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拱形储水空腔与立体弧形涡轮雨水篦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8095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地下拱形储水空腔与立体弧形涡轮雨水篦子系统,属于地下储水技术领域。它包括拱形储水空腔本体和篾子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涡轮状的篦子结构,使水流产生漩涡,加快雨水流速,并能有效分离水流中不同的杂物,提高透水量,另外在螺旋叶片、转动柱、转动块、弧形挡块的配合下能有效的将漏斗型框体上的杂质去除,从而解决了篦子封死的问题,另外还利用篦子本体、拱形储水空腔本体所组合成的整体进行储水,且雨水中所含的污泥随着排沙管进入固定槽体上的每个储沙槽中,然后在排沙装置的运转下,将污泥转运至地面,且本装置不受污泥量的限制,且本装置中的连接机构可以拆卸和安装,方便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拱形储水空腔与立体弧形涡轮雨水篦子系统
本技术涉及地下拱形储水空腔与立体弧形涡轮雨水篦子系统,属于地下储水

技术介绍
城市排水系统中,雨水口是地表径流雨水流入排污系统的入口,通过在雨水口设置雨水篦子过滤杂物。现有的雨水篦子通常由多根栅条或方孔构成格栅结构,排水的同时对水流中的杂物起到过滤截留的作用。雨水篦子在暴雨时雨水中携带的面积较大的杂物,如树叶,塑料袋,纸壳,食品垃圾等容易在篦子上堵塞,降低收水能力,而且杂物滞留过多会将篦子封死,导致积水问题,另外大量的雨水会夹带污泥进入储水装置中,目前主要采取的排沙措施是,在储水装置的底部设置污泥沉淀池,然后利用污泥的自动沉降进行收集,以此来实现水和污泥的分离,但是毕竟污泥沉淀池规格有限,一定时间后,需要对污泥沉淀池进行清污处理。目前主要通过排污管与污泥沉淀池进行相通,然后利用抽泥泵等机械对污泥管进行抽空,例如专利申请号:201020246765.0,名称为“地下储水室”的专利,它清除污泥的方案是利用各储水管中产生的沉积物可以沉积到沉淀池中,一根抽污管与沉淀池相连通,当沉淀物需要被清除时,可以用一个传统的真空卡车把它们抽出来。但是该方案对污泥的处理可以看做是间歇作业的,即方案中所提到的“当沉淀物需要被清除时,可以用一个传统的真空卡车把它们抽出来”,利用抽泥泵、真空卡车等机械的前提是当污泥量很多时才能使用,但是对于少量的污泥不能清污的问题,因此需要对清除污泥方案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地下拱形储水空腔与立体弧形涡轮雨水篦子系统,它解决了杂物将篦子堵塞,不易清理以及利用抽泥泵、真空卡车等机械的前提是当污泥量很多时才能使用,但是对于少量的污泥不能清污的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地下拱形储水空腔与立体弧形涡轮雨水篦子系统,包括拱形储水空腔本体和篾子本体,所述篾子本体的底部通过连接机构与拱形储水空腔本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连接机构为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且所述第二连接管位于拱形储水空腔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顶部与篾子本体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管径大于第二连接管的管径,且所述篾子本体、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拱形储水空腔本体均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底部与第二连接管螺纹连接,所述篾子本体的底部与第一连接管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顶部贯穿并伸入拱形储水空腔本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顶部侧壁与拱形储水空腔本体顶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底部还设有螺纹盲孔,且所述螺纹盲孔的管径大小大于第一连接管内部的通道直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螺纹盲孔相匹配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侧壁设有螺纹,当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相连通时,所述固定块与螺纹盲孔螺纹连接。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篾子本体的底部通过法兰与第一连接管相固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底部侧壁上也通过法兰与拱形储水空腔本体相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主要是涡轮状的篦子结构,使水流产生漩涡,加快雨水流速,并能有效分离水流中不同的杂物,提高透水量,另外在螺旋叶片、转动柱、转动块、弧形挡块的配合下能有效的将漏斗型框体上的杂质去除,从而解决了篦子封死的问题,另外还利用篦子本体、拱形储水空腔本体所组合成的整体进行储水,且雨水中所含的污泥随着排沙管进入固定槽体上的每个储沙槽中,然后在排沙装置的运转下,将污泥转运至地面,且本装置不受污泥量的限制,且本装置中的连接机构可以拆卸和安装,方便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篦子本体、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三者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篦子本体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透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排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中:篾子本体1、拱形储水空腔本体2、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4、固定块5、漏斗型框体11、弧形篾条12、透水机构13、固定槽131、第一透水孔132、透水管133、出水管134、转动柱14、转动块15、弧形挡块16、螺旋叶片17、开口21、凹槽22、第二透水孔23、排沙管24、固定槽体25、滚辊26、板链27、储沙槽28、电机2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2所示,地下拱形储水空腔与立体弧形涡轮雨水篦子系统,包括拱形储水空腔本体2和篾子本体1,篾子本体1的底部通过连接机构与拱形储水空腔本体2的内部相连通,连接机构为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4,且第二连接管4位于拱形储水空腔本体2的内部,第一连接管3的顶部与篾子本体1的底部相连通,第一连接管3的管径大于第二连接管4的管径,且篾子本体1、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4、拱形储水空腔本体2均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第一连接管3的底部与第二连接管4螺纹连接,篾子本体1的底部与第一连接管3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4的顶部贯穿并伸入拱形储水空腔本体2的内部,且第二连接管4的顶部侧壁与拱形储水空腔本体2顶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3的底部还设有螺纹盲孔,且螺纹盲孔的管径大小大于第一连接管3内部的通道直径,第二连接管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螺纹盲孔相匹配的固定块5,固定块5的外侧壁设有螺纹,当第一连接管3与第二连接管4相连通时,固定块5与螺纹盲孔螺纹连接。篾子本体1的底部通过法兰与第一连接管3相固定,第二连接管4的底部侧壁上也通过法兰与拱形储水空腔本体2相固定。篾子本体1为立体弧形涡轮雨水篾子,其包括漏斗型框体11,漏斗型框体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弧形篾条12,且多个弧形篾条12均匀且呈涡轮状的分布在漏斗型框体11上,每相邻两个弧形篾条12之间还分别开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透水机构13,每个透水机构13包括固定槽131、第一透水孔132、透水管133和出水管134,固定槽131开设在两个弧形篾条12之间,第一透水孔132开设在固定槽131的底部,且透水管133的一端与固定槽131的一端相连通,出水管134与透水管133的另一端相连通,且透水管133的另一端与漏斗型框体11的内部相连通,漏斗型框体11的内部设有转动柱14,且转动柱14的上端与漏斗型框体11转动连接,且转动柱14上还固定连接有与透水机构13相配合的转动块15,转动块15位于漏斗型框体11的中心轴线上,转动块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挡块16,且弧形挡块16倾斜设置在漏斗型框体11的内部,且与弧形篾条12相匹配,转动柱14的末端贯穿并伸出漏斗型框体11,且与漏斗型框体11连接处转动连接,转动柱14末端伸出漏斗型框体11部分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17。弧形挡块16的规格与弧形篾条12的规格相同,且弧形挡块16和弧形篾条12均位于漏斗型框体11的内部,采用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地下拱形储水空腔与立体弧形涡轮雨水篦子系统,包括拱形储水空腔本体和篾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篾子本体的底部通过连接机构与拱形储水空腔本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连接机构为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且所述第二连接管位于拱形储水空腔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顶部与篾子本体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管径大于第二连接管的管径,且所述篾子本体、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拱形储水空腔本体均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底部与第二连接管螺纹连接,所述篾子本体的底部与第一连接管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顶部贯穿并伸入拱形储水空腔本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顶部侧壁与拱形储水空腔本体顶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拱形储水空腔与立体弧形涡轮雨水篦子系统,包括拱形储水空腔本体和篾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篾子本体的底部通过连接机构与拱形储水空腔本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连接机构为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且所述第二连接管位于拱形储水空腔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顶部与篾子本体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管径大于第二连接管的管径,且所述篾子本体、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拱形储水空腔本体均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底部与第二连接管螺纹连接,所述篾子本体的底部与第一连接管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顶部贯穿并伸入拱形储水空腔本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顶部侧壁与拱形储水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得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