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插座及轨道插座配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8961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气连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轨道插座及轨道插座配电系统,该轨道插座包括:轨道外壳,轨道的凹槽内壁上沿轨道外壳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槽道、第二槽道;设置在第一槽道内的L极电导轨;设置在第二槽道内的N极电导轨,L极电导轨和N极电导轨为导电片状型材;轨道外壳、L极电导轨、N极电导轨相互之间绝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L极电导轨和N极电导轨设置成导电片状型材,而导电片状型材可采用片状型材直接制作而成,使L极电导轨和N极电导轨结构简单化,且易加工,从而简化了L极电导轨和N极电导轨的生产工艺,提高了L极电导轨和N极电导轨的生产效率,降低L极电导轨和N极电导轨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插座及轨道插座配电系统
本技术属于电气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插座及轨道插座配电系统。
技术介绍
电器一般通过连接插座取电,当前人们使用的主流插座是采用固定式电源插座和电源拖线板。但是,由于电器的普及和种类的增多,需要取电的场景也越来越多。固定式电源插座缺少灵活性,一旦设置,就很难无法移动,使用环境和取电场景变化后,固定式电源插座可能无法使用;而电源拖线板虽可以任意移动,但是缺少安全性和规整性,很容易将人绊倒触电,安全性低,且插座易因外力碰触产生移位,使插销脱离插座,导致断电,需改进。为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轨道插座配电系统,包括轨道插座和插座适配器,插座适配器可在轨道插座上移动,其中,轨道的容置部内呈品字形布置有三条槽道,槽道内固定截面为U形的U型铜条导电体,形成导电接点,将U型铜条导电体的一槽壁制作成内凹弧形,另一槽壁制作成层叠状,且U型槽底均布有孔,弧形结构下压公插销,提高稳定性,杜绝接触不良的现象,层叠设置增加厚度,提高导电性及结构稳定性,孔将铜条区隔成多个相连接的个体,让单位面积的接触导体更独立,插入公插销后,周围变形影响小,整个导电系统更加稳定。但是,U型铜条导电体具有一定的长度,做一个长度较长的U型铜条导电体,再在U型铜条导电体的一槽壁制作成内凹弧形,另一槽壁制作成层叠状,U型槽底均布有孔,这种复杂的结构,在生产的过程中,生产工艺及工序非常复杂,导致铜条导电体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且由于U型铜条导电体较长,易变形,无法保证槽壁上内凹弧形、另槽壁层叠状设置等结构特征的一致性,影响轨道插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插座,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铜条导电体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轨道插座,包括:轨道外壳,所述轨道外壳的顶面中部沿所述轨道外壳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上沿所述轨道外壳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槽道、第二槽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槽道内的L极电导轨,所述L极电导轨为导电片状型材;设置在所述第二槽道内的N极电导轨,所述N极电导轨为导电片状型材;所述轨道外壳、所述L极电导轨、所述N极电导轨相互之间绝缘。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槽道内的第一绝缘套,所述L极电导轨与所述第一槽道内壁之间由所述第一绝缘套隔离开;设置在所述第二槽道内的第二绝缘套,所述N极电导轨与所述第二槽道内壁之间由所述第二绝缘套隔离开。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套和所述第二绝缘套的截面均呈U形,所述第一槽道和所述第二槽道开口处均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套的U型底部设置有第一装配部,所述L极电导轨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装配部配合的第二装配部,所述L极电导轨通过所述第一装配部与第二装配部的配合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套上,所述第二绝缘套的U型底部设置有第三装配部,所述N极电导轨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装配部配合的第四装配部,所述N极电导轨通过所述第三装配部与第四配部的配合固定在所述第二绝缘套上。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套的两端外凸于所述L极电导轨的两端,所述第二绝缘套的两端外凸于所述N极电导轨的两端。更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壁上沿所述轨道外壳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三槽道,所述轨道插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槽道内的E极电导轨,所述E极电导轨为线形导电条或圆形导电条。更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外壳为导电体,所述E极电导轨与所述轨道外壳接触,所述第一导电弹片由一节构成或多节拼接构成,所述第二导电弹片由一节构成或多节拼接构成。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插座配电系统,包括上述的轨道插座及滑动安装在所述轨道插座上的一个或多个插座适配器,所述插座适配器包括与所述L极电导轨接触的L极插套、与所述N极电导轨接触的N极插套。更进一步地,所述插座适配器还包括基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可转动的旋转止位盘及设置在所述基座内的止位提示模块,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旋转止位盘上设置有止位柱。更进一步地,所述止位提示模块包括:顶杆及设置在所述顶杆一端的弹力件;所述插座适配器旋转时,所述止位柱可抵压所述顶杆另一端。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L极电导轨和N极电导轨设置成导电片状型材,而导电片状型材可采用片状型材直接制作而成,使L极电导轨和N极电导轨结构简单化,且易加工,从而简化了L极电导轨和N极电导轨的生产工艺,提高了L极电导轨和N极电导轨的生产效率,降低L极电导轨和N极电导轨的生产成本,进而使轨道插座的生产效率提高及生产成本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插座配电系统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插座配电系统的爆炸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插座配电系统的局部断面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插座配电系统的剖面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插座的爆炸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插座的剖面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外壳的剖面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L极电导轨的立体结构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N极电导轨的立体结构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套的立体结构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绝缘套的立体结构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插座的局部断面结构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E极电导轨的立体结构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E极电导轨的剖面结构图;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座适配器的爆炸结构图;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插座与插座适配器电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座适配器的转动前的平面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座适配器的转动前的立体结构图;图1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座适配器的转动后的平面示意图;图2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座适配器的转动后的立体结构图;图2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止位盘与止位提示模块的装配结构图;图2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止位提示模块的立体结构图。图中,100、轨道插座;200、插座适配器;10、接线端子;1、轨道外壳;11、凹槽;12、第一槽道;13、第二槽道;14、第一限位部;15、第三槽道;151、扣槽;2、L极电导轨;21、第二装配部;3、N极电导轨;31、第四装配部;4、软胶挡片;5、第一绝缘套;51、第一装配部;52、第一凸筋;6、第二绝缘套;61、第三装配部;62、第二凸筋;7、E极电导轨;71、第一导电弹片;72、第二导电弹片;73、倒钩部;301、E极插针;302、插套座;303、插套盖;304、L极插套;3041、第一L极夹持片;3042、第二L极夹持片;305、N极插套;3051第一N极夹持片;3052、第二N极夹持片;3053、导向面;306、基座;3061、限位槽;307、适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外壳,所述轨道外壳的顶面中部沿所述轨道外壳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上沿所述轨道外壳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槽道、第二槽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槽道内的L极电导轨,所述L极电导轨为导电片状型材;设置在所述第二槽道内的N极电导轨,所述N极电导轨为导电片状型材;所述轨道外壳、所述L极电导轨、所述N极电导轨相互之间绝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外壳,所述轨道外壳的顶面中部沿所述轨道外壳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上沿所述轨道外壳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槽道、第二槽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槽道内的L极电导轨,所述L极电导轨为导电片状型材;设置在所述第二槽道内的N极电导轨,所述N极电导轨为导电片状型材;所述轨道外壳、所述L极电导轨、所述N极电导轨相互之间绝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槽道内的第一绝缘套,所述L极电导轨与所述第一槽道内壁之间由所述第一绝缘套隔离开;设置在所述第二槽道内的第二绝缘套,所述N极电导轨与所述第二槽道内壁之间由所述第二绝缘套隔离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套和所述第二绝缘套的截面均呈U形,所述第一槽道和所述第二槽道开口处均设置有第一限位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套的U型底部设置有第一装配部,所述L极电导轨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装配部配合的第二装配部,所述L极电导轨通过所述第一装配部与第二装配部的配合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套上,所述第二绝缘套的U型底部设置有第三装配部,所述N极电导轨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装配部配合的第四装配部,所述N极电导轨通过所述第三装配部与第四配部的配合固定在所述第二绝缘套上。


5.如权利要求2-4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立和刘金辉吴清发郑静山
申请(专利权)人: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