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生产的
,具体为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混凝土(砼,石矢)是由凝胶材料、骨料和水按适当比例配置,再经过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复合材料的统称,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人工土木建筑材料。混凝土的硬度高、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广泛使用于房屋、公路、军事工程、核能发电厂等构造物。混凝土生产时机器会产生大量热量,热量直接流失导致资源浪费,且热量如果无法完全散出可能会烘干混凝土,导致混凝土过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具备余热可以循环利用的优点,解决了混凝土生产时机器会产生大量热量,热量直接流失导致资源浪费,且热量如果无法完全散出可能会烘干混凝土,导致混凝土过干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循环箱本体、内箱、静养室和运输箱,所述循环箱本体的下表面焊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下表面焊接有底座,所述静养室的下表面固定有支撑腿,且支撑腿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内箱嵌入固定在循环箱本体的内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循环箱本体(1)、内箱(12)、静养室(13)和运输箱(18),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箱本体(1)的下表面焊接有固定杆(22),且固定杆(22)的下表面焊接有底座(17),所述静养室(13)的下表面固定有支撑腿(16),且支撑腿(16)固定在底座(17)的上表面,所述内箱(12)嵌入固定在循环箱本体(1)的内部,所述运输箱(18)焊接在循环箱本体(1)的一侧外端面,且运输箱(18)贯穿循环箱本体(1)与内箱(12)连通,所述运输箱(18)与静养室(13)连通,所述循环箱本体(1)的前表面安装有增压釜(24),且增压釜(24)的一侧外端面连通有第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循环箱本体(1)、内箱(12)、静养室(13)和运输箱(18),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箱本体(1)的下表面焊接有固定杆(22),且固定杆(22)的下表面焊接有底座(17),所述静养室(13)的下表面固定有支撑腿(16),且支撑腿(16)固定在底座(17)的上表面,所述内箱(12)嵌入固定在循环箱本体(1)的内部,所述运输箱(18)焊接在循环箱本体(1)的一侧外端面,且运输箱(18)贯穿循环箱本体(1)与内箱(12)连通,所述运输箱(18)与静养室(13)连通,所述循环箱本体(1)的前表面安装有增压釜(24),且增压釜(24)的一侧外端面连通有第一连接管(23),所述第一连接管(23)与静养室(13)连通,所述增压釜(24)的另一侧外端面连通有第二连接管(25),且第二连接管(25)与循环箱本体(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箱(12)的内部嵌入固定有固定板(20),且固定板(20)采用镂空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箱(12)的上表面连通有贯穿循环箱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周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华新型节能墙体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