痰过程中,同时通过第三开口对吸痰管外壁进行清洗,减少吸痰管在进出患者气道吸痰的过程中,从患者气道中带出来的水或废液再次对患者气道感染,并通过第四开口将冲洗水排出。5).吸痰管内设置不锈钢弹簧,可以有效地防止吸痰管堵塞。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封闭式自动吸痰装置的结构示意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封闭式自动吸痰装置的防菌隔板的俯视图。图中:1.外壳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第三开口14.第四开口2.电机3.旋转轴4.吸痰管41.第一端口42.第二端口44.防菌隔板5.控制器51.第一连接线52.第二连接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照图1~图2所示,一种封闭式自动吸痰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1、以及远离所述第一开口11开设于所述第一开口11对立面上的第二开口12;电机2,所述电机2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二开口12的所述外壳1外侧;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2,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1设置;吸痰管4,所述吸痰管4缠绕设置于所述旋转轴3上且容置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吸痰管4包括第一端口41以及第二端口42,所述第一端口41贯穿所述第一开口11,所述第二端口42贯穿所述第二开口12,其中,所述第二开口12上设置有防菌隔板44;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吸痰管4外壁;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51与所述电机2电连接,所述控制器5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52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于靠近所述第二开口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开口13,所述第三开口13用于通水冲洗所述吸痰管4外壁,通过冲洗水对所述吸痰管4从患者气道回收到所述外壳1内时进行冲洗,避免所述吸痰管4再次进入患者气道而感染患者;所述外壳下侧开设有第四开口14,所述第四开口14用于排掉冲洗所述吸痰管4外壁的冲洗水。进一步地,所述吸痰管4内腔设置有不锈钢弹簧,所述不锈钢弹簧可以有效地防止堵塞所述吸痰管4。进一步地,所述吸痰管4外壁和内壁、以及所述不锈钢弹簧表面均设置有一层亲水涂层,所述亲水涂层具有超滑的特性,可以减少痰液粘附在所述吸痰管4内壁或所述不锈钢弹簧表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口41连接负压动力通道,所述负压动力通道的负压对所述吸痰管4产生吸附动力,将痰液从所述第二端口42吸附来、从所述第一端口41排出到负压动力通道且集合到医院自带的废液收集系统。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图未示)的个数至少包括一个以上,可以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的所述吸痰管4外侧,且采用电感传感器,当所述传感器监测所述吸痰管4外侧有水或是痰液便通电,并将信号传达给所述控制器5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封闭式自动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1),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1)、以及远离所述第一开口(11)开设于所述第一开口(11)对立面上的第二开口(12);/n电机(2),所述电机(2)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二开口(12)的所述外壳(1)外侧;/n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2),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1)设置;/n吸痰管(4),所述吸痰管(4)缠绕设置于所述旋转轴(3)上且容置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吸痰管(4)包括第一端口(41)以及第二端口(42),所述第一端口(41)贯穿所述第一开口(11),所述第二端口(42)贯穿所述第二开口(12),其中,所述第二开口(12)上设置有防菌隔板(44);/n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吸痰管(4)外壁;/n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与所述电机(2)和所述传感器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闭式自动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1)、以及远离所述第一开口(11)开设于所述第一开口(11)对立面上的第二开口(12);
电机(2),所述电机(2)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二开口(12)的所述外壳(1)外侧;
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2),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1)设置;
吸痰管(4),所述吸痰管(4)缠绕设置于所述旋转轴(3)上且容置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吸痰管(4)包括第一端口(41)以及第二端口(42),所述第一端口(41)贯穿所述第一开口(11),所述第二端口(42)贯穿所述第二开口(12),其中,所述第二开口(12)上设置有防菌隔板(44);
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吸痰管(4)外壁;
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与所述电机(2)和所述传感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自动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勇黄育成刘俏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炎宏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