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36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工装,包括上衣和设置于上衣两侧的衣袖以及设置于上衣的衣领,所述上衣设置有用于保持衣物折叠状态的连接带,当衣物处折叠状态时,所述连接带环绕于衣物后与上衣通过固定组件固定连接。其具有防止折叠好的衣物散开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工装
本技术涉及服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工装。
技术介绍
工装是在工厂或公司中工作的人们普遍的穿着,通常工装具有防尘、保暖等作用,尤其是在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工装更能体现出它的重要作用。由于天气的不同和工作环境的需要,工装也通常分为季节性工装,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天气变化,人们通常会根据天气需要更换不同的工装,人们将换下来的工装折叠收藏。现有工装在被收藏的时候,仅仅是将工装折叠然后同其他工装或其他衣物叠放在一起,由于现有的工装大多采用具有防尘防水功能的面料制成,这种面料表面的摩擦力较小,折叠好的工装在受到外力的时候很容易散开,这样使得原本叠好的工装需要再重新叠一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工装,其具有防止折叠好的衣物散开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折叠式工装,包括上衣和设置于上衣两侧的衣袖以及设置于上衣的衣领,所述上衣设置有用于保持衣物折叠状态的连接带,当衣物处折叠状态时,所述连接带环绕于衣物后与上衣通过固定组件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叠好衣物后,将连接带环绕于衣物一周,使折叠后的衣物限位于连接带的内部,通过设置连接带增加了折叠后工装与工装之间或工装与其他衣物之间的摩擦力;当工装收受到外力时,外力直接作用在包裹于折叠后衣物外部的连接带,防止衣物在受到外力时散开。因此,本技术具有防止折叠好的衣物散开的优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衣设置有用于容纳连接带的容纳腔,所述连接带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正常使用工装时,将连接带放置于容纳腔的内部,使连接带的设置不妨碍工作服的正常穿着和工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衣设置有用于密封容纳腔开口的密封连接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连接件密封容纳腔开口,防止在正常穿着工装时连接带脱出容纳腔的内部,影响工作服的整体美观和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连接带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一端缠绕接于所述转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位于容纳腔内的连接带缠绕于转轴上,一方面,防止连接带于容纳腔的内部相互缠绕打结;另一方面,便于将连接带从容纳腔内部拉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腔内设置用于带动连接带回复原位的回复件,所述回复件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解除对连接带的拉力时,回复件回复自然状态,在回复件的作用下,回复件驱动转轴反向转动回复原位,转轴带动连接带重新缠绕于转轴上,便于连接带重新回复容纳腔的内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设于连接带远离转轴一侧固定夹条,所述容纳腔于其靠近固定夹条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间隔设置,当所述连接带环绕于衣物后固定夹条穿设于固定孔,所述固定夹条限位于固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带远离转轴的一端拉出容纳腔,连接带环绕折叠好衣物的一周,将固定夹条穿设于固定孔,固定夹条带动连接带穿设于固定孔,实现固定夹条与容纳腔的固定连接;由于固定夹条限位于固定孔,连接带在固定夹条的作用下限位于固定孔,进而实现连接带与容纳腔的固定连接,防止连接带在回复件的作用下回复容纳腔的内部,进而避免连接带解除与衣物的限位状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带包括能够塑性变形的金属线以及由金属线围成的网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金属线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同时能够塑性变形,一方面,能够增加连接带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便于实现连接带对衣物的包裹环绕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衣袖设置有防磨损袖边,所述防磨损袖边与衣袖通过拉链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除拉链连接状态,使得防磨损袖边与衣袖脱离。由于衣袖的端部为穿着工作服工作过程中经常磨损的地方,防磨损袖边与衣袖通过拉链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防磨损袖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磨损袖边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围成环形袖口,所述第一半环的一侧与第二半环固定连接、另一侧与第二半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半环于靠近第二半环的一侧固设有袖扣,所述第二半环于其靠近第一半环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口,所述袖扣穿设于固定口,所述袖扣密封所述固定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袖扣穿设于固定口,由于袖扣密封固定口,使得袖扣限位于第二半环的固定口处,实现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的固定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衣固设有魔术贴,所述魔术贴与所述上衣围成具有上端开口的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的内部设置有与魔术贴贴合的贴合件,所述贴合件与所述魔术贴相对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除魔术贴和贴合件的贴合状态,将工具放置于收纳腔内部,再重新贴合魔术贴和贴合件,使工具限位于魔术贴和贴合件之间,防止工具脱出收纳腔。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连接带增加了折叠后工装与工装之间或工装与其他衣物之间的摩擦力;当工装收受到外力时,外力直接作用在包裹于折叠后衣物外部的连接带,防止衣物在受到外力时散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图4是图1的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容纳腔与连接带以及固定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是图5的爆炸图。图中,1、上衣;11、左衣身;12、右衣身;13、容纳腔;131、固定孔;2、衣领;3、衣袖;31、防磨损袖边;311、第一半环;3111、袖扣;312、第二半环;3121、固定口;4、贴合件;5、拉链;51、拉链带;52、结合部;53、拉头;6、密封拉锁;61、拉锁带;62、锁合部;63、锁头;7、固定组件;71、固定夹条;711、斜面;712、卡接槽;72、限位块;8、衣服扣;9、魔术贴;10、连接带;101、转轴;102、卷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折叠式工装,包括上衣1和设置于上衣1两侧的衣袖3以及设置于上衣1的衣领2,衣袖3、衣领2与上衣1一体成型设置。上衣1包括左衣身11和右衣身12,左衣身11和右衣身12于上衣1的中间部分通过多个衣服扣8固定连接。左衣身11于其靠近右衣身12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扣孔,多个衣服扣8设置于右衣身12于其与左衣身11的重合处缝合固定连接,衣服扣8与扣孔一一对应。结合图1和图4,上衣1的右衣身12通过缝纫线缝合有魔术贴9,魔术贴9与上衣1围成具有上端开口的收纳腔。收纳腔的内部通过缝纫线缝合有贴合件4,魔术贴9与贴合件4贴合,魔术贴9和贴合件4相对设置。结合图1和图2,衣袖3为两个,两个衣袖3分别设置于上衣1的两侧上端,衣袖3远离上衣1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工装,包括上衣(1)和设置于上衣(1)两侧的衣袖(3)以及设置于上衣(1)的衣领(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1)设置有用于保持衣物折叠状态的连接带(10),当衣物处折叠状态时,所述连接带(10)环绕于衣物后与上衣(1)通过固定组件(7)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工装,包括上衣(1)和设置于上衣(1)两侧的衣袖(3)以及设置于上衣(1)的衣领(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1)设置有用于保持衣物折叠状态的连接带(10),当衣物处折叠状态时,所述连接带(10)环绕于衣物后与上衣(1)通过固定组件(7)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1)设置有用于容纳连接带(10)的容纳腔(13),所述连接带(1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3)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1)设置有用于密封容纳腔(13)开口的密封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3)内设置有转轴(101),所述连接带(10)位于所述容纳腔(13)内的一端缠绕接于所述转轴(1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3)内设置用于带动连接带(10)回复原位的回复件,所述回复件的一端与所述转轴(1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13)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7)包括固设于连接带(10)远离转轴(101)一侧固定夹条(71),所述容纳腔(13)于其靠近固定夹条(71)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131),所述固定孔(131)与所述容纳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秋张玉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尼尔服装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