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随水位变化自主移动的人工鱼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17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随水位变化自主移动的人工鱼巢,包括沿水库坡岸铺设的一对固定滑道、套在所述固定滑道上并可沿固定滑道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多个移动滑环;两条固定滑道之间通过滑道横梁相连,且所述滑道横梁安装在位于两条固定滑道上相对应的两个移动滑环上;相邻的两个滑道横梁之间安装有作为人工鱼巢主体的数个人工草柱、以及沿水流方向设置并用于减缓水体流速的数组减流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库岸物理现状和水位变化确定滑轨长度,人工鱼巢平台具有浮体结构和配重结构,可以保障鱼巢随水位变动实现自主同步升降。该人工鱼巢采用滑环与滑轨设计,对库岸陡峭复杂的地形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保障鱼巢随库区水位变动进行大范围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随水位变化自主移动的人工鱼巢
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工鱼巢制作技术的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可随水位变化自主移动的人工鱼巢,适用于水生态保护与恢复。
技术介绍
三峡工程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不仅在发电、航运、旅游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经济效益,周期性的调水也为三峡下游区域防洪提供有力保障。现有的调度基本按照汛期利用库容调蓄洪水,削减洪峰、控制下泄流量;非汛期,进行蓄水排放调度,保障下游生态水位和生态流量,调剂长江流域水资源周年分布不均匀的方式运行。库区周期性调度导致水位在145~175m较大的一个幅度之间变化。水位的变化不仅使库区消落带出现一系列问题,而且使水中各类水生生物生长与繁殖环境随水利调度,在较短时间发生巨大变化。每年3~5月在汛期来临之前,为了腾空库容应对汛期洪水,库区水位日内降幅可达1m。而该阶段恰恰是很多鱼类产卵繁殖的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水位变化对于产卵繁殖阶段需要较为稳定水位的生物类群如产黏性卵鱼类的影响较大。为了减缓水位变动对鱼类及其繁殖过程的影响,采用增殖放流、设立“禁渔区,禁渔期”、设置人工鱼巢、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均可以在一定程度实现库区渔业资源增殖及生境修复。其中,人工鱼巢采用模拟鱼类生长繁殖环境的原理,在特定水域以各种替代材料为鱼类产卵繁殖和由于生长提供设施场所。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证明,这一技术措施在修复重建渔业生态环境,丰富渔业资源方面,可以弥补增值放流与禁渔管理投入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的不足。目前广泛应用的人工鱼巢的种类繁多,根据材料不同,主要有天然植物鱼巢、人造植物鱼巢以及其他鱼巢;根据结构差异,主要有网片式人工鱼巢、框架式人工鱼巢以及砖式人工鱼巢;根据投放方式的不同,主要有悬吊式人工鱼巢和平列式人工鱼巢两种。尽管现有各类鱼巢可以在幼鱼生长和产卵繁殖中发挥一定作用,但是绝大部分鱼巢均是需要固定安装于库岸,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保持水位稳定。公开号为CN20990645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生态浮床的链式人工鱼巢装置,提出采用类似浮床的方法以克服水位变动对人工鱼巢作用的影响。这种方法与设施可以保障水位较小范围变动时,人工鱼巢的有效性。但对于三峡这种存在大范围水位变动的水库而言,并不适合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可随水位变化自主移动的人工鱼巢,以解决现有人工鱼巢不能适用库区水位变动范围大、地形适应性差、不能实现自主移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本专利技术的可随水位变化自主移动的人工鱼巢,包括沿水库坡岸铺设的一对固定滑道、套在所述固定滑道上并可沿固定滑道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多个移动滑环;两条固定滑道之间通过滑道横梁相连,且所述滑道横梁安装在位于两条固定滑道上相对应的两个移动滑环上;相邻的两个滑道横梁之间安装有作为人工鱼巢主体的数个人工草柱、以及沿水流方向设置并用于减缓水体流速的数组减流板。进一步的,位于最上层的滑道横梁上套装有由直径为25~50cm的聚苯乙烯浮筒构成的平台浮体。优选的,位于最下层的两个移动滑环上通过金属挂钩连接有用于调节人工鱼巢浮力的平台配重。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滑道的下方焊接有可固定于水库坡岸的滑道支柱,所述固定滑道与水库坡岸的垂直距离保持30~60cm;所述滑道支柱的直径为1~2cm、长度为50~100cm,所述滑道支柱之间的间距保持1~3m。可选的,所述移动滑环为与所述固定滑道的宽度配套的“C”字形滑环。进一步的,同一固定滑道上相邻的两个移动滑环之间用直径为0.2~0.5cm钢丝绳相连,相邻的两个移动滑环之间保持0.5~1m的距离。可选的,所述固定滑道采用宽度为4~6cm工字钢或直径为4~6cm的管道制成。优选的,所述滑道横梁之间的安装长度为0.5~1m,所述人工草柱的直径为0.4~0.6m,所述人工草柱之间的间距为0.5~0.8m。进一步的,所述减流板的宽度为0.5~0.8m,同滑道横梁的夹角为25~40°,所述减流板之间的间距为0.6~1.5m。可选的,所述平台配重为多个,并且相互之间通过金属挂钩相连。所述的配重为:重量为1-5kg配重2~10组。通过上述的步骤技术措施:最关键的是用于保障鱼巢平台上下移动的“C”字形滑环和链接移动滑环之间的钢丝绳结构,该滑环结构和钢丝绳链接结构对于野外条件下保障平台沿滑道顺利移动十分关键,可以有效的克服了刚性链接条件下,大尺寸平台沿崎岖轨道上随水位上下移动容易受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进步和主要区别是:现有鱼巢按照安装方式主要有悬吊式和平列式两种,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固定安装于库岸,不适用于诸如三峡等水位变动较大水域;或者以锚状结构固定于远离库岸水域,一方面会对水面通航造成影响,且不变管理,另一方面远离沿岸水域不适合鱼类产卵习性,能发挥的生态功能有限。本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鱼巢随水位上下移动,且沿库区坡岸布置安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可随水位变化自主移动的人工鱼巢由固定滑道、滑道支柱、移动滑环、滑道横梁、人工草柱、减流板、平台浮体、平台配重几部分组成,组成部件数量少。该人工鱼巢可以适应水位的大范围变动,不会阻挡航道,具有很强地形适用性,且便于拆卸组装。该人工鱼巢可以沿移动滑轨随库区水位变动进行大范围移动,采用滑环与滑轨设计具有很强的地形适应性,且其他部件之间可以方便的进行组装与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可随水位变化自主移动的人工鱼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固定滑道,2-滑道支柱,3-移动滑环,4-人工草柱,5-减流板,6-平台浮体,7-滑道横梁,8-钢丝绳,9-平台配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可随水位变化自主移动的人工鱼巢包括固定滑道1、滑道支柱2、移动滑环3、人工草柱4、减流板5、平台浮体6、滑道横梁7、钢丝绳8和平台配重9,其中,固定滑道1的数量为两条,并通过其下方的滑道支柱2分别沿水库坡岸铺设,移动滑环3为多个并套在固定滑道1上并可沿固定滑道1的长度方向移动。安装时以滑道支柱2固定于库岸坡面,每套鱼巢安装两条平行滑轨,滑轨长度根据水位变幅确定。两条固定滑道1之间通过滑道横梁7相连,且所述滑道横梁7安装在位于两条固定滑道1上相对应的两个移动滑环3上,另外,相邻的两个滑道横梁7之间安装有作为人工鱼巢主体的数个人工草柱4、以及沿水流方向设置并用于减缓水体流速的数组减流板5。另外,位于最上层(水流上游)的滑道横梁7上套装有由聚苯乙烯浮筒构成的平台浮体6。位于最下层(水流下游)的两个移动滑环3上通过金属挂钩连接有用于调节人工鱼巢浮力的平台配重9。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主要由人工草柱4组成人工鱼巢,通过滑道横梁7和移动滑环3安装于固定滑道1上,并且在人工草柱4的上方安装用于减缓水体流速的减流板5,并且通过平台浮体6与平台配重9对整个平台的位置随水位变化进行自主调整。固定滑道1沿坡度为3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随水位变化自主移动的人工鱼巢,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库坡岸铺设的一对固定滑道、套在所述固定滑道上并可沿固定滑道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多个移动滑环;两条固定滑道之间通过滑道横梁相连,且所述滑道横梁安装在位于两条固定滑道上相对应的两个移动滑环上;/n相邻的两个滑道横梁之间安装有作为人工鱼巢主体的数个人工草柱、以及沿水流方向设置并用于减缓水体流速的数组减流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随水位变化自主移动的人工鱼巢,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库坡岸铺设的一对固定滑道、套在所述固定滑道上并可沿固定滑道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多个移动滑环;两条固定滑道之间通过滑道横梁相连,且所述滑道横梁安装在位于两条固定滑道上相对应的两个移动滑环上;
相邻的两个滑道横梁之间安装有作为人工鱼巢主体的数个人工草柱、以及沿水流方向设置并用于减缓水体流速的数组减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随水位变化自主移动的人工鱼巢,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上层的滑道横梁上套装有由直径为25~50cm的聚苯乙烯浮筒构成的平台浮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随水位变化自主移动的人工鱼巢,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下层的两个移动滑环上通过金属挂钩连接有用于调节人工鱼巢浮力的平台配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随水位变化自主移动的人工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滑道的下方焊接有可固定于水库坡岸的滑道支柱,所述固定滑道与水库坡岸的垂直距离保持30~60cm;
所述滑道支柱的直径为1~2cm、长度为50~100cm,所述滑道支柱之间的间距保持1~3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晓洁常锋毅胡明明郑志伟郑海涛胡莲陈小娟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湖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