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8094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雨水分流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包括有分流井,分流井的内部设置有连通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排出管道和连通于市政雨水管网的雨水排出管道,分流井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分隔空间的分流板,污水排出管道的管道口设置有限流组件。下雨时,初期雨水流进分流井内,并进入污水区通过污水排出管道流到污水处理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雨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会逐渐变少,且伴随着降雨量逐渐变大,分流井的水位逐渐升高,限流组件可自动对污水排出管道进行限流,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且这种限流结构无需人工控制,下雨时自动进行工作,减少了人工成本,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
本技术涉及雨水分流系统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重点在于开发雨水系统的建构,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但在降雨的初期,雨水会溶解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甚至超出普通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这类雨水称为初期雨水,而后期雨水则可以作为地表水直接排放。为了使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分开处理,人们在排水系统里设置分流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可以加大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分担污水排水管道的流量,防止污水溢流,现有技术中如授权公告号CN209011283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该技术将分流井的内部分为沉淀区和分流区,雨水可以流入沉淀区中进行初步沉淀,然后通过通孔进入分流区中,然后再经过污水管进入蓄水池中进行二次沉淀,当路面被前期雨水冲刷干净后,人工关闭电磁阀雨水流入分流区经雨水排放管进入市政雨水管网。当带有杂质的前期雨水进入蓄水池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打开水泵将水泵送到市政雨水管网中。以上专利使初期雨水弃流的同时,提高雨水的利用率,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这种雨水分流系统中,需要人工对分流系统进行开启和关闭,增加了人工成本,造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其具有自动限制污水排出管道流量的特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包括有分流井,所述分流井的内部设置有连通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排出管道和连通于市政雨水管网的雨水排出管道,所述分流井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分隔所述污水排出管道和所述雨水排出管道的分流板,其中与所述雨水排出管道连通的为净水区,与所述污水排出管道连通的为污水区,所述分流井的内侧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污水排出管道流量的限流组件和自动驱动所述限流组件工作的升降组件,所述分流井的井口设置有供雨水流向所述污水区的导流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初期雨水流进分流井内,并通过倒流组件进入污水区,再通过污水排出管道流到污水处理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雨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会逐渐变少,且伴随着降雨量逐渐变大,升降组件可以自动驱动限流组件关闭,阻碍水流通过污水排出管道,使大部分中后期雨水漫过分流板进入净水区,通向雨水排出管道进入市政雨水管网中,提高了中后期雨水的收集量,且减少了人工成本,使用方便。作为优选,所述限流组件包括有阻挡水流的帘片、用于固定所述帘片的支撑架、和用于驱动所述帘片转动的拉杆;所述帘片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用于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的转动轴,所述帘片的两端分别安装有驱动所述帘片转动的驱动轴,所述帘片通过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拉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污水排出管道的管道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分流井的水位逐渐升高,第一浮动件也逐渐升高,并拉动第一拉杆使帘片转动,导致污水排出管道的流量逐步减少,使水位上升的速度加快。当水位高于分流板的高度后,多组帘片之间形成隔离层,限制水流通过污水排出管道。作为优选,所述拉杆的侧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转动轴的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帘片闭合时,转动轴可容纳于卡槽中,防止拉杆与转动轴卡接,使各帘片不能完全闭合,降低限流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杆、第一浮动件和对所述第一浮动件具有限位作用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浮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槽安装于所述分流井的内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浮动件可随着水位的升高,沿着第一限位槽带动第一连接杆上升,使第一连接杆带动拉杆上升。移动的拉杆可拉动驱动轴,使驱动轴带动帘片绕转动轴旋转。作为优选,所述分流井的截面呈矩形,所述污水排出管道与所述雨水排出管道位于所述分流井的底部,所述支撑架包括有立梁和两组横梁,所述立梁贴合于所述分流井的底部,所述立梁的上表面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减少立梁与分流井内壁之间的间隙,从而提升限流效果。作为优选,所述横梁的上方设置有供所述横梁升降的开流组件,所述开流组件包括有第二连接杆、第二浮动件和对所述第二浮动件具有限位作用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浮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槽安装于所述分流井的内壁,所述立梁的外侧安装有对所述立梁具有限位作用的限位板,所述第二浮动件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浮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雨量过大,导致分流井内的水位持续升高时,第二浮动件会带动横梁进行上升,使限流组件逐渐远离污水排出管道,从而分担雨水排出管道的流量,将一部分的水通过污水排出管道流走,防止分流井内水位过高发生雨水溢流。作为优选,所述帘片的数量大于等于二,所述帘片的一侧安装有卡接板,所述帘片的另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卡接板的卡接槽,当所述帘片之间闭合时,所述卡接板于所述卡接槽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帘片转动到阻挡水流的位置时,帘片的卡接槽与卡接板卡接,加固多组帘片在贴合时更加稳固,防止水压撑开帘片甚至导致帘片损坏。作为优选,所述卡接槽的内部安装有弹性缓冲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板与卡接槽通过帘片的转动进行贴合,在此过程中卡接板于卡接槽会发生碰撞,缓冲垫可在卡接板与卡接槽接触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卡接板与卡接槽由于多次碰撞造成损伤,提高了帘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组件包括有供污水流向所述污水区的导流槽和供所述导流槽固定的安装筒,所述导流槽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筒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槽的另一端指向所述污水区,所述分流井的井口内侧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安装筒的安装槽,所述安装筒与所述安装槽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分流井内部的雨水沿导流槽流动,全部进入到污水区中,在下雨初期可防止初期雨水入净水区,污染雨水排出管道。在使用者需要进入分流井内时,可直接通过安装筒取出和安装导流槽,方便使用者进出分流井。作为优选,所述安装筒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进入分流井的雨水进行过滤,防止雨水带着大型的杂物进入到分流井中,堵塞通水管道或者卡住限流组件,影响分流井的工作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限流组件自动控制污水排出管道流量,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减少了人工成本;2.本技术通过在雨水量过大时,通过开流组件打开污水排出管道流量,防止雨水溢出分流井;3.本技术通过缓冲垫提升了限流结构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分流井(1),所述分流井(1)的内部设置有连通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排出管道(2)和连通于市政雨水管网的雨水排出管道(3),所述分流井(1)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分隔所述污水排出管道(2)和所述雨水排出管道(3)的分流板(4),其中与所述雨水排出管道(3)连通的为净水区(41),与所述污水排出管道(2)连通的为污水区(42),所述分流井(1)的内侧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污水排出管道(2)流量的限流组件(21)和自动驱动所述限流组件(21)工作的升降组件(24),所述分流井(1)的井口设置有供雨水流向所述污水区(42)的导流组件(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分流井(1),所述分流井(1)的内部设置有连通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排出管道(2)和连通于市政雨水管网的雨水排出管道(3),所述分流井(1)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分隔所述污水排出管道(2)和所述雨水排出管道(3)的分流板(4),其中与所述雨水排出管道(3)连通的为净水区(41),与所述污水排出管道(2)连通的为污水区(42),所述分流井(1)的内侧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污水排出管道(2)流量的限流组件(21)和自动驱动所述限流组件(21)工作的升降组件(24),所述分流井(1)的井口设置有供雨水流向所述污水区(42)的导流组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组件(21)包括有阻挡水流的帘片(22)、用于固定所述帘片(22)的支撑架(211)、和用于驱动所述帘片(22)转动的拉杆(23);所述帘片(2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用于与所述支撑架(211)转动连接的转动轴(221),所述帘片(2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驱动所述帘片(22)转动的驱动轴(2211),所述帘片(22)通过所述驱动轴(2211)与所述拉杆(23)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211)安装于所述污水排出管道(2)的管道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23)的侧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转动轴(221)的卡槽(22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24)包括有第一连接杆(241)、第一浮动件(242)和对所述第一浮动件(242)具有限位作用的第一限位槽(243),所述第一连接杆(24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浮动件(24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41)的另一端与所述拉杆(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槽(243)安装于所述分流井(1)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井(1)的截面呈矩形,所述污水排出管道(2)与所述雨水排出管道(3)位于所述分流井(1)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逸众庄楚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荣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