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广超专利>正文

全自动电缆敷设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99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5
一种全自动电缆敷设车,包括车架和钢轨,所述的车架的一端设置主动轮装置,另一端设置从动轮装置,主动轮装置的前端设置电气控制箱和电池组,车架的中间位置设置电缆放线卧盘,所述的电缆放线卧盘的中心开孔,套在卧盘中心钢轴上,卧盘中心钢轴与压力轴承相连接,所述的车架的一侧设置电缆输送托架,电缆输送托架的另一端设置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车架结合电缆放线卧盘,合二为一,方便轨道电缆敷设施工;电缆输送托架将电缆直接输送至电缆沟内,节约人力,多节车体连接后,可实现同步,可使铁路单芯贯通电缆多盘同时敷设,施工高效、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电缆敷设车
本技术涉及电缆敷设
,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电缆敷设车。
技术介绍
在电缆敷设中,所用的电缆品种、规格及型号林林总总、重量大小不一,给放线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目前电力电缆的敷设主要靠人工:将缠有电缆的电缆盘用两个独立固定的人力升降支架支起,通过人拉肩扛,将电缆从电缆盘中放出,人扛着电缆在电缆沟上或电缆沟内行走,由于电缆支架不稳定,前后方不便协调,牵引方向的偏离,都可能引起电缆盘倾倒,造成对人身的伤害,这种敷设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给放线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由于敷设是在不同地点、不同工作环境和不同施工人员中交替进行,一盘电缆重达几百公斤,大车用不上、小车无法放、搬上搬下费工费力又不安全,不但对施工质量影响很大,而且大大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劳动效率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电缆敷设车。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电缆敷设车,包括车架和钢轨,所述的车架的一端设置主动轮装置,另一端设置从动轮装置,主动轮装置的前端设置电气控制箱和电池组,车架的中间位置设置电缆放线卧盘,所述的电缆放线卧盘的中心开孔,套在卧盘中心钢轴上,卧盘中心钢轴与压力轴承相连接,所述的车架的一侧设置电缆输送托架,电缆输送托架的另一端设置滑轮。所述的主动轮装置包括两个尼龙轨道轮和一个辊轴,辊轴中间上方设置变速箱,变速箱与直流电机相连接,直流电机安装在电机固定支架上。所述的主动轮装置两侧的尼龙轨道轮以及从动轮装置两侧的尼龙轨道轮均与钢轨相配合。所述的电缆放线卧盘包括电缆放线卧盘上盘,电缆放线卧盘上盘的下表面与齿轮相连接,齿轮与连动齿轮装置相连接,连动齿轮装置与直流调速电机相连接,直流调速电机设置在电机固定支架上。所述的电缆放线卧盘上盘的底面通过八个轴承与车架相连接。所述的车架的四条边上均设置有连接挂架,电缆输送托架通过两个连接挂架设置在车架的一侧,电缆输送托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滑轮。所述的全自动电缆敷设车还包括无线手持控制器,无线手持控制器上设置有车控按钮和盘控按钮,所述的无线手持控制器上设置有无线收发模块一,与车架上的直流电机以及直流调速电机上安装的无线收发模块二相匹配,所述的无线收发模块的型号为DTD434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车架结合电缆放线卧盘,合二为一,方便轨道电缆敷设施工;电缆输送托架将电缆直接输送至电缆沟内,节约人力,多节车体连接后,可实现同步,可使铁路单芯贯通电缆多盘同时敷设,施工高效、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缆放线卧盘和车架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车架与钢轨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无线手持控制器的按钮位置示意图。图中,1、车架,2、主动轮装置,3、电气控制箱,4、电池组,5、变速箱,6、直流电机,7、电缆放线卧盘,8、从动轮装置,9、连接挂架,10、电缆放线卧盘上盘,11、齿轮,12、轴承,13、连动齿轮装置,14、卧盘中心钢轴,15、压力轴承,16、连接螺栓,17、电机固定支架,18、钢轨,19、电缆输送托架,20、直流调速电机,21、无线手持控制器,22、滑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一种全自动电缆敷设车,包括车架1和钢轨18,所述的车架1的一端设置主动轮装置2,另一端设置从动轮装置8,主动轮装置2的前端设置电气控制箱3和电池组4,车架1的中间位置设置电缆放线卧盘7,所述的电缆放线卧盘7的中心开孔,套在卧盘中心钢轴14上,卧盘中心钢轴14与压力轴承15相连接,所述的车架1的一侧设置电缆输送托架19,电缆输送托架19的另一端设置滑轮22。所述的主动轮装置2包括两个尼龙轨道轮和一个辊轴,辊轴中间上方设置变速箱5,变速箱5与直流电机6相连接,直流电机6安装在电机固定支架17上。所述的主动轮装置2两侧的尼龙轨道轮以及从动轮装置8两侧的尼龙轨道轮均与钢轨18相配合。所述的电缆放线卧盘7包括电缆放线卧盘上盘10,电缆放线卧盘上盘10的下表面与齿轮11相连接,齿轮11与连动齿轮装置13相连接,连动齿轮装置13与直流调速电机20相连接,直流调速电机20设置在电机固定支架17上。所述的电缆放线卧盘上盘10的底面通过八个轴承12与车架1相连接。所述的车架1的四条边上均设置有连接挂架9,电缆输送托架19通过两个连接挂架9设置在车架1的一侧,电缆输送托架19的另一端设置有滑轮22。所述的全自动电缆敷设车还包括无线手持控制器21,无线手持控制器21上设置有车控按钮和盘控按钮,所述的无线手持控制器21上设置有无线收发模块一,与车架1上的直流电机6以及直流调速电机20上安装的无线收发模块二相匹配,所述的无线收发模块的型号为DTD434M。电缆放线卧盘上盘10为12MM的钢板,该电缆放线卧盘上盘10与齿轮11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连动齿轮装置13即齿轮传动装置,是相互啮合传动或相互配合联接的各种齿轮结构。所述的卧盘中心钢轴14、压力轴承15均与车架1相连接。电池组4采用阀控式密封型免维护铅酸蓄电池,蓄电池的自放电很小,放置3个月后,不充电仍能照常使用。使用寿命不小于10年。蓄电池的总电压为:DC48V,蓄电池的充电时间短。车架1采用平板结构,用槽钢焊接而成,两道通车身长端梁承重,中间加焊承重横纵梁。车轮采用尼龙轨道车轮,固定在高强钢轴上,车前部位钢轴采用齿轮驱动。车架1上部加装与车架1一体的电缆放线卧盘10,电缆放线卧盘上盘10的底面与车架1紧固连接,电缆放线卧盘上盘10的底面周边焊装八个4A/6轴承12(亦可配置其他高强度轴承,安装后高度不超70mm)、中心加强焊接卧盘中心钢轴14,卧盘中心钢轴14上安装压力轴承15,电缆放线卧盘上盘10中心开孔、下表面安装齿轮11,电缆放线卧盘上盘10套在卧盘中心钢轴14上,承重后电缆放线卧盘上盘10与八个轴承12、压力轴承15紧密接触。电缆输送托架19由主支撑杆、斜支撑杆组成,安装在电缆敷设专用车车架1侧边承重横梁上,主支撑杆末端安装滑轮22,电缆放置在此滑轮卡箍内。所述的直流电机6采用直流无刷免维护型牵引电机,直流电机带电磁制动器。电动机转动,带动尼龙轨道车轮、电缆放线卧盘10分别转动,实现专用车启动、停止、前进、后退、调速、紧急停止等功能,实现电缆放线卧盘10启动、停止、调速等功能。配置手持式无线控制器21,实现近距离远动控制功能,手持式无线控制器21面板按钮分为专用电缆敷设车启动、停止、前进、后退、调速、紧急停止按钮,以及电缆放线卧盘启动、停止、调速按钮。本技术专用电缆敷设车优点:1、专用电缆敷设车运行平稳、使用安全、简易、维护保养方便。2、轨道电动平车整车载重量大、无污染、噪音小。3、配备专用蓄电池,大容量,使用时间长,免维护。4、实现自动化电缆敷设,可将电缆直接放置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电缆敷设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和钢轨(18),所述的车架(1)的一端设置主动轮装置(2),另一端设置从动轮装置(8),主动轮装置(2)的前端设置电气控制箱(3)和电池组(4),车架(1)的中间位置设置电缆放线卧盘(7),所述的电缆放线卧盘(7)的中心开孔,套在卧盘中心钢轴(14)上,卧盘中心钢轴(14)与压力轴承(15)相连接,所述的车架(1)的一侧设置电缆输送托架(19),电缆输送托架(19)的另一端设置滑轮(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电缆敷设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和钢轨(18),所述的车架(1)的一端设置主动轮装置(2),另一端设置从动轮装置(8),主动轮装置(2)的前端设置电气控制箱(3)和电池组(4),车架(1)的中间位置设置电缆放线卧盘(7),所述的电缆放线卧盘(7)的中心开孔,套在卧盘中心钢轴(14)上,卧盘中心钢轴(14)与压力轴承(15)相连接,所述的车架(1)的一侧设置电缆输送托架(19),电缆输送托架(19)的另一端设置滑轮(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电缆敷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轮装置(2)包括两个尼龙轨道轮和一个辊轴,辊轴中间上方设置变速箱(5),变速箱(5)与直流电机(6)相连接,直流电机(6)安装在电机固定支架(1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电缆敷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轮装置(2)两侧的尼龙轨道轮以及从动轮装置(8)两侧的尼龙轨道轮均与钢轨(18)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电缆敷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放线卧盘(7)包括电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广超
申请(专利权)人:程广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