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幼儿教育用陪伴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824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幼儿教育用陪伴机器人,涉及教育用机器人技术领域,为解决有婴幼儿教育用陪伴机器人无法避免儿童啃咬的现象发生,轻则导致机器损坏,重则使婴幼儿细菌感染,对健康造成伤害的问题。所述上壳体的下方设置有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前端和后端均安装有红外测距模块,所述上壳体的前端面上安装有LED触控显示屏,所述下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声孔,所述声孔的内部安装有扬声器,所述声孔的下方设置有USB插口,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模块安装座,所述模块安装座的前端安装有启动按钮,所述模块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主控芯片、智能语音互动WIFI模块、存储模块和电池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幼儿教育用陪伴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教育用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婴幼儿教育用陪伴机器人。
技术介绍
早教机器人是专门为儿童早教促进孩子学习兴趣的教育类电子产品,全方位训练儿童学习能力。同时设有人机互动,增设抢答、鼓励作答、智能评分功能,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开发潜能。早教机结合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选取主题场景,将英语、拼音识字、数学逻辑、潜能开发、自然常识、亲子互动、娱乐、道德等八大领域内容整合到各个主题中,知识全面,分类清晰;可爱的卡通动漫形象,趣味学习,对幼儿注意力、思维能力等方面提升有很大帮助。但是,现有婴幼儿教育用陪伴机器人无法避免儿童啃咬的现象发生,轻则导致机器损坏,重则使婴幼儿细菌感染,对健康造成伤害;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婴幼儿教育用陪伴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幼儿教育用陪伴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有婴幼儿教育用陪伴机器人无法避免儿童啃咬的现象发生,轻则导致机器损坏,重则使婴幼儿细菌感染,对健康造成伤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婴幼儿教育用陪伴机器人,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下方设置有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前端和后端均安装有红外测距模块,所述上壳体的前端面上安装有LED触控显示屏,所述下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声孔,所述声孔的内部安装有扬声器,所述声孔的下方设置有USB插口,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模块安装座,所述模块安装座的前端安装有启动按钮,所述模块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主控芯片、智能语音互动WIFI模块、存储模块和电池仓。优选的,所述红外测距模块和LED触控显示屏的输出端均与主控芯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出端与智能语音互动WIFI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智能语音互动WIFI模块的输出端与扬声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芯片与存储模块双向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主控芯片的型号为ATS3605,所述红外测距模块的型号为M703A,所述智能语音互动WIFI模块的型号为GWF-XX。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外壁上均设置有苯甲地那铵涂层。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加重垫,所述加重垫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定位杆,所述下壳体通过定位杆与模块安装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下端四周均设置有卡槽,且卡槽设置有四个,所述下壳体的上端四周均设置有凸块,且凸块设置有四个,所述上壳体通过卡槽与下壳体上的凸块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红外测距模块和苯甲地那铵涂层,当婴幼儿过度接近机器人时,红外测距模块会发送信号至主控芯片,由主控芯片会发送信号至智能语音互动WIFI模块发出警告,若警告无效,儿童依旧靠近,甚至啃咬设备时,会立即感受到壳体外壁苯甲地那铵涂层发出的苦味,从而形成记忆,不在继续啃咬,保护了设备的安全和儿童的身体健康。2、通过在机器人下壳体内壁设置加重垫,且内部元件也主要安装在壳内下部,使整体形成了上轻下重的“不倒翁”结构,不易倾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启动按钮;4、LED触控显示屏;5、红外测距模块;6、声孔;7、USB插口;8、模块安装座;9、电池仓;10、卡槽;11、凸块;12、加重垫;13、定位杆;14、苯甲地那铵涂层;15、主控芯片;16、智能语音互动WIFI模块;17、存储模块;18、扬声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婴幼儿教育用陪伴机器人,包括上壳体1,上壳体1的下方设置有下壳体2,上壳体1的前端和后端均安装有红外测距模块5,上壳体1的前端面上安装有LED触控显示屏4,下壳体2的后端设置有声孔6,声孔6的内部安装有扬声器18,声孔6的下方设置有USB插口7,下壳体2的内部安装有模块安装座8,模块安装座8的前端安装有启动按钮3,模块安装座8的内部设置有主控芯片15、智能语音互动WIFI模块16、存储模块17和电池仓9。进一步,红外测距模块5和LED触控显示屏4的输出端均与主控芯片1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主控芯片15的输出端与智能语音互动WIFI模块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智能语音互动WIFI模块16的输出端与扬声器1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主控芯片15与存储模块17双向电性连接。进一步,主控芯片15的型号为ATS3605,红外测距模块5的型号为M703A,智能语音互动WIFI模块16的型号为GWF-XX。进一步,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外壁上均设置有苯甲地那铵涂层14,苯甲地那铵涂层14是世界上已知最苦的物质,且无毒无害,将其喷涂在机器人的上下壳体上,可以避免儿童啃咬的现象发生。进一步,下壳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加重垫12,加重垫12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定位杆13,下壳体2通过定位杆13与模块安装座8固定连接,加重垫12能够提高下壳体2的重量,使机器人整体呈下重上轻的“不倒翁”形态,防止其倾倒。进一步,上壳体1的下端四周均设置有卡槽10,且卡槽10设置有四个,下壳体2的上端四周均设置有凸块11,且凸块11设置有四个,上壳体1通过卡槽10与下壳体2上的凸块11固定连接,能够在安装元件后起到固定下上壳体的作用。工作原理:使用时,机器人可通过智能语音互动WIFI模块16识别儿童话语,并通过扬声器18与其交流沟通,提高其学习兴趣,机器人内置存储模块17,预设有多套儿童绘本和早教视频,可通过LED触控显示屏4调取播放,且存储模块17可通过USB插口7与手机连接,下载更新最新的绘本或早教资料,机器人前后各设有一个红外测距模块5,当婴幼儿过度接近机器人时,主控芯片15会发送信号至智能语音互动WIFI模块16发出警告,若警告无效,儿童依旧靠近,甚至啃咬设备时,会立即感受到壳体外壁苯甲地那铵涂层14发出的苦味,从而形成记忆,不在继续啃咬,机器人下部设置有加重垫12,且内部元件也主要安装在壳内下部,故形成了上轻下重的“不倒翁”结构,不易倾倒。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幼儿教育用陪伴机器人,包括上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下方设置有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的前端和后端均安装有红外测距模块(5),所述上壳体(1)的前端面上安装有LED触控显示屏(4),所述下壳体(2)的后端设置有声孔(6),所述声孔(6)的内部安装有扬声器(18),所述声孔(6)的下方设置有USB插口(7),所述下壳体(2)的内部安装有模块安装座(8),所述模块安装座(8)的前端安装有启动按钮(3),所述模块安装座(8)的内部设置有主控芯片(15)、智能语音互动WIFI模块(16)、存储模块(17)和电池仓(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幼儿教育用陪伴机器人,包括上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下方设置有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的前端和后端均安装有红外测距模块(5),所述上壳体(1)的前端面上安装有LED触控显示屏(4),所述下壳体(2)的后端设置有声孔(6),所述声孔(6)的内部安装有扬声器(18),所述声孔(6)的下方设置有USB插口(7),所述下壳体(2)的内部安装有模块安装座(8),所述模块安装座(8)的前端安装有启动按钮(3),所述模块安装座(8)的内部设置有主控芯片(15)、智能语音互动WIFI模块(16)、存储模块(17)和电池仓(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幼儿教育用陪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距模块(5)和LED触控显示屏(4)的输出端均与主控芯片(1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芯片(15)的输出端与智能语音互动WIFI模块(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智能语音互动WIFI模块(16)的输出端与扬声器(1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芯片(15)与存储模块(17)双向电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鹏飞郭艳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邦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