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面板及吉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86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吉他面板及吉他,包括板体、交叉音梁、横梁、至少一对腰梁、加固单元以及一对V型支撑梁,腰梁与交叉音梁抵接,交叉音梁包括第一主音梁和第二主音梁,加固单元包括第一补强板和第二补强板,第一补强板位于交叉音梁与音孔之间,且第一补强板的一端与第一主音梁抵接,另一端与第二主音梁抵接,第二补强板位于交叉音梁的下端,且第二补强板的一端与第一主音梁抵接,另一端与第二主音梁抵接,一对V型支撑梁位于第二补强板的下方,V型支撑梁的一端与第一主音梁抵接,另一端与第二主音梁抵接,且一对V型支撑梁之间间隔设置。该吉他面板的刚度更好,声波能量衰减较小,更保真,使得声波共鸣时间更长,声音更协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吉他面板及吉他
本技术涉及吉他
,尤其涉及一种吉他面板及吉他。
技术介绍
吉他(英语:Guitar),又译为结他或吉它,是一种乐器,属于弹拨乐器,通常有六条弦,形状与提琴相似。吉他在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蓝调、民歌、费拉门戈中,常被视为主要乐器。在吉他的制作中,其面板的制作很关键,吉他通过琴身承受琴弦的振动并把它转换成为面板的振动,面板的振动产生了声音,面板还是琴弦的声学均衡器,能够通过它增强或过滤掉某些音符。为了能使面板对琴弦的振动迅速做出反应,面板的重量和厚度必须要轻和薄,且力学性能要好,须较强的韧性和强度。为了满足面板的力学性能,且不增加其重量和厚度,目前是通过在吉他面板上安装“X”形支撑梁,并辅以其他音梁调节音质,如中国专利“201720290063.4”所公开的一种吉他面板,该吉他面板包括板体、交叉音梁、横梁、腰梁、斜梁以及加固单元,其中,板体为葫芦型对称结构,在板体上开设有音孔,交叉音梁包括第一主音梁和第二主音梁,第一主音梁和第二主音梁交叉设置并连接于板体的中心对称线上,音孔位于横梁与交叉梁之间,四个腰梁关于板体的中心对称线对称分布,且每一腰梁与第一主音梁或第二主音梁垂直设置,斜梁的一端均与第一主音梁固定连接,并与第一主音梁形成一63.5°的夹角,另一端为自由端。但是这种结构的吉他面板的稳定性不够,而且这种结构的吉他面板声波能量衰减较大,不保真,导致共鸣时间短、声音不够协调。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吉他面板,该吉他面板的刚度更好,声波能量衰减较小,更保真,使得声波共鸣时间更长,声音更协调。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的吉他面板的吉他。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吉他面板,包括板体,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板体上的交叉音梁、横梁、至少一对腰梁、加固单元以及一对V型支撑梁,所述交叉音梁对称分布于所述板体的中部位置,所述横梁位于所述交叉音梁的上方,所述板体开设有音孔,所述音孔位于所述横梁和所述交叉音梁之间,每对所述腰梁中的两个腰梁分别对称分布于所述交叉音梁的两侧,位于同一侧的相邻腰梁之间间隔设置,且所述腰梁与所述交叉音梁抵接,所述交叉音梁包括第一主音梁和第二主音梁,所述加固单元包括第一补强板和第二补强板,所述第一补强板位于所述交叉音梁与所述音孔之间,且所述第一补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音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音梁抵接,所述第二补强板位于所述交叉音梁的下端,且所述第二补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音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音梁抵接,一对所述V型支撑梁位于所述第二补强板的下方,所述V型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音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音梁抵接,且一对所述V型支撑梁之间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加固单元还包括第三补强板和第四补强板,所述第三补强板位于所述第二补强板与靠近所述第二补强板的所述V型支撑梁之间,所述第四补强板位于一对所述V型支撑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腰梁设置有两对,位于同一侧的相邻腰梁之间间隔设置,其中一对所述腰梁中的腰梁的一端形成V型部,所述V型部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主音梁抵接,所述V型部的另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主音梁抵接。进一步地,所述V型支撑梁关于所述板体的中心对称线对称分布。进一步地,所述V型支撑梁包括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腰梁、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均为矩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加固单元还包括两副板,两副板分别位于音孔的两侧,所述副板的一端与所述横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交叉音梁抵接。进一步地,所述吉他面板还包括音板,所述音板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所述音板位于所述板体与一琴身连接处,用于加强所述板体与所述琴身连接处的强度。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吉他,包括上述的吉他面板。进一步地,所述吉他的背板和侧板均为HPL。进一步地,所述吉他的手柄包括至少三条木板,三条所述木板依次拼合在一起,且相邻所述木板之间设置有铁板或钢板或碳纤维板。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一对V型支撑梁来替代传统的交叉型吉他面板上的一对斜音梁,且V型支撑梁的一端与第一主音梁抵接,另一端与第二主音梁抵接,能够做到大面积支撑交叉音梁未支撑的板体部位而提高了吉他面板的强度的同时,双V型支撑梁的设置能够使得板体的振动更加灵活,使板体两侧产生更有序的声音,声能损耗小,能够产生更大音量的声音,更保真,另外,该双V型支撑梁的设置能够使吉他面板沿琴弦的方向保持刚性,这种刚性能够使琴弦保持运动,产生的音符在逐渐消失之前会产生更长的共鸣,此外,双V型支撑梁的设置能够消除比如会导致音符摇摆、音调略微失调的干扰,因而能够使吉他面板与琴弦的振动更加协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吉他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吉他面板中的其中一腰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安装有本技术的吉他面板的吉他与安装有传统的交叉型吉他面板的吉他之间的频率响应比较图;图4为安装有本技术的吉他面板的吉他与马丁吉他的频率响应比较图。图中:1、板体;11、音孔;2、交叉音梁;21、第一主音梁;22、第二主音梁;3、横梁;4、腰梁;41、V型部;5、加固单元;51、第一补强板;52、第二补强板;53、第三补强板;54、第四补强板;55、副板;6、V型支撑梁;7、音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参见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吉他面板,该吉他面板包括板体1,以及通过胶体粘接固定安装于板体1上的交叉音梁2、横梁3、至少一对腰梁4、加固单元5以及一对V型支撑梁6。其中,板体1为葫芦形的对称结构,交叉音梁2对称分布于该板体1的中部位置,横梁3位于交叉音梁2的上方,该板体1上开设有音孔11,该音孔11为圆孔,且该音孔11的中心点与板体1的中心对称线重合,该音孔11位于横梁3和交叉音梁2之间。具体地,交叉音梁2关于板体1的中心对称线对称分布,该交叉音梁2包括第一主音梁21和第二主音梁22,第一主音梁21上开设有第一凹槽,而第二主音梁22上开设有与第一凹槽卡扣配合的第二凹槽,该第一主音梁21和第二主音梁22之间的夹角为96°。每对腰梁4中的两个腰梁4分别对称分布于交叉音梁2的两侧,且腰梁4与交叉音梁2抵接,能够加强该交叉音梁2的强度的同时,还能够加强板体1的强度。加固单元5包括第一补强板51和第二补强板52,第一补强板51位于交叉音梁2与音孔11之间,且第一补强板51的一端与第一主音梁21抵接,另一端与第二主音梁22抵接,第二补强板52位于交叉音梁2的下端,且第二补强板52的一端与第一主音梁21抵接,另一端与第二主音梁22抵接,以能够加强交叉音梁2的结构。一对V型支撑梁6位于第二补强板52的下方,V型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吉他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板体上的交叉音梁、横梁、至少一对腰梁、加固单元以及一对V型支撑梁,所述交叉音梁对称分布于所述板体的中部位置,所述横梁位于所述交叉音梁的上方,所述板体开设有音孔,所述音孔位于所述横梁和所述交叉音梁之间,每对所述腰梁中的两个腰梁分别对称分布于所述交叉音梁的两侧,且所述腰梁与所述交叉音梁抵接,所述交叉音梁包括第一主音梁和第二主音梁,所述加固单元包括第一补强板和第二补强板,所述第一补强板位于所述交叉音梁与所述音孔之间,且所述第一补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音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音梁抵接,所述第二补强板位于所述交叉音梁的下端,且所述第二补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音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音梁抵接,一对所述V型支撑梁位于所述第二补强板的下方,所述V型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音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音梁抵接,且一对所述V型支撑梁之间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吉他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板体上的交叉音梁、横梁、至少一对腰梁、加固单元以及一对V型支撑梁,所述交叉音梁对称分布于所述板体的中部位置,所述横梁位于所述交叉音梁的上方,所述板体开设有音孔,所述音孔位于所述横梁和所述交叉音梁之间,每对所述腰梁中的两个腰梁分别对称分布于所述交叉音梁的两侧,且所述腰梁与所述交叉音梁抵接,所述交叉音梁包括第一主音梁和第二主音梁,所述加固单元包括第一补强板和第二补强板,所述第一补强板位于所述交叉音梁与所述音孔之间,且所述第一补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音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音梁抵接,所述第二补强板位于所述交叉音梁的下端,且所述第二补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音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音梁抵接,一对所述V型支撑梁位于所述第二补强板的下方,所述V型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音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音梁抵接,且一对所述V型支撑梁之间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吉他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单元还包括第三补强板和第四补强板,所述第三补强板位于所述第二补强板与靠近所述第二补强板的所述V型支撑梁之间,所述第四补强板位于一对所述V型支撑梁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吉他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梁设置有两对,位于同一侧的相邻腰梁之间间隔设置,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熙蒋国强钟士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丰乐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