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夜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412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用夜灯,包括:基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可充电电池,壳体的上端面形成有第一充电位和第二充电位,所述第一充电位上配置有第一连接端口,第二充电位上配置有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电性连接;照明部件,其底部配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适配的第三连接端口,当照明部件放置于第一充电位时,其上的第三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相适配,从而第一可充电电池可对照明部件充电。该多用夜灯具有两个充电位,可有效减少电源线的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用夜灯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兼具照明和充电功能的多用夜灯。
技术介绍
传统的小夜灯主要分为插电式与充电式两种,其中,插电式的小夜灯往往使用场景比较局限,功能单一;充电式的小夜灯需要连接电源线充电,桌面繁杂凌乱的电线容易导致丢失与误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用夜灯,该多用夜灯具有两个充电位,从而其一方面可对照明部件充电,另一方面还可对手机等电器进行无线充电,从而减少电源线的数量。在一些工作模式下,该多用夜灯可同时对两个不同的照明部件进行充电,减少了电源线的数量。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用夜灯,包括:基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可充电电池,壳体的上端面形成有第一充电位和第二充电位,所述第一充电位上配置有第一连接端口,第二充电位上配置有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电性连接;照明部件,其底部配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适配的第三连接端口,当照明部件放置于第一充电位时,其上的第三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相适配,从而第一可充电电池可对照明部件充电;无线充电模块,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充电位上,无线充电模块的底部配置有第四连接端口,所述第四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相适配,从而第一可充电电池可为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供电。作为优选,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为空心的圆盘状结构,其底部与所述第二充电位相匹配,其上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滑的若干波纹状凸起结构的防滑垫的防滑垫,无线充电模块内设置有充电线圈,该充电线圈通过所述第四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照明部件包括灯壳,所述灯壳内设置有上下叠放的发光面罩和发光模组;所述发光模组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连接,所述发光模组内设第二可充电电池,从而,照明部件在脱离基座后,也可以正常工作。作为优选,所述灯壳包括可拆卸配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合为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发光模组及发光面罩均设置于下壳体内。作为优选,所述发光模组包括控制板、光源板及连接部件,所述控制板叠放于光源板下方,所述连接部件为环形板状,控制板及光源板套设于连接部件内,连接部件卡装于下壳体内壁上;连接部件的外壁周向形成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上套设有一橡胶圈,所述上壳体的底部套设于该橡胶圈外围从而与下壳体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圈的外壁上向外形成有多个齿状结构,该齿状结构与上壳体的内壁相抵。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的顶部端面上向下凹陷形成一向上开口的腔体结构,该腔体结构的侧壁与上壳体侧壁对发光面罩所散射出的光线进一步进行散射。作为优选,所述照明部件还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铰接于所述上壳体侧壁或顶部。作为优选,所述照明部件的壳体上还设置有电源开关,该电源开关与发光模组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具有两个充电位,其一种情况下,其中一个充电位对照明部件充电,另一个充电位还可对手机等电器进行无线充电,有利于减少电源线的数量;另一种情况下(移除无线充电模块后),可同时对两个照明部件进行充电,从而可以满足使用者对不同照明部件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多用夜灯(不带有无线充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多用夜灯(带有无线充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多用夜灯的结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照明部件(不带手持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照明部件(带手持部)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橡胶圈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1、基座;2、照明部件;3、无线充电模块;11、第一充电位;12、第二充电位;13、第一可充电电池;14、指示灯;15、充电口;111、第一连接端口;112、第一PIN针;121、第二连接端口;122、第二PIN针;21、上壳体;22、下壳体;23、发光模组;24、橡胶圈;25、发光面罩;26、电源开关;27、手持部;28、连接部件;241、齿状结构;281、环形凹槽;282、第一卡扣部;283、第二卡扣部;284、卡扣位;31、充电线圈;32、防滑垫;33、第四连接端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用夜灯,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1),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可充电电池(13),壳体的上端面形成有第一充电位(11)和第二充电位(12),所述第一充电位(11)上配置有第一连接端口(111),第二充电位(12)上配置有第二连接端口(121),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13)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111)和第二连接端口(121)电性连接;/n照明部件(2),其底部配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111)适配的第三连接端口,当照明部件(2)放置于第一充电位(11)时,其上的第三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111)相适配,从而第一可充电电池(13)可对照明部件(2)充电;/n无线充电模块(3),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充电位(12)上,无线充电模块(3)的底部配置有第四连接端口(33),所述第四连接端口(33)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121)相适配,从而第一可充电电池(13)可为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夜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可充电电池(13),壳体的上端面形成有第一充电位(11)和第二充电位(12),所述第一充电位(11)上配置有第一连接端口(111),第二充电位(12)上配置有第二连接端口(121),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13)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111)和第二连接端口(121)电性连接;
照明部件(2),其底部配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111)适配的第三连接端口,当照明部件(2)放置于第一充电位(11)时,其上的第三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111)相适配,从而第一可充电电池(13)可对照明部件(2)充电;
无线充电模块(3),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充电位(12)上,无线充电模块(3)的底部配置有第四连接端口(33),所述第四连接端口(33)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121)相适配,从而第一可充电电池(13)可为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为空心的圆盘状结构,其底部与所述第二充电位(12)相匹配,其上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滑的若干波纹状凸起结构的防滑垫(32)的防滑垫(32),无线充电模块(3)内设置有充电线圈(31),该充电线圈(31)通过所述第四连接端口(33)与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部件(2)包括灯壳,所述灯壳内设置有上下叠放的发光面罩(25)和发光模组(23);所述发光模组(23)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13)连接,所述发光模组(23)内设第二可充电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和生陈耀卫徐勋爵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帕诺迩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