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晓锋专利>正文

一种施肥器的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134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肥器的调节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脚、排放斗、第二支撑脚、拉板和排放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排放管上端设置了排放机构,通过阻流叶片分布于固定盘内侧,从而起到对排料孔进行阻料的作用,达到了防止肥料排放速度过快的优点;通过在排放机构内部设置了齿条机构,转动旋钮,使旋钮带动螺纹杆在螺纹槽内侧螺纹传动,从而使螺纹杆带动齿条在导向槽内侧滑动,从而使齿条带动齿盘在固定盘内侧转动,使的阻料叶片通过滑轴在滑槽内侧滑动,从而使阻料叶片移动收缩,进而改变排料孔的开口大小,达到了能够快速调节排料速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肥器的调节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施肥器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施肥器的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农民的播种、施肥方式多数还是传统的方式,把种子或肥料装在桶子里,然后用手一把一把地把种子或肥料撒出去,用这种传统的方法,其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撒播的种子或肥料不均匀,随着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市场上近切需要能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施播效率的施肥器,为此,人们研究了不少的的播种器和施肥器。在施肥器的使用器件中,往往需要对化肥的排放量进行调控,这时候就需要使用到调节结构,现在的调节结构一般结构简单,一般是通过横板堵住出料口,防止肥料洒落,现有施肥器的调节结构不易快速调节肥料输送速度,导致肥料排放过多。实用内容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施肥器的调节结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施肥器的调节结构,该装置包括第一支撑脚、排放斗、第二支撑脚、拉板和排放机构,所述第一支撑脚通过电焊与支撑杆底部前端相固定,所述支撑杆右端与横板固定为一体,所述支撑杆通过电焊与排放斗底部相固定,所述排放斗与排放管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肥器的调节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脚(1)、排放斗(5)、第二支撑脚(7)和拉板(8),所述第一支撑脚(1)通过电焊与支撑杆(2)底部前端相固定,所述支撑杆(2)右端与横板(3)固定为一体,所述支撑杆(2)通过电焊与排放斗(5)底部相固定,所述排放斗(5)与排放管(4)顶部边缘无缝连接;/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放机构(9),所述排放机构(9)固定安装于排放管(4)上端,所述排放机构(9)包括固定框(91)、固定盘(92)、齿盘(93)、定位轴(94)、滑槽(95)、滑轴(96)、阻料叶片(97)、排料孔(98)和齿条机构(99),所述固定框(91)与排放管(4)中部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框(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肥器的调节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脚(1)、排放斗(5)、第二支撑脚(7)和拉板(8),所述第一支撑脚(1)通过电焊与支撑杆(2)底部前端相固定,所述支撑杆(2)右端与横板(3)固定为一体,所述支撑杆(2)通过电焊与排放斗(5)底部相固定,所述排放斗(5)与排放管(4)顶部边缘无缝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放机构(9),所述排放机构(9)固定安装于排放管(4)上端,所述排放机构(9)包括固定框(91)、固定盘(92)、齿盘(93)、定位轴(94)、滑槽(95)、滑轴(96)、阻料叶片(97)、排料孔(98)和齿条机构(99),所述固定框(91)与排放管(4)中部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框(91)内部中间固定有固定盘(92),所述齿盘(93)通过定位轴(94)与固定盘(92)顶部转动配合,所述齿盘(93)顶部边缘等距分布有滑槽(95),所述阻料叶片(97)通过滑轴(96)与滑槽(95)内侧滑动配合,并且阻料叶片(97)与滑轴(96)底部相固定,所述齿盘(93)中部开设有排料孔(98),并且排料孔(98)与排放管(4)中部相连通,所述齿盘(93)与齿条机构(99)输出端啮合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施肥器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斗(5)与隔板(6)底部固定为一体,所述支撑杆(2)通过电弧焊与第二支撑脚(7)顶部相固定,所述支撑杆(2)顶部右端相对设置有拉板(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施肥器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机构(99)包括旋钮(991)、螺纹杆(992)、齿条(993)和导向槽(99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洪晓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