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式推力器固连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41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6
一种并联式推力器固连支架,包括推力器安装座(1)、底座支撑板(2)、支架安装底板(3)、支架加强板(4)、支架前面板(5)、侧面板(6),通过采用开敞的构型设计,便于进行机械加工及推力器的装配,同时通过采用拓扑优化技术获得最佳传力路径——将推力器安装处的受力通过侧面板直接传递至支架固定处,进而减少材料使用量;设置支架加强板(4)而不是常规的纵向隔板,用以解决10N并排安装时的纵向及横向支撑问题,同时为10N装配留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具有用料少、方便10N装配等优点;10N推力器固定架(102)采用凸台设计,突出支架本体外侧,而不是常规的向支架内腔延伸,可便于机加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联式推力器固连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并联式推力器固连支架,属于航天器总体总装

技术介绍
通信卫星广泛采用冲量控制的10N推力器进行姿态调节和轨道控制。10N推力器利用推进剂排出产生反作用推力,当推力不通过卫星质心时就会产生控制力矩。10N推力器依靠10N支架安装在舱板上,其安装位置和指向角度受支架直接支配。作为通信卫星姿轨控的关键部件,10N推力器在整星中的安装位置和指向精度会直接影响整星的干扰力矩,若控制不当将对卫星的寿命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卫星设计时,会对10N推力器支架的设计提出较高的指标要求。为保证推力器的可靠性,10N推力器布局时通常采用冗余设计,即同一指向由两个互为备份的10N推力器进行控制。如果每个10N推力器各自单独占用一个10N支架,将占据宝贵的整星发射重量,同时也会给后续设备的精测带来不少工作量。由于需要综合考虑布局、推力器指向等因素,往往10N支架的构型设计较为复杂,只能采用铸造方式生产,铸造对支架构型约束较小,但生产周期长、制造费用高、同等材料重量较大以及铸造精度低需要二次加工的弊端较为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星上两台10N推力器并排安装及10N支架铸造加工周期长、铸造精度较低、力学指标不符合标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并联式推力器固连支架。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并联式推力器固连支架,包括推力器安装座、底座支撑板、支架安装底板、支架加强板、支架前面板、侧面板、耳片,所述支架前面板垂直安装于支架安装底板上,所述支架加强板一端连接于支架安装底板上,另一端通过底座支撑板与支架前面板相连,所述推力器安装座设置于底座支撑板表面对推力器进行固定,侧面板分别设置于底座支撑板、支架安装底板、支架加强板、支架前面板组成的支架结构两侧,所述耳片均匀设置于支架安装底板与推力器安装座安装方向相同的两边上。推力器安装座包括推力器安装孔、推力器固定架,所述推力器安装孔设置于底座支撑板上,推力器固定架沿推力器安装孔边缘均匀设置,推力器固定架截面呈类梯形,突出底座支撑板外表面3~5mm。推力器安装座个数为2个,推力器固定架数量为3~5个。推力器安装孔的规格尺寸与推力器匹配。底座支撑板与支架前面板夹角角度与推力器俯仰角相等或互补。支架前面板上设置有矩形减轻孔,长度约50~70mm,宽度约40~60mm。侧面板的外缘呈斜拉板形式将底座支撑板与支架安装底板边沿设置的耳片方向进行相连。侧面板上设置有为推力器预留操作空间的减轻孔,长度约70~120mm,宽度约60~80mm。减轻孔四边外轮廓与侧面板外轮廓均平行。所述耳片数量为4~6个。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并联式推力器固连支架,采用开敞的构型设计,利用结构优化技术获得最佳传力路径,将推力器安装处的受力通过侧面板直接传递至支架固定处,进而减少材料使用量,设置支架加强板(4)而不是常规的纵向隔板,用以解决10N推力器并排安装时的纵向及横向支撑问题,同时为10N装配留有足够的安装空间,用料少、方便10N推力器装配;推力器固定架(102)采用凸台设计,突出支架本体外侧,而不是常规的向支架内腔延伸,可便于机加制造;本技术提出的支架设计便于进行机械加工及推力器的装配,可以采用机加制造,相较于铸造,具有生产周期短、良品率高、研制费用低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提供的支架整体示意图;图2为技术提供的支架侧视图;图3为技术提供的支架正视图;图4为技术提供的支架俯视图;图5为技术提供的支架与推力器连接安装示意图;图6为技术提供的推力器固定架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并联式推力器固连支架,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推力器安装座1、底座支撑板2、支架安装底板3、支架加强板4、支架前面板5、侧面板6,支架前面板5垂直安装于支架安装底板3上表面,支架加强板4与支架安装底板3呈一定角度安装,支架加强板4一端连接于支架安装底板3上,另一端通过底座支撑板2与支架前面板5相连,对推力器进行固定的推力器安装座1设置于底座支撑板2表面,同时,底座支撑板2、支架安装底板3、支架加强板4、支架前面板5形成了一个对推力器进行固定的支架结构,侧面板6分别设置于支架结构两侧,如图4所示,还包括耳片7,耳片7均匀设置于支架安装底板3与推力器安装座1安装方向相同的两边上。侧面板6的外缘呈斜拉板形式将底座支撑板2与支架安装底板3边沿设置的耳片7方向进行连接。其中,如图6所示,推力器安装座1包括推力器安装孔101、推力器固定架102,所述推力器安装孔101设置于底座支撑板2上,推力器固定架102沿推力器安装孔101边缘均匀设置,推力器固定架102截面呈类梯形,突出底座支撑板2外表面3~5mm,能够对推力器进行更好的固定效果,推力器安装座1个数为2个,推力器固定架102数量为3~5个,推力器安装孔101的规格尺寸与推力器匹配。底座支撑板2与支架前面板5夹角角度与推力器俯仰角在整星坐标系下相等或互补,支架前面板5上设置有矩形减轻孔,长度约50~70mm,宽度约40~60mm,侧面板6上设置有为推力器预留操作空间的减轻孔,长度约70~120mm,宽度约60~80mm减轻孔四边外轮廓与侧面板6外轮廓均平行,耳片7数量为4~6个。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说明:一种并联式推力器固连支架,包括推力器安装座1、底座支撑板2、支架安装底板3、支架加强板4、支架前面板5、侧面板6,支架前面板5垂直安装于支架安装底板3上表面,支架加强板4与支架安装底板3呈一定角度安装,支架加强板4一端连接于支架安装底板3上,另一端通过底座支撑板2与支架前面板5相连,对推力器进行固定的推力器安装座1设置于底座支撑板2表面,同时,底座支撑板2、支架安装底板3、支架加强板4、支架前面板5形成了一个对推力器进行固定的支架结构,侧面板6分别设置于支架结构两侧,还包括耳片7,耳片7均匀设置于支架安装底板3与推力器安装座1安装方向相同的两边上。侧面板6的外缘呈斜拉板形式将底座支撑板2与支架安装底板3边沿设置的耳片7进行连接。其中,推力器安装座1包括推力器安装孔101、推力器固定架102,所述推力器安装孔101设置于底座支撑板2上,推力器固定架102沿推力器安装孔101边缘均匀设置,推力器固定架102截面呈类梯形,突出底座支撑板2外表面3mm,推力器安装座1个数为2个,推力器固定架102数量为3个,推力器安装孔101的规格尺寸与推力器匹配。底座支撑板2与支架前面板5夹角角度为50°,与推力器俯仰角在整星坐标系下相等,支架前面板5上设置有矩形减轻孔,长度为70mm,宽度为60mm,侧面板6上设置有为推力器预留操作空间的减轻孔,长度为110mm,宽度为70mm,减轻孔四边外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联式推力器固连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力器安装座(1)、底座支撑板(2)、支架安装底板(3)、支架加强板(4)、支架前面板(5)、侧面板(6)、耳片(7),所述支架前面板(5)垂直安装于支架安装底板(3)上,所述支架加强板(4)一端连接于支架安装底板(3)上,另一端通过底座支撑板(2)与支架前面板(5)相连,所述推力器安装座(1)设置于底座支撑板(2)表面对推力器进行固定,侧面板(6)分别设置于底座支撑板(2)、支架安装底板(3)、支架加强板(4)、支架前面板(5)组成的支架结构两侧,所述耳片(7)均匀设置于支架安装底板(3)与推力器安装座(1)安装方向相同的两边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式推力器固连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力器安装座(1)、底座支撑板(2)、支架安装底板(3)、支架加强板(4)、支架前面板(5)、侧面板(6)、耳片(7),所述支架前面板(5)垂直安装于支架安装底板(3)上,所述支架加强板(4)一端连接于支架安装底板(3)上,另一端通过底座支撑板(2)与支架前面板(5)相连,所述推力器安装座(1)设置于底座支撑板(2)表面对推力器进行固定,侧面板(6)分别设置于底座支撑板(2)、支架安装底板(3)、支架加强板(4)、支架前面板(5)组成的支架结构两侧,所述耳片(7)均匀设置于支架安装底板(3)与推力器安装座(1)安装方向相同的两边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联式推力器固连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器安装座(1)包括推力器安装孔(101)、推力器固定架(102),所述推力器安装孔(101)设置于底座支撑板(2)上,推力器固定架(102)沿推力器安装孔(101)边缘均匀设置,推力器固定架(102)截面呈类梯形,突出底座支撑板(2)外表面3~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并联式推力器固连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器安装座(1)个数为2个,推力器固定架(102)数量为3~5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刘辉刘绍然李修峰高秀会彭真刘正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