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尼龙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370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尼龙管组件,包括四通连接件,四通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有直通管,直通管连接有尼龙管,直通管的一端固接有定位管,直通管的外径等于尼龙管的外径,定位管的外径等于尼龙管的内径,直通管靠近定位管的端部固接有第一螺母限位台,直通管远离定位管的端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限位台,第二螺母限位台与第一螺母限位台之间套接有螺母,螺母靠近第二螺母限位台的端部固定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固接在螺母的内侧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尼龙管组件,可以使尼龙管在对接时完全对正,避免紧固螺母出现跑偏的情况,可以根据现场的需要选择性进行二通、三通或四通分流,使其使用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尼龙管组件
本技术涉及尼龙管接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尼龙管组件。
技术介绍
尼龙管(polyamide),简称PA管,别称Nylontube,是一种合成纤维,具有良好的理化和机械性能,耐磨损,可以在有沙石、铁屑的条件下使用;表面光滑,流动阻力小,能防止生锈和结垢淤积;柔软,易弯曲,便于安装,加工简单,同时又具有钢性,当需要一定形状时,可以像金属管一样制成各种形状,而且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工装;能耐很多化学物质的腐蚀;尺寸稳定、渗透率小;电阻极大,可以作为绝缘体使用;使用寿命很长,甚至几十年;耐温性好,可在-40-100℃的环境下工作。现有技术中,尼龙管与接头连接时多为螺母螺纹连接,由于尼龙管与接头外径尺寸大小一致,现场操作时存在没有对正就开始紧固螺母的情况,这样会导致连接后接头紧固不牢靠出现泄漏或者使用时用力过猛直接导致尼龙管挤裂的情况,不利于现场长期方便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尼龙管组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用尼龙管组件可以保证尼龙管与接头完全对正,可以保证尼龙管接头对接后不泄漏,可以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尼龙管挤裂的缺陷,可以根据现场需要选择性分流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尼龙管组件,包括四通连接件,四通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有直通管,直通管连接有尼龙管,直通管的一端固接有定位管,直通管的外径等于尼龙管的外径,定位管的外径等于尼龙管的内径,直通管靠近定位管的端部固接有第一螺母限位台,直通管远离定位管的端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限位台,第二螺母限位台与第一螺母限位台之间套接有螺母,螺母靠近第二螺母限位台的端部固定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固接在螺母的内侧面上,第一凸台的半径小于第一螺母限位台的半径,第一凸台的半径小于第二螺母限位台的半径,螺母的内径大于第一螺母限位台的外径。优选的,四通连接件为正方体结构,四通连接件的连接孔内开设有螺纹。优选的,四通连接件的连接孔内固接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上胶接有第一密封圈。优选的,第一螺母限位台与螺母之间套接有弹性垫。优选的,四通连接件配有三个堵丝和四个直通管。优选的,定位管上套接有第二密封圈。优选的,第二螺母限位台与直通管的螺纹端可拆卸连接。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尼龙管组件通过定位管的设计可以使尼龙管在对接时完全对正,避免紧固螺母出现跑偏的情况;2、第二螺母限位台与直通管螺纹连接,在螺母出现破损后可经过第二螺母限位台一侧进行拆卸更换,不用更换整个组件,节省了成本;3、直通管与四通连接件的可拆卸连接的设计可以根据现场的需要选择性进行二通、三通或四通分流,使其使用范围更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尼龙管组件的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直通管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螺母轴测图;图4为本技术四通连接件轴测图。其中,1为直通管,2为定位管,3为第一螺母限位台,4为第二螺母限位台,5为螺母,6为第一凸台,7为弹性垫,8为第二密封圈,9为尼龙管,10为四通连接件,11为第二凸台,12为第一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尼龙管9组件,包括四通连接件10,四通连接件10可拆卸连接有直通管1,直通管1连接有尼龙管9,直通管1的一端固接有定位管2,直通管1的外径等于尼龙管9的外径,定位管2的外径等于尼龙管9的内径,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直通管1与尼龙管9对接后完全定位对正,直通管1靠近定位管2的端部固接有第一螺母限位台3,直通管1远离定位管2的端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限位台4,第二螺母限位台4与第一螺母限位台3之间套接有螺母5,螺母5靠近第二螺母限位台4的端部固定有第一凸台6,第一凸台6固接在螺母5的内侧面上,第一凸台6的半径小于第一螺母限位台3的半径,第一凸台6的半径小于第二螺母限位台4的半径,螺母5远离第一凸台6的端部内径大于第一螺母限位台3的外径,通过第一凸台6的设计可以使得螺母5在第一螺母限位台3与第二螺母限位台4之间限位滑动。进一步优化方案,四通连接件10为正方体结构,四通连接件10的连接孔内开设有螺纹,可与直通管1螺纹端进行可拆卸连接。进一步优化方案,四通连接件10的连接孔内固接有第二凸台11,第二凸台11上胶接有第一密封圈12,第一密封圈12可保证在直通管1与四通连接件10连接后密封不泄漏。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螺母限位台3与螺母5之间套接有弹性垫7,弹性垫7的设计可以在紧固螺母5时对第一螺母限位台3产生的挤压力进行缓冲,起到了保护第一螺母限位台3的作用。进一步优化方案,四通连接件10配有三个堵丝和四个直通管1,未使用的端口可以用堵丝进行封堵,这样可以根据现场的使用选择性的进行分流使用。进一步优化方案,定位管2上套接有第二密封圈8,第二密封圈8可以保证在直通管1与尼龙管9连接紧固后不泄漏。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二螺母5限位台4与直通管1的螺纹端可拆卸连接,使用过程中不慎将螺母5损坏,可将第二螺母限位台4处进行旋动拆下,进而将螺母5从此处取下方便地进行更换,不用更换直通管1整体,节省了成本。本技术尼龙管组件的使用方法:在使用尼龙管组件时,将直通管1端部的定位管2插入需要连接的尼龙管9的端部,使直通管1与尼龙管9连接处完全对正,从而避免了在现场使用时由于没有对正导致螺母5紧固跑偏的情况,紧接着推动并拧动直通管1上的螺母5,直至螺母5的第一凸台6到达第一螺母限位台3时紧固完成,由于定位管上套有第二密封圈8,紧固完成后可将第二密封圈8被完全压紧,使直通管1与尼龙管9连接处不泄漏,由于螺母5与第一螺母限位台3之间套接有弹性垫7,螺母5的第一凸台6对第一螺母限位台3产生的力经过弹性垫7传递至第一螺母限位台3,即使用力过大也不会对第一螺母限位台3产生很大的挤压力,对第一螺母限位台3起到了缓冲保护的作用,螺母紧固完成后,将直通管1带有螺纹的端部拧入四通连接件10的螺纹孔内,直至直通管1端部顶至四通连接件10螺纹孔内的第二凸台11,此时再稍微紧固半圈使直通管1端部压紧第二凸台11上的第一密封圈12,从而可以保证此处连接后不泄漏,同理,相对的另一侧用同样的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尼龙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四通连接件(10),所述四通连接件(10)可拆卸连接有直通管(1),所述直通管(1)连接有尼龙管(9),所述直通管(1)的一端固接有定位管(2),所述直通管(1)的外径等于尼龙管(9)的外径,所述定位管(2)的外径等于尼龙管(9)的内径,所述直通管(1)靠近定位管(2)的端部固接有第一螺母限位台(3),所述直通管(1)远离定位管(2)的端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限位台(4),所述第二螺母限位台(4)与所述第一螺母限位台(3)之间套接有螺母(5),所述螺母(5)靠近第二螺母限位台(4)的端部固定有第一凸台(6),所述第一凸台(6)固接在螺母(5)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一凸台(6)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螺母限位台(3)的半径,所述第一凸台(6)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螺母限位台(4)的半径,所述螺母(5)的内径大于第一螺母限位台(3)的外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尼龙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四通连接件(10),所述四通连接件(10)可拆卸连接有直通管(1),所述直通管(1)连接有尼龙管(9),所述直通管(1)的一端固接有定位管(2),所述直通管(1)的外径等于尼龙管(9)的外径,所述定位管(2)的外径等于尼龙管(9)的内径,所述直通管(1)靠近定位管(2)的端部固接有第一螺母限位台(3),所述直通管(1)远离定位管(2)的端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限位台(4),所述第二螺母限位台(4)与所述第一螺母限位台(3)之间套接有螺母(5),所述螺母(5)靠近第二螺母限位台(4)的端部固定有第一凸台(6),所述第一凸台(6)固接在螺母(5)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一凸台(6)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螺母限位台(3)的半径,所述第一凸台(6)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螺母限位台(4)的半径,所述螺母(5)的内径大于第一螺母限位台(3)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文伶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晨升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