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正负离子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228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正负离子发生器,包括外壳、减震结构、匀流结构和过滤辅助结构,外壳的上壁设有均匀分布的进风口,外壳左右侧壁底端的换气口内分别对应设有内置管,内置管的内部对应设有引流风机,减震结构设置于外壳的内部底端,减震结构的上端通过螺栓对应安装有正负离子发生器,匀流结构设置于外壳的内部中心,过滤辅助结构设置于外壳的内部上端,该车载正负离子发生器,操作简单,实现对车内气体的预先过滤消毒、均流和正负电离杀菌,满足了使用需求,各部件及内部材料便于及时更换,从而减轻人员的使用负担,起到器体在车载使用过程中的减震缓冲,避免自震,延长了器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正负离子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车载净化设备
,具体为一种车载正负离子发生器。
技术介绍
空气对于身体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空气质量不好会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所以优化空气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轿车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家庭,但是随之也带来了一个严重影响健康的问题,车辆室内的空气污染一直是人们忽略的问题,即使车辆拥有空滤气滤结构,但净化效果不佳,这就需要专门的车载正负离子发生器加以辅助,但传统的车载正负离子发生器存在诸多不足,操作繁琐,不能够实现对车内气体的预先过滤消毒、均流和正负电离杀菌,无法很好地满足使用需求,各部件及内部材料不方便及时更换,从而增加了人员的使用负担,无法起到器体在车载使用过程中的减震缓冲,不能够避免自震,器体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因此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车载正负离子发生器的实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载正负离子发生器,操作简单,实现对车内气体的预先过滤消毒、均流和正负电离杀菌,各部件及内部材料便于及时更换,从而减轻人员的使用负担,避免器体及内部器件的自震,延长了器体的使用寿命,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正负离子发生器,包括外壳、减震结构、匀流结构和过滤辅助结构;外壳:所述外壳的上壁设有均匀分布的进风口,外壳左右侧壁底端的换气口内分别对应设有内置管,内置管的内部对应设有引流风机;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设置于外壳的内部底端,减震结构的上端通过螺栓对应安装有正负离子发生器;匀流结构:所述匀流结构设置于外壳的内部中心;过滤辅助结构:所述过滤辅助结构设置于外壳的内部上端;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组,所述控制开关组设置于外壳的上壁面,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正负离子发生器和引流风机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操作简单,实现对车内气体的预先过滤消毒、均流和正负电离杀菌,满足了使用需求,各部件及内部材料便于及时更换,从而减轻人员的使用负担,起到器体在车载使用过程中的减震缓冲,避免自震,延长了器体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漏孔板、底部弹簧、减震弹簧、安装底板和透气孔,所述漏孔板设置于外壳的内部底端,底部弹簧对称设置于漏孔板的上壁左右两侧,减震弹簧对称设置于外壳的内壁底端,底部弹簧和减震弹簧的内侧端头均与安装底板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安装底板通过螺栓对应安装有正负离子发生器,正负离子发生器底面的插柱与安装底板的插口插接,透气孔均与设置于安装底板的底壁上,做到器体在车载使用时的减震缓冲,避免自震,延长了器体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匀流结构包括卡槽条板、平板和均流孔,所述卡槽条板对称设置于外壳的内壁中心,平板均与卡槽条板卡接,均流孔均与设置于平板的壁体上,实现对气体的均流导向平衡。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辅助结构包括固定板、凹槽板、螺纹筒、活性炭小球、压持螺杆件和漏孔压板,所述固定板对称设置于外壳的内壁上端,凹槽板侧壁的螺纹插柱与对应的固定板壁体上插口插接,凹槽板侧壁的螺纹插柱底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凹槽板的底壁布满气孔,螺纹筒对称设置于凹槽板的内部底面,活性炭小球填充于凹槽板的内部,压持螺杆件穿过漏孔压板壁体上对应的通孔并与螺纹筒连接,压持螺杆件杆体上的压片与漏孔压板壁体上的通孔对应设置,漏孔压板与凹槽板的内腔对应吻合设置,便于安装更换维护,提供对气体的预先吸附消毒。进一步的,还包括过滤网、安装板、安装孔、滤网和前封盖,所述过滤网通过螺栓对应安装于外壳左右侧壁的底端,且与外壳左右侧壁底端的换气口对应设置,安装板对称设置于外壳左右侧壁的底端,安装孔均匀设置于安装板的壁体上,滤网对应设置于进风口的内部,前封盖通过螺栓对应设置于外壳前壁的维护开口处,便于稳定安装与拆卸维护,提供气体的灰尘过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车载正负离子发生器,具有以下好处:1、通过控制开关组调控,内置管的引流风机分别运转,经外壳内部气体部分引出,从而形成负压将外部气体通过进风口引入,经滤网过滤后,通过凹槽板承载和漏孔压板压覆的活性炭小球吸附气体中有害物质来净化空气,做到提前的气体处理,保证气体处理的彻底性,空气得到改善,然后通过凹槽板底壁布满的气孔散出,经平板上均流孔将气体均匀平衡导向,保证后续气体能够充分电离杀菌,提高了气体杀菌效果,正负离子发生器将低电压通过升压电路升至正高压和负高压,在正高压电场和负高压电场作用下电离空气,产生大量正离子和负离子中和的瞬间释放巨大能量从而导致其周围细菌结构的改变和能量的转移,从而导致细菌死亡,实现杀菌的作用,中和反应后多余的负离子仍然存在于空气中,可以达到除尘、消烟、除异味,从而改善空气的质量,实现高效的电离杀菌作用,充分消毒杀菌的气体在引流风机的作用下,经过外壳左右侧壁底端的换气口排出,操作简单,实现对车内气体的预先过滤消毒、均流和正负电离杀菌,满足了使用需求。2、由于前封盖通过螺栓对应设置于外壳前壁的维护开口处,打开前封盖,通过外壳前壁的维护开口进行内部器件的维护更换,由于平板均与卡槽条板卡接,便于实现平板的更换维护,由于凹槽板侧壁的螺纹插柱与对应的固定板壁体上插口插接,凹槽板侧壁的螺纹插柱底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压持螺杆件穿过漏孔压板壁体上对应的通孔并与螺纹筒连接,便于拆卸凹槽板和漏孔压板对内部材料进行及时更换,从而减轻人员的使用负担。3、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安装底板通过螺栓对应安装有正负离子发生器,正负离子发生器底面的插柱与安装底板的插口插接,增强了连接的稳定性,通过底部弹簧和减震弹簧的连接支撑下,实现对安装的正负离子发生器减震缓冲支撑,起到器体在车载使用过程中的减震缓冲,避免自震,延长了器体的使用寿命,透气孔保证了器体底部散热的及时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平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过滤辅助结构内部剖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减震结构、21漏孔板、22底部弹簧、23减震弹簧、24安装底板、25透气孔、3匀流结构、31卡槽条板、32平板、33均流孔、4过滤辅助结构、41固定板、42凹槽板、43螺纹筒、44活性炭小球、45压持螺杆件、46漏孔压板、5进风口、6内置管、7引流风机、8控制开关组、9过滤网、10安装板、11安装孔、12滤网、13正负离子发生器、14前封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正负离子发生器,包括外壳1、减震结构2、匀流结构3和过滤辅助结构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正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减震结构(2)、匀流结构(3)和过滤辅助结构(4);/n外壳(1):所述外壳(1)的上壁设有均匀分布的进风口(5),外壳(1)左右侧壁底端的换气口内分别对应设有内置管(6),内置管(6)的内部对应设有引流风机(7);/n减震结构(2):所述减震结构(2)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底端,减震结构(2)的上端通过螺栓对应安装有正负离子发生器(13);/n匀流结构(3):所述匀流结构(3)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中心;/n过滤辅助结构(4):所述过滤辅助结构(4)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上端;/n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组(8),所述控制开关组(8)设置于外壳(1)的上壁面,控制开关组(8)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正负离子发生器(13)和引流风机(7)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控制开关组(8)的输出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正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减震结构(2)、匀流结构(3)和过滤辅助结构(4);
外壳(1):所述外壳(1)的上壁设有均匀分布的进风口(5),外壳(1)左右侧壁底端的换气口内分别对应设有内置管(6),内置管(6)的内部对应设有引流风机(7);
减震结构(2):所述减震结构(2)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底端,减震结构(2)的上端通过螺栓对应安装有正负离子发生器(13);
匀流结构(3):所述匀流结构(3)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中心;
过滤辅助结构(4):所述过滤辅助结构(4)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上端;
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组(8),所述控制开关组(8)设置于外壳(1)的上壁面,控制开关组(8)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正负离子发生器(13)和引流风机(7)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控制开关组(8)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正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2)包括漏孔板(21)、底部弹簧(22)、减震弹簧(23)、安装底板(24)和透气孔(25),所述漏孔板(21)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底端,底部弹簧(22)对称设置于漏孔板(21)的上壁左右两侧,减震弹簧(23)对称设置于外壳(1)的内壁底端,底部弹簧(22)和减震弹簧(23)的内侧端头均与安装底板(2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安装底板(24)通过螺栓对应安装有正负离子发生器(13),正负离子发生器(13)底面的插柱与安装底板(24)的插口插接,透气孔(25)均与设置于安装底板(24)的底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明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瑛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