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朗式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336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06
一种布朗氏架,一侧的固定杆及后延伸杆外侧设置多个连接块,连接块顶面设置下凹的插槽,另一侧的固定杆及后延伸杆外侧对应各连接块设置组成对的向下的卡钩,横向上对应的一组卡钩和连接块上设置一组横跨两侧固定杆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卷收盒、承托带、牵引杆,卷收盒包括圆盘形盒体和与盒体侧壁顶端扣合连接的上盖,盒体平行于中轴面分为固定部和活动部,固定部一头与活动部铰接、另一头与活动部扣合连接,盒体位于固定部外侧固定一片插板,插板朝下插入插槽内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布朗氏架承托部易积累汗渍、拆卸不易、难以重复使用、损耗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布朗式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布朗式架。
技术介绍
布朗式牵引架是骨科常用的辅助工具,主要用于牵引术,通过布朗式牵引架滑轮行骨牵引或皮肤牵引,达到整复骨折、脱位、维持复位后的位置或矫正关节畸形、解除肌肉痉挛与疼痛的目的,其结构简单,适合腿部、下肢、大腿、小腿牵引、踝骨牵引、股骨牵引。在现有技术中,布朗式架虽然根据型号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结构,但是其使用原理是一样的,都是依靠架体将大腿固定,承托部承托腿部,由于整个康复周期较长,因此长时间使用后其与腿部接触的部分会由于压紧导致压疮。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布朗式架的承托部均用纱布或固定的支撑布进行支撑,拆卸较为困难,在患者长时间使用后,腿部易积攒汗渍,不利于对患者腿部进行清洗护理,患者腿部易造成压疮,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不利于使用;2、现有的布朗式架均用纱布或固定的支撑布进行支撑,拆卸较为困难,在长时间使用后,纱布或固定的支撑布易滋生细菌,无法及时拆卸更换清洗,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布朗式架,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布朗氏架承托部易积累汗渍、拆卸不易、难以重复使用、损耗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布朗氏架,包括底部的框架式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对称固定一对水平平行的固定杆,对称的所述固定杆末端对称设置后延伸杆、前端对称设置前延伸杆,所述后延伸杆、前延伸杆分别通过铰链连接在固定杆两头,所述后延伸杆和前延伸杆与固定杆设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夹角可调,所述后延伸杆至末端逐渐下垂、所述前延伸杆至前端逐渐上升,一侧的所述固定杆及后延伸杆外侧设置多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顶面设置下凹的插槽,另一侧的所述固定杆及后延伸杆外侧对应各连接块设置组成对的向下的卡钩,横向上对应的一组所述卡钩和连接块上设置一组横跨两侧固定杆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卷收盒、承托带、牵引杆,所述卷收盒包括圆盘形盒体和与所述盒体侧壁顶端扣合连接的上盖,所述盒体平行于中轴面分为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一头与活动部铰接、另一头与活动部扣合连接,所述盒体位于固定部外侧固定一片插板,所述插板朝下插入插槽内固定;所述卷收盒内底面朝盒体内伸出轴,所述卷收盒内设置驱动盒,所述驱动盒为无盖的圆盘形盒,其底面中心孔内嵌套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轴转动连接,所述轴和驱动盒内侧壁之间设置涡卷弹簧,所述驱动盒外侧壁上靠一端朝外设置一圈倾斜的棘刺、靠另一端固定一条承托带,所述固定部内对应棘刺固定卡爪,所述卷收盒侧壁活动部上设置开口,所述承托带从开口内伸出;所述牵引杆固定在伸出所述卷收盒的承托带末端、所述牵引杆沿承托带宽度设置,所述承托带自布朗氏架上方伸出、由所述牵引杆带动横跨两侧的所述固定杆或/和后延伸杆,所述牵引杆卡在所述卡钩下、两头至少与所述卡钩外轮廓对齐;所述棘刺与卡爪之间限位卡接所述承托带、涡卷弹簧与棘刺倾斜方向一致。所述驱动盒顶端与卷收盒内端面之间设置间隙。同侧的所述延伸杆、前延伸杆与固定杆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支撑架的竖向杆上设置滑块,所述滑块内设置与其滑动配合的连杆,所述连杆通过连杆一固定在后延伸杆或前延伸杆底部;所述支撑架的竖向杆上沿高度设置多个螺孔,所述滑块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架的竖向杆上的螺孔内。所述承托带为无纺布带。所述承托带通过日字扣固定在驱动盒外壁上;所述日字扣中部杆上设置连接条固定在驱动盒外壁上。所述活动部的扣合端设置外凸的拨块。所述插板和插槽之间设置相互吸引的一对磁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任意一组支撑组件均可灵活设置,仅在需要的部位布设,且易拆装;2、一组支撑组件内的承托带易拆装,脏了之后可以更换清洗、可重复利用,也可直接更换新的承托带;3、对承托带进行间隔清理不影响布朗氏架的使用;通过牵引杆将无纺布带间隔的与固定座脱离并收回,在保证对大腿进行有效支撑的同时可对间隔处的大腿皮肤进行清洗护理,清洗护理完成后,将收回的无纺布带通过牵引杆重新固定,并将未清理大腿皮肤处的无纺布带通过牵引杆与固定座脱离并收回,并对裸露的大腿皮肤进行清洗护理,保证对大腿进行稳固支撑的同时,实现间隔清理患者腿部,防止患者腿部因长时间挤压造成压疮。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承托带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卷收盒和牵引杆或后延伸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位置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卷收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卷收盒的侧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承托带的固定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架,11-滑块,12-连杆,13-连杆一,2-固定杆,21-连接块,22-插槽,23-卡钩,24-后延伸杆,25-前延伸杆,3-卷收盒,31-盒体,311-固定部,312-活动部,313-拨块,32-上盖,33-插板,34-轴,35-卡爪,4-承托带,5-牵引杆,6-驱动盒,61-轴承,62-涡卷弹簧,63-棘刺,7-日字扣,71-连接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8,一种布朗氏架,包括底部的框架式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顶部对称固定一对水平平行的固定杆2,对称的所述固定杆2末端对称设置后延伸杆24、前端对称设置前延伸杆25,所述后延伸杆24、前延伸杆25分别通过铰链连接在固定杆2两头,所述后延伸杆24和前延伸杆25与固定杆2设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夹角可调,所述后延伸杆24至末端逐渐下垂、所述前延伸杆25至前端逐渐上升,参见图3、4,一侧的所述固定杆2及后延伸杆24外侧设置多个连接块21,所述连接块21顶面设置下凹的插槽22,另一侧的所述固定杆2及后延伸杆外侧对应各连接块3设置组成对的向下的卡钩23,参见图5、6,、7,横向上对应的一组所述卡钩23和连接块21上设置一组横跨两侧固定杆2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卷收盒3、承托带4、牵引杆5,所述卷收盒3包括圆盘形盒体31和与所述盒体31侧壁顶端扣合连接的上盖32,所述盒体31平行于中轴面分为固定部311和活动部312,所述固定部311一头与活动部312铰接、另一头与活动部312扣合连接,所述盒体31位于固定部311外侧固定一片插板33,所述插板33朝下插入插槽22内固定;所述卷收盒3内底面朝盒体31内伸出轴34,所述卷收盒3内设置驱动盒6,所述驱动盒6为无盖的圆盘形盒,其底面中心孔内嵌套轴承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布朗氏架,包括底部的框架式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顶部对称固定一对水平平行的固定杆(2),对称的所述固定杆(2)末端对称设置后延伸杆(24)、前端对称设置前延伸杆(25),所述后延伸杆(24)、前延伸杆(25)分别通过铰链连接在固定杆(2)两头,所述后延伸杆(24)和前延伸杆(25)与固定杆(2)设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夹角可调,所述后延伸杆(24)至末端逐渐下垂、所述前延伸杆(25)至前端逐渐上升,其特征在于,/n一侧的所述固定杆(2)及后延伸杆(24)外侧设置多个连接块(21),所述连接块(21)顶面设置下凹的插槽(22),另一侧的所述固定杆(2)及后延伸杆外侧对应各连接块(3)设置组成对的向下的卡钩(23),/n横向上对应的一组所述卡钩(23)和连接块(21)上设置一组横跨两侧固定杆(2)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卷收盒(3)、承托带(4)、牵引杆(5),所述卷收盒(3)包括圆盘形盒体(31)和与所述盒体(31)侧壁顶端扣合连接的上盖(32),所述盒体(31)平行于中轴面分为固定部(311)和活动部(312),所述固定部(311)一头与活动部(312)铰接、另一头与活动部(312)扣合连接,所述盒体(31)位于固定部(311)外侧固定一片插板(33),所述插板(33)朝下插入插槽(22)内固定;/n所述卷收盒(3)内底面朝盒体(31)内伸出轴(34),所述卷收盒(3)内设置驱动盒(6),所述驱动盒(6)为无盖的圆盘形盒,其底面中心孔内嵌套轴承(61),所述轴承(61)与所述轴(34)转动连接,所述轴(34)和驱动盒(6)内侧壁之间设置涡卷弹簧(62),所述驱动盒(6)外侧壁上靠一端朝外设置一圈倾斜的棘刺(63)、靠另一端固定一条承托带(4),所述固定部(311)内对应棘刺(63)固定卡爪(35),所述卷收盒(3)侧壁活动部上设置开口,所述承托带(4)从开口内伸出;/n所述牵引杆(5)固定在伸出所述卷收盒(3)的承托带(4)末端、所述牵引杆(5)沿承托带(4)宽度设置,所述承托带(4)自布朗氏架上方伸出、由所述牵引杆(5)带动横跨两侧的所述固定杆(2)或/和后延伸杆(24),所述牵引杆(5)卡在所述卡钩(23)下、两头至少与所述卡钩(23)外轮廓对齐;所述棘刺(63)与卡爪(35)之间限位卡接;/n所述承托带(4)、涡卷弹簧(62)与棘刺(63)倾斜方向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朗氏架,包括底部的框架式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顶部对称固定一对水平平行的固定杆(2),对称的所述固定杆(2)末端对称设置后延伸杆(24)、前端对称设置前延伸杆(25),所述后延伸杆(24)、前延伸杆(25)分别通过铰链连接在固定杆(2)两头,所述后延伸杆(24)和前延伸杆(25)与固定杆(2)设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夹角可调,所述后延伸杆(24)至末端逐渐下垂、所述前延伸杆(25)至前端逐渐上升,其特征在于,
一侧的所述固定杆(2)及后延伸杆(24)外侧设置多个连接块(21),所述连接块(21)顶面设置下凹的插槽(22),另一侧的所述固定杆(2)及后延伸杆外侧对应各连接块(3)设置组成对的向下的卡钩(23),
横向上对应的一组所述卡钩(23)和连接块(21)上设置一组横跨两侧固定杆(2)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卷收盒(3)、承托带(4)、牵引杆(5),所述卷收盒(3)包括圆盘形盒体(31)和与所述盒体(31)侧壁顶端扣合连接的上盖(32),所述盒体(31)平行于中轴面分为固定部(311)和活动部(312),所述固定部(311)一头与活动部(312)铰接、另一头与活动部(312)扣合连接,所述盒体(31)位于固定部(311)外侧固定一片插板(33),所述插板(33)朝下插入插槽(22)内固定;
所述卷收盒(3)内底面朝盒体(31)内伸出轴(34),所述卷收盒(3)内设置驱动盒(6),所述驱动盒(6)为无盖的圆盘形盒,其底面中心孔内嵌套轴承(61),所述轴承(61)与所述轴(34)转动连接,所述轴(34)和驱动盒(6)内侧壁之间设置涡卷弹簧(62),所述驱动盒(6)外侧壁上靠一端朝外设置一圈倾斜的棘刺(63)、靠另一端固定一条承托带(4),所述固定部(311)内对应棘刺(63)固定卡爪(35),所述卷收盒(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茜茜朱佩佩徐瑞璟罗佩吴翠萍王易思杨红罗健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