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鱼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259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鱼钩,包括鱼钩本体,它还包括V型槽,鱼钩本体包括多个钩体,多个钩体沿鱼钩本体的径向分别向外弯折;多个钩体的中部竖直设置有连接杆;多个钩体分别与固定件可拆卸相接;固定件的上方设置有缠绕节;多个钩体的上部均通过缠绕节与连接杆紧固相接;连接杆的顶端、底端分别穿过多个钩体并向上、向下延伸;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吊环、底端设置有圆环;吊环均与弹簧锁紧固相接;弹簧锁与钓线相连接;钩体均包括钩身、位于钩身末端的钩尖;钩尖均为三棱锥状;钩尖均与钩身的径向部互相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钩住鱼的几率大,而且对大鱼的脱钩率小,功能多样,可以满足垂钓者的不同使用需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鱼钩
本技术涉及一种鱼钩,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鱼钩。
技术介绍
鱼钩,垂钓时用于悬挂钓饵以吸引鱼类上钩的工具。随着垂钓这种休闲娱乐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垂钓渔具的选择也日趋广泛。现有鱼钩呈现弯钩状,在弯钩上面挂钓饵用于吸引鱼吞食,鱼吞食鱼饵后上腭会被鱼钩钩住,从而把鱼钓起来。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鱼钩种类繁多,使用者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鱼钩,根据用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钓钩、锚钩、滚钩,钓钩又可分为竿钓钩和延绳钓钩,有把鱼钩和铅坠结合在一起的铅头钩,有电动鱼钩,电动鱼钩是像在钩柄上装上一块铅制成铅头钩一样,在钩柄上装上电池和电动马达制成能够晃动的电动鱼钩,鱼钩的品种琳琅满目。但是现在市面上鱼钩存在着以下缺点:鱼被鱼钩钩住的几率很小;鱼被鱼钩勾住后,鱼会挣扎,一些较大的鱼由于其挣扎的力量比较大,很容易挣脱;且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垂钓者的不同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鱼钩。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鱼钩,包括鱼钩本体,它还包括V型槽,鱼钩本体包括多个钩体,多个钩体沿鱼钩本体的径向分别向外弯折;多个钩体的中部竖直设置有连接杆;多个钩体分别与固定件可拆卸相接;固定件的上方设置有缠绕节;多个钩体的上部均通过缠绕节与连接杆紧固相接;连接杆的顶端、底端分别穿过多个钩体并向上、向下延伸;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吊环、底端设置有圆环;吊环均与弹簧锁紧固相接;弹簧锁与钓线相连接;钩体均包括钩身、位于钩身末端的钩尖;钩身均为J形;钩身均包括径向部、弯折部;弯折部的上端均插置有弹性件;弯折部弯折为J形处均设置有V型槽;V型槽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号橡胶球;钩尖均为三棱锥状;钩尖均与钩身的径向部互相平行;钩尖上均设置有多个倒钩;倒钩均为三棱锥状;多个倒钩呈台阶状排列且向钩尖末端逐渐缩小。进一步地,固定件的中部开设有一号径向通孔,一号通孔的周边均匀开设有多个二号径向通孔;钩身的径向部分别插置于二号径向通孔内并向上延伸;连接杆插置于一号径向通孔内与固定件可拆卸相接。进一步地,固定件为椭球体;固定件的材质为合成树脂。进一步地,弹性件均位于固定件的下端;弹性件均为中间宽两头窄的弹簧。进一步地,钩身的径向部顶端均向下弯折成环状;钩尖的下端均设置有二号橡胶球;倒钩均朝向钩身的径向部。进一步地,多个钩体均匀设置在连接杆的外壁上,各个钩体之间的夹角均为120度。本技术不仅钩住鱼的几率大,而且对大鱼的脱钩率小,功能多样,可以满足垂钓者的不同使用需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钩身;2、钩尖;3、V型槽;4、一号橡胶球;5、固定件;6、缠绕节;7、吊环;8、弹簧锁;9、二号橡胶球;10、倒钩;11、连接杆;12、圆环;13、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多功能鱼钩,包括鱼钩本体,它还包括V型槽3,鱼钩本体包括多个钩体,多个钩体沿鱼钩本体的径向分别向外弯折;多个钩体的中部竖直设置有连接杆11;多个钩体分别与固定件5可拆卸相接;固定件5保证了多个钩体的稳定性。不会在水中乱晃;固定件5的上方设置有缠绕节6;缠绕节6用于将多个钩体的上部绑到连接杆11上,多个钩体的上部均通过缠绕节6与连接杆11紧固相接;多个钩体均匀设置在连接杆11的外壁上,各个钩体之间的夹角均为120度。固定件5为椭球体;固定件5的材质为合成树脂。固定件5的中部开设有一号径向通孔,一号通孔的周边均匀开设有多个二号径向通孔;钩身1的径向部分别插置于二号径向通孔内并向上延伸;连接杆11插置于一号径向通孔内与固定件5可拆卸相接。多个钩体即可以绑到一起使用,也可以分别单独使用,垂钓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钓较大的鱼使用绑到一起的多个钩体,钓一般的鱼单独使用一个钩体,可灵活选择,功能多样化,满足了垂钓者的不同使用需求。连接杆11的顶端、底端分别穿过多个钩体并向上、向下延伸;连接杆11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连接杆1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吊环7、底端设置有圆环12;圆环12用于挂置仿生鱼饵,不仅增加了垂坠感,使得钩体在水中不会被水流带走飘动,而且可以吸引鱼群。吊环7均与弹簧锁8紧固相接;弹簧锁8与钓线相连接;弹簧锁8为用于将钩体连接到钓线的螺旋弹簧,弹簧锁8的目的是在鱼被收放时减小钓线的张力变化。钩体均包括钩身1、位于钩身1末端的钩尖2;钩身1均为J形;钩身1均包括径向部、弯折部;弯折部的上端均插置有弹性件13;弹性件13均位于固定件5的下端;弹性件13均为中间宽两头窄的弹簧。弹性件13穿过钩身1且为菱形结构,可以更好的实现挂饵,保证鱼饵进入水中后保留更多在钩体上,从而吸引鱼过来。弯折部弯折为J形处均设置有V型槽3;V型槽3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号橡胶球4;设置两个一号橡胶球4的目的是通过防止鱼在钩身1弯折部上向后滑动而将鱼固定在钩体上。V型槽3的目的是通过对钓线施加张力将鱼固定在钩体上之后,张力将钩尖2拉深到鱼体中;如果鱼表现出不稳定的运动,钩体仍然处于被抛出的风险中,所以一旦钩体足够深到鱼体中使得鱼体被V型槽3捕获,V型槽3的凹口在鱼体的多个方向上施加额外的抓持力,使鱼更牢固地保持在钩体上,并且防止钩体在反向滑动以释放鱼。鱼被捕获之后,可以通过将鱼体从V型槽3中拉出而被移除。钩尖2均为三棱锥状;钩尖2均与钩身1的径向部互相平行;钩尖2上均设置有多个倒钩10;倒钩10均为三棱锥状;多个倒钩呈台阶状排列且向钩尖2末端逐渐缩小,越靠近钩尖2末端的倒钩越小,使得多个倒钩更容易刺入鱼体。多个倒钩形成类似倒刺的结构,使得鱼钩防脱钩效果较好。多个倒钩使得钩尖2进入鱼体的表面积增大,与鱼之间的作用力更强,增加了鱼脱钩的难度。倒钩10是钩体穿透鱼体的点,倒钩10充当尖钩并且设置成三棱锥状,从而更快、更深进入鱼体中,防止鱼脱逃。优选的,倒钩10的数量为四个,使得鱼钩更不容易脱钩。钩身1的径向部顶端均向下弯折成环状;环状方便通过弹簧锁8与钓线相连接,当钩体单独使用时,与钓线相连接实现垂钓。钩尖2的下端均设置有二号橡胶球9;鱼被钩尖1勾住后,在进入V型槽3之前,鱼会剧烈抖动以脱钩,但是二号橡胶球9可以防止鱼逃脱,增加了上钩率。倒钩10均朝向钩身1的径向部。倒钩10均通过冲压成型制得。在钩尖上设置了台阶,当鱼钩刺入鱼体内后,台阶对鱼形成了防止脱钩的效果。并且,台阶结构的设计,也使得钓鱼者较为容易的将鱼钩从鱼身内取出,也减少了对鱼身的伤害,使得鱼钩使用较为方便。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钩体,不仅使鱼被鱼钩钩住的几率增大,而且通过设置V型槽,使鱼被鱼钩勾住后,即使一些较大的鱼挣扎也不容易挣脱,增加了上钩率,同时可拆卸安装方式,使得功能多样,可以满足垂钓者的不同使用需求。此外,本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广泛适用于各垂钓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鱼钩,包括鱼钩本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V型槽(3),所述鱼钩本体包括多个钩体,多个钩体沿鱼钩本体的径向分别向外弯折;多个钩体的中部竖直设置有连接杆(11);多个钩体分别与固定件(5)可拆卸相接;所述固定件(5)的上方设置有缠绕节(6);多个钩体的上部均通过缠绕节(6)与连接杆(11)紧固相接;所述连接杆(11)的顶端、底端分别穿过多个钩体并向上、向下延伸;连接杆(1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吊环(7)、底端设置有圆环(12);所述吊环(7)均与弹簧锁(8)紧固相接;所述弹簧锁(8)与钓线相连接;/n所述钩体均包括钩身(1)、位于钩身(1)末端的钩尖(2);所述钩身(1)均为J形;钩身(1)均包括径向部、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上端均插置有弹性件(13);弯折部弯折为J形处均设置有V型槽(3);所述V型槽(3)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号橡胶球(4);/n所述钩尖(2)均为三棱锥状;钩尖(2)均与钩身(1)的径向部互相平行;钩尖(2)上均设置有多个倒钩(10);所述倒钩(10)均为三棱锥状;多个倒钩呈台阶状排列且向钩尖(2)末端逐渐缩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鱼钩,包括鱼钩本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V型槽(3),所述鱼钩本体包括多个钩体,多个钩体沿鱼钩本体的径向分别向外弯折;多个钩体的中部竖直设置有连接杆(11);多个钩体分别与固定件(5)可拆卸相接;所述固定件(5)的上方设置有缠绕节(6);多个钩体的上部均通过缠绕节(6)与连接杆(11)紧固相接;所述连接杆(11)的顶端、底端分别穿过多个钩体并向上、向下延伸;连接杆(1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吊环(7)、底端设置有圆环(12);所述吊环(7)均与弹簧锁(8)紧固相接;所述弹簧锁(8)与钓线相连接;
所述钩体均包括钩身(1)、位于钩身(1)末端的钩尖(2);所述钩身(1)均为J形;钩身(1)均包括径向部、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上端均插置有弹性件(13);弯折部弯折为J形处均设置有V型槽(3);所述V型槽(3)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号橡胶球(4);
所述钩尖(2)均为三棱锥状;钩尖(2)均与钩身(1)的径向部互相平行;钩尖(2)上均设置有多个倒钩(10);所述倒钩(10)均为三棱锥状;多个倒钩呈台阶状排列且向钩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树刚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泰美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