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真空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52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真空容器,涉及容器领域,包括位于外部的软瓶、位于软瓶内部的真空袋以及与软瓶瓶口螺纹连接的瓶盖,其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真空袋的外部套设有软瓶,保证真空瓶内物料与外界空气隔绝,有效延长真空瓶内物料的活性;另外第二单向阀与缓冲腔连通,第二单向阀仅能使外界空气单向进入缓冲腔,有效克服了原有软袋意外泄露造成的使用不便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真空容器
本技术涉及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真空容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化妆品或者生活日用品常常使用普通的瓶子或者包装袋进行包装,但是无论是瓶装或者包装袋包装的日用品或化妆品,瓶内的物料在打开瓶盖时则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这样将会导致容器内的物料不断氧化,难以保持物料的活性,因此为了延长物料的活性,现有已经有在软袋上安装有单向阀的包装袋,但是此种包装袋随着不断使用,软袋的体型不断压缩,就如同不断挤出的牙膏,但是此种软袋存在诸多使用不便,尤其对于乳状或者水状的化妆品,常常由于意外挤压导致其发生泄露,严重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层真空容器,该双层真空容器不仅能够有效延长真空瓶内物料的活性,而且克服了原有软袋意外泄露造成的使用不便的情况。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层真空容器,包括位于外部的软瓶、位于软瓶内部的真空袋以及与软瓶瓶口螺纹连接的瓶盖,真空袋的袋口与软瓶的瓶颈上部密封固定连接,真空袋与软袋之间形成缓冲腔,软瓶的瓶颈处外侧设有外螺纹以及与缓冲腔连通的通气孔,瓶盖包括连接组件以及通过加强部与连接组件相连接的盖体,连接组件与软瓶的瓶颈螺纹连接,连接组件上设有独立的第一单向阀以及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与真空袋连通,第一单向阀仅能使得真空袋内物料单向流出,第二单向阀与缓冲腔连通,第二单向阀仅能使外界空气单向进入缓冲腔。本技术在真空袋的外部套设有软瓶,并且真空袋的袋口与软瓶的瓶颈上部密封固定连接,真空袋与软袋之间形成缓冲腔,并且第一单向阀与真空袋连通,第一单向阀仅能使得真空袋内物料单向流出,从而保证真空瓶内物料与外界空气隔绝,有效延长真空瓶内物料的活性;另外第二单向阀与缓冲腔连通,第二单向阀仅能使外界空气单向进入缓冲腔,使用时,掀起盖体,使用人员挤压软瓶,真空袋内的物料通过第一单向阀挤出;松手后,软瓶恢复原状,同时第二单向阀打开,外界空气快速进入缓冲腔内,直至缓冲腔内气压与外界相同,使用者盖上盖体,有效克服了原有软袋意外泄露造成的使用不便的情况。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连接组件包括套接部、封盖、出料嘴以及吸气口,封盖与套接部的上端密封连接,套接部内侧设有与瓶颈外螺纹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出料嘴通过第一单向阀与真空袋连通,吸气口通过第二单向阀与缓冲腔相连通,盖体扣合在封盖上,本技术通过独立设置的出料嘴和进气口,便于使用者获取真空袋内物料,同时便于外界空气通过第二单向阀进入缓冲腔内。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套接部、封盖以及出料嘴一体成型,免于后期组装等工序,便于生产制造。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封盖的内侧设有与瓶颈端部内侧抵触的弹性凸环,弹性凸环用于进一步隔绝真空袋内的物料和外界空气,瓶颈的外螺纹开设有连通通气孔和第二单向阀的气道,便于通过第二单向阀的空气通过气道进入缓冲腔内。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真空袋的底部粘接在软瓶底部,便于通过按压软瓶,将真空袋内的物料挤出,防止真空袋蜷缩成团装,造成真空袋内的物料无法排空,造成浪费。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软瓶内侧设有多组加强肋,适当增强软瓶的强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真空袋的外部套设有软瓶,并且真空袋的袋口与软瓶的瓶颈上部密封固定连接,真空袋与软袋之间形成缓冲腔,并且第一单向阀与真空袋连通,第一单向阀仅能使得真空袋内物料单向流出,从而保证真空瓶内物料与外界空气隔绝,有效延长真空瓶内物料的活性;另外第二单向阀与缓冲腔连通,第二单向阀仅能使外界空气单向进入缓冲腔,使用时,掀起盖体,使用人员挤压软瓶,真空袋内的物料通过第一单向阀挤出;松手后,软瓶恢复原状,同时第二单向阀打开,外界空气快速进入缓冲腔内,直至缓冲腔内气压与外界相同,使用者盖上盖体,有效克服了原有软袋意外泄露造成的使用不便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此时瓶盖安装在瓶颈上。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此时瓶盖与软瓶分离。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瓶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软瓶和真空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软瓶;2、真空袋;3、瓶盖;4、缓冲腔;5、外螺纹;6、通气孔;7、加强部;8、盖体;9、套接部;10、封盖;11、出料嘴;12、吸气口;13、第一单向阀;14、第二单向阀;15、弹性凸环;16、气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真空容器,包括位于外部的软瓶1、位于软瓶1内部的真空袋2以及与软瓶1瓶口螺纹连接的瓶盖3,真空袋2的袋口与软瓶1的瓶颈上部密封固定连接,真空袋2与软袋之间形成缓冲腔4,软瓶1的瓶颈处外侧设有外螺纹5以及与缓冲腔4连通的通气孔6,瓶盖3包括连接组件以及通过加强部7与连接组件相连接的盖体8,连接组件与软瓶1的瓶颈螺纹连接,连接组件包括套接部9、封盖10、出料嘴11以及吸气口12,封盖10与套接部9的上端密封连接,连接组件上设有独立的第一单向阀13以及第二单向阀14,套接部9内侧设有与瓶颈外螺纹5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出料嘴11通过第一单向阀13与真空袋2连通,第一单向阀13与真空袋2连通第二单向阀14与缓冲腔4连通,第一单向阀13仅能使得真空袋2内物料单向流出,吸气口12通过第二单向阀14与缓冲腔4相连通,第二单向阀14仅能使外界空气单向进入缓冲腔4,盖体8扣合在封盖10上。本技术在真空袋2的外部套设有软瓶1,并且真空袋2的袋口与软瓶1的瓶颈上部密封固定连接,真空袋2与软袋之间形成缓冲腔4,并且第一单向阀13与真空袋2连通,第一单向阀13仅能使得真空袋2内物料单向流出,从而保证真空瓶内物料与外界空气隔绝,有效延长真空瓶内物料的活性;另外第二单向阀14与缓冲腔4连通,第二单向阀14仅能使外界空气单向进入缓冲腔4,使用时,掀起盖体8,使用人员挤压软瓶1,真空袋2内的物料通过第一单向阀13挤出;松手后,软瓶1恢复原状时,同时第二单向阀14打开,外界空气快速进入缓冲腔4内,直至缓冲腔4内气压与外界相同,使用者盖上盖体8,有效克服了原有软袋意外泄露造成的使用不便的情况。进一步的,套接部9、封盖10以及出料嘴11一体成型,免于后期组装等工序,便于生产制造。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封盖10的内侧设有与瓶颈端部内侧抵触的弹性凸环15,弹性凸环15用于进一步隔绝真空袋2内的物料和外界空气,瓶颈的外螺纹5开设有连通通气孔6和第二单向阀14的气道16,便于通过第二单向阀14的空气通过气道16进入缓冲腔4内。进一步的,真空袋2的底部粘接在软瓶1底部,便于通过按压软瓶1,将真空袋2内的物料挤出,防止真空袋2蜷缩成团装,造成真空袋2内的物料无法排空,造成浪费。进一步的,软瓶1内侧设有多组加强肋,适当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真空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外部的软瓶、位于软瓶内部的真空袋以及与软瓶瓶口螺纹连接的瓶盖,所述真空袋的袋口与软瓶的瓶颈上部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真空袋与软袋之间形成缓冲腔,所述软瓶的瓶颈处外侧设有外螺纹以及与缓冲腔连通的通气孔,所述瓶盖包括连接组件以及通过加强部与连接组件相连接的盖体,所述连接组件与软瓶的瓶颈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上设有独立的第一单向阀以及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真空袋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仅能使得真空袋内物料单向流出,所述第二单向阀与缓冲腔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仅能使外界空气单向进入缓冲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真空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外部的软瓶、位于软瓶内部的真空袋以及与软瓶瓶口螺纹连接的瓶盖,所述真空袋的袋口与软瓶的瓶颈上部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真空袋与软袋之间形成缓冲腔,所述软瓶的瓶颈处外侧设有外螺纹以及与缓冲腔连通的通气孔,所述瓶盖包括连接组件以及通过加强部与连接组件相连接的盖体,所述连接组件与软瓶的瓶颈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上设有独立的第一单向阀以及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真空袋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仅能使得真空袋内物料单向流出,所述第二单向阀与缓冲腔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仅能使外界空气单向进入缓冲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真空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套接部、封盖、出料嘴以及吸气口,所述封盖与套接部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瑶张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珂芬迪斯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