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管廊投料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65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投料车,包括管廊,投料车,其中管廊上每隔一段距离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处的管廊上可左右滑动的安装有投料车,且投料车的宽度小于投料口的宽度;所述投料车包括机架,上辊子,下辊子,液压杆,滑套;所述机架的断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在机架的斜边面朝下,在机架的长直角边面与斜边面交接处可翻折的安装有余量板;在机架的斜边面上等距的安装有上辊子,且在机架的斜边面上的上辊子之间安装有下辊子,上辊子与下棍子之间形成运输通道;能够轻松的将管道投入到管廊内,并且还可通过调整投料车的角度、高度、水平位置使得管道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将其放置在目的支墩或者支架上,能够大幅提升投料效率,且投料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合管廊投料车
本技术涉及管廊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管廊投料车。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为了实现集约化建设和管理,以做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城市综合管廊逐渐流行于世。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可以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同时,建设地下管廊还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目前,综合管廊在内需要布置各种管线,包括电缆管道、排污管道、预留管道、供热管道等,并且一般约200-400米会设置一个投料口,也就是投料口之间的管道材料需要倒运;其中供热管道基本选用聚氨酯外护的Q235B的钢管,在将其(每一根)投入到管廊内的过程中非常的费劲,投入效率非常的低下,加上管廊内部空间有限,还需要将管道放到支墩或者支架上,这样操作起来就更困难了,目前始终没有一个较好的办法去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是影响我国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管廊投料车,其能够轻松的将管道投入到管廊内,并且还可通过调整投料车的角度、高度、水平位置使得管道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将其放置在目的支墩或者支架上,能够大幅提升投料效率,且投料效率较高。一种综合管廊投料车,包括管廊,投料车,其中管廊上每隔一段距离设有投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口处的管廊上可左右滑动的安装有投料车,且投料车的宽度小于投料口的宽度;所述投料车包括机架,上辊子,下辊子,液压杆,滑套;所述机架的断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在机架的斜边面朝下,在机架的长直角边面与斜边面交接处可翻折的安装有余量板;在机架的斜边面上等距的安装有上辊子,且在机架的斜边面上的上辊子之间安装有下辊子,上辊子与下棍子之间形成运输通道;所述机架的斜边面两侧边沿对称的与液压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液压杆的另一端与滑套铰接连接;所述管廊的底部沿左右方向设有滑轨,滑套安装在滑轨上且沿滑轨滑动;所述下辊子上安装有电机,且下辊子之间通过链条连接,电机带动下辊子转动;所述下辊子上等距的设有橡胶棱。优选地,所述机架内部固定有加强筋,减少机架的重量并且保证其强度。优选地,所述上辊子、下辊子与机架的斜边面垂直固定。优选地,所述液压杆设有四根,以中心线对称分布在机架的斜边面两侧。优选地,所述滑套截面为倒置的凹字形结构,在滑套的背部两端设有铰接座,铰接座分别与液压杆连接。优选地,所述滑套上打通的设有螺纹孔,在螺纹孔内设有限位螺栓。优选地,所述液压杆铰接处,位于上棍子、下棍子的两端。优选地,所述液压杆设有两组,两组液压杆长度不同,每组的液压杆规格一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以下:第一、通过该装置,能够方便、轻松的将质量较大的管道输送到管廊内,并且通过液压杆进行调整,能够使机架进行上升或者下降,从而针对不同口径的管道进行运输,具备一定的通用性;而且可调整本装置的机架与水平面齐平,从而可以达到半封口(投料口)状态,确保安全。第二、本装置前后两组液压杆,可以同步升降,也可以差别升降,使得管道的进口朝向可调,从而使可以辅助人工将管道放置在不同层面上的支墩或者支架上,节省人工力气,提升效率。第三、本装置通过与管廊可滑动固定,使得其能够能够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由于管道的布置是位于管廊的两侧,因此滑动式的可以使管道布置更加灵活,同时,当将投料车移动至管廊边侧时,可以在另一侧通过工作人员,布局合理。第四、通过调整液压杆的差别升降,能够夹紧不同口径的管道,通过上辊子、下棍子夹紧管道能够确保其在运输过程中不易打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应用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原理结构投料过程示意图。图中,管廊1,投料车2,机架2-1,上辊子2-2,下辊子2-3,液压杆2-4,滑套2-5,余量板2-6,电机3,橡胶棱4,管道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综合管廊投料车,包括管廊1,投料车2,其中在管廊1上每隔一段距离(200-400m)设有投料口;其特征在于:投料口处的管廊1上可左右滑动的安装有投料车2,且投料车2的宽度小于投料口的宽度;由于管道5是安装在管廊1两侧的,因此设计投料车2可以在管廊1内进行滑动,使得在安装放置管道5时,可以将投料车2移动至对应侧进行投料;而且工作人员可以经此口通过,整体设计比较节省材料,同时还比较灵活,对于其他设备,也能够通过,不会产生影响。其中,投料车2包括机架2-1,上辊子2-2,下辊子2-3,液压杆2-4,滑套2-5;机架2-1的断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且确保机架2-1的斜边面朝下并直角短边面竖直,在机架2-1的长直角边面与斜边面交接处可翻折的安装有余量板2-6,具体可以通过交接件、如合页将两者安装连接,使得余量板2-6可以上翻与机架2-1重合机壳,在输送管道5时,能够增大管道5的可活动量,避免管廊1、投料车2的共同作用将管道5卡住;在机架2-1的斜边面上等距的安装有上辊子2-2,且在机架2-1的斜边面上的上辊子2-2之间安装有下辊子2-3,上辊子2-2与下棍子之间形成运输通道,具体固定防止为在机架2-1上两侧垂直于机架2-1斜边面的焊接轴座(轴座上加工有轴孔),然后将上棍子通过轴承安装在轴座之间;机架2-1的斜边面两侧边沿对称的与液压杆2-4的一端铰接连接,液压杆2-4的另一端与滑套2-5铰接连接,具体安装方式为在机架2-1的斜边面上竖直向下的焊机有铰接座,液压杆2-4通过连轴与铰接座铰接连接,使得液压杆2-4在管廊1的轴向方向上铰接转动;在管廊1的底部沿左右方向固定有滑轨,具体在滑轨上设有固定孔位,然后通过膨胀螺栓将滑轨与管廊1的底面谷底面固定连接,滑套2-5安装在滑轨上且沿滑轨滑动。其中,下辊子2-3上安装有电机3,且下辊子2-3之间通过链条连接(图中未示出),电机3带动下辊子2-3转动发生同步的转动(下辊子2-3之间属于链传动);下辊子2-3上等距的设有橡胶棱4目的是在输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合管廊投料车,包括管廊,投料车,其中管廊上每隔一段距离设有投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口处的管廊上可左右滑动的安装有投料车,且投料车的宽度小于投料口的宽度;/n所述投料车包括机架,上辊子,下辊子,液压杆,滑套;所述机架的断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在机架的斜边面朝下,在机架的长直角边面与斜边面交接处可翻折的安装有余量板;在机架的斜边面上等距的安装有上辊子,且在机架的斜边面上的上辊子之间安装有下辊子,上辊子与下棍子之间形成运输通道;所述机架的斜边面两侧边沿对称的与液压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液压杆的另一端与滑套铰接连接;所述管廊的底部沿左右方向设有滑轨,滑套安装在滑轨上且沿滑轨滑动;/n所述下辊子上安装有电机,且下辊子之间通过链条连接,电机带动下辊子转动;所述下辊子上等距的设有橡胶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投料车,包括管廊,投料车,其中管廊上每隔一段距离设有投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口处的管廊上可左右滑动的安装有投料车,且投料车的宽度小于投料口的宽度;
所述投料车包括机架,上辊子,下辊子,液压杆,滑套;所述机架的断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在机架的斜边面朝下,在机架的长直角边面与斜边面交接处可翻折的安装有余量板;在机架的斜边面上等距的安装有上辊子,且在机架的斜边面上的上辊子之间安装有下辊子,上辊子与下棍子之间形成运输通道;所述机架的斜边面两侧边沿对称的与液压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液压杆的另一端与滑套铰接连接;所述管廊的底部沿左右方向设有滑轨,滑套安装在滑轨上且沿滑轨滑动;
所述下辊子上安装有电机,且下辊子之间通过链条连接,电机带动下辊子转动;所述下辊子上等距的设有橡胶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管廊投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内部固定有加强筋。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宇强王正文郭新丁刚闻青山张爱华刘焱王琳亓小鹏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热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