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发酵饲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795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生物发酵饲料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撑座包括位于中间的支撑部,位于支撑部两侧的凸台部;支撑部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支撑部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均搭载有发酵罐,发酵罐上均设有若干个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均包括弧形夹持杆,弧形夹持杆滑动连接在支撑部的左、右两侧;放置槽上开设有若干个前、后分布的管道空腔,管道空腔的顶部空腔口位于支撑部顶部放置槽的槽底,管道空腔的底部空腔口位于支撑部底部放置槽的槽顶;发酵罐上连通有若干个排料短管,排料短管的管口位于管道空腔内;管道空腔内连接有控制物料排放的阀门。上述装置部件不仅发酵效率高且能够节省能耗,有效缩短了发酵周期,降低了发酵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发酵饲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饲料加工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生物发酵饲料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养殖需求各种类型的饲料不断被开放。发酵饲料,是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将生产饲料的原料经过发酵处理,通过发酵处理后的饲料不仅营养更为丰富,且能够有效改善养殖动物的肉质口感。在饲料发酵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个发酵罐联合使用,如发酵液培养罐培养发酵液后,再将发酵液泵入到下一个罐体内进行生物发酵等。现有技术公开的发酵装置多为如上述的单一罐体,在发酵过程中,经常需要通过动力将不同发酵罐进行物料交换,不仅能耗大,且发酵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不断的往返在不同的发酵罐之间观察物料的发酵进程。上述发酵方式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且造成发酵效率低下,能耗也打。产生上述技术缺陷的实质原因在于,现有技术中未开发一种方便发酵的装置,能够方便不同发酵罐之间的物料交换,便于监控管理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生物发酵饲料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生物发酵饲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位于中间的支撑部,位于支撑部两侧的凸台部;所述支撑部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支撑部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均搭载有发酵罐,所述发酵罐上均设有若干个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均包括弧形夹持杆,所述弧形夹持杆滑动连接在支撑部的左、右两侧;所述放置槽上开设有若干个前、后分布的管道空腔,所述管道空腔的顶部空腔口位于支撑部顶部所述放置槽的槽底,所述管道空腔的底部空腔口位于支撑部底部所述放置槽的槽顶;所述发酵罐上连通有若干个与管道空腔适配的排料短管,所述排料短管的管口位于管道空腔内;所述管道空腔内连接有控制物料排放的阀门。优选地,所述排料短管与管道空腔之间连接有密封垫环。优选地,所述弧形夹持杆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支撑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适配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优选地,所述滑块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支撑部的侧壁后螺纹连接至滑块上。优选地,所述阀门连接有手柄轮,所述手柄轮位于支撑部的右侧。优选地,所述放置槽的纵向截面形状为半圆形。优选地,所述凸台部的纵向截面形状为Z形。优选地,所述发酵罐上均连通有进料管以及出料管,所述进料管以及出料管均连接有法兰。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公开一种生物发酵饲料装置,通过设计支撑座,支撑座包括位于中间的支撑部,位于支撑部左右两侧的凸台部,实现将两个用于不同工序发酵的发酵罐装配在支撑部上,进而实现联合发酵,避免了传统方式需要复杂管道输送不同发酵罐内物料。通过设计弧形夹持杆实现将顶部发酵罐夹持,底部发酵罐支撑。通过发酵罐上设计排料短管、放置槽上开设管道空腔(管道空腔内连接有控制物料排放的阀门)实现每个排料短管的管口位于管道空腔内。上、下发酵罐上的排料短管、管道空腔形成连通结构,由管道空腔内阀门控制物料的交换。该方式,不仅物料输送路线短,同时能够实现节能,如因物料输送路线端,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热量散发少,下一道发酵工序中,不需要过多耗能,同时,该方式无需提供动力,实现物料输送。采用上述装置部件设计,不仅发酵效率高,且能够节省能耗,有效缩短了发酵周期,降低了发酵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发酵罐与排料短管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的前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生物发酵饲料装置,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包括位于中间的支撑部11,位于支撑部11左右两侧的凸台部12(操作人员站立在凸台部12进行发酵操作);凸台部12与支撑部11一体成型。凸台部12的纵向截面形状为Z形。支撑部11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A,所述支撑部11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A,放置槽A的纵向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放置槽A用于放置发酵罐2。放置槽A内均搭载有发酵罐2,所述发酵罐2上均设有若干个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分布在放置槽A上);位于支撑部11顶部位置放置槽A内发酵罐2通过夹持组件进行顶部夹持,位于支撑部11底部位置放置槽A内发酵罐2通过夹持组件进行底部支撑。夹持组件前后分布在放置槽A上,夹持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夹持组件均包括弧形夹持杆3,弧形夹持杆3滑动连接在支撑部11的左、右两侧,具体是,弧形夹持杆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31,所述支撑部1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31适配的滑槽111,所述滑块31滑动连接在滑槽111内。为了实现弧形夹持杆3的固定,在滑块31连接有螺栓311,螺栓311贯穿支撑部11的侧壁后螺纹连接至滑块31上。既位于滑块31左侧的螺栓311贯穿支撑部11的左侧壁后螺纹连接到滑块31上,对应的,位于滑块31右侧的螺栓311贯穿支撑部11的右侧壁后螺纹连接到滑块31上,按照上述过程,将右侧部位的滑块31也紧固到支撑部11上(支撑部1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螺纹孔前后分布在支撑部11的侧壁上)。在放置槽A上开设有若干个前、后分布的管道空腔112,所述管道空腔112的顶部空腔口位于支撑部11顶部所述放置槽A的槽底,管道空腔112的底部空腔口位于支撑部11底部所述放置槽A的槽顶,既管道空腔112为上下连通方式。发酵罐2上连通有若干个与管道空腔112适配的排料短管,既顶部放置槽A上发酵罐2的底部连通有若干个前后分布的排料短管21,对应的,顶部放置槽A上发酵罐2的顶部连通有若干个前后分布的排料短管21。排料短管21与管道空腔112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每个排料短管21的管口位于管道空腔112内。按照现有方式,在每个管道空腔112内连接有控制物料排放的阀门(管道空腔112的形状为柱形,按照现有管道阀门设计,在管道空腔112内设置阀门4,如设置活塞阀门4,对应的,按照现有阀门4设计,阀门4连接有手柄轮,手柄轮位于支撑部11的右侧,按照现有方式,手柄轮连接阀杆,阀杆贯穿支撑部11的右侧壁后位于管道空腔112中并连接阀体,通过阀体控制管道空腔112的打开闭合)。为了实现密封,按照现有方式排料短管21与管道空腔112(上、下发酵罐2上的排料短管21伸入到管道空腔112后,排料短管21的管口之间具有间隔,上述阀体位于间隔部位)之间连接有密封垫环,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密封排料短管21与管道空腔112的交接部位喷涂上密封胶液,待胶液固化后,排料短管21与管道空腔112之间完全密封,不漏液。...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发酵饲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位于中间的支撑部,位于支撑部两侧的凸台部;/n所述支撑部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支撑部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n所述放置槽内均搭载有发酵罐,所述发酵罐上均设有若干个夹持组件;/n所述夹持组件均包括弧形夹持杆,所述弧形夹持杆滑动连接在支撑部的左、右两侧;/n所述放置槽上开设有若干个前、后分布的管道空腔,所述管道空腔的顶部空腔口位于支撑部顶部所述放置槽的槽底,所述管道空腔的底部空腔口位于支撑部底部所述放置槽的槽顶;/n所述发酵罐上连通有若干个与管道空腔适配的排料短管,所述排料短管的管口位于管道空腔内;/n所述管道空腔内连接有控制物料排放的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发酵饲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位于中间的支撑部,位于支撑部两侧的凸台部;
所述支撑部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支撑部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
所述放置槽内均搭载有发酵罐,所述发酵罐上均设有若干个夹持组件;
所述夹持组件均包括弧形夹持杆,所述弧形夹持杆滑动连接在支撑部的左、右两侧;
所述放置槽上开设有若干个前、后分布的管道空腔,所述管道空腔的顶部空腔口位于支撑部顶部所述放置槽的槽底,所述管道空腔的底部空腔口位于支撑部底部所述放置槽的槽顶;
所述发酵罐上连通有若干个与管道空腔适配的排料短管,所述排料短管的管口位于管道空腔内;
所述管道空腔内连接有控制物料排放的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发酵饲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短管与管道空腔之间连接有密封垫环。


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见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华大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