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毛专利>正文

一种电线矫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6447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不易对电线进行快速矫直的难题,公开了一种电线矫直装置,包括摩擦层、底板、滑杆、第一螺旋弹簧、套筒、轮架、矫直轮、第一套箱、压板、第二螺旋弹簧、第一导杆、第一踏环、第一旋转杆、第三螺旋弹簧、第一转轴、第二旋转杆、第二转轴、第四螺旋弹簧、连接板、第二踏环、第二导杆、第五螺旋弹簧、第二套箱、通槽、定位板和万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合理利用压板和矫直轮的设置,进一步实现对电线的矫直,通过对该装置位置的移动,方便对不同长度的电缆的不同位置进行矫直操作,且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符合电线矫直领域的需求,值得进行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线矫直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线矫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线矫直装置。
技术介绍
使用中的电缆如果不直,会使得电阻发生改变,从而使热量过大而发生火灾,因此需要对电缆进行矫直,然而现有的对电缆进行矫直的时候,有的使用矫直设备进行矫直,一般设备比较庞大,需要将电缆运送到矫直设备附近再进行矫直操作,需要来回对电缆进行运输,比较麻烦,而且在运输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将矫直的电缆变的弯折,影响电缆的安全使用,不易在现场实现对电缆的矫直操作。公开号为CN207533868U的一种电线矫直装置和公开号为CN207533869U的一种电线矫直装置,都是在一个小车上将电缆的两端进行加紧固定,然后再通过中间的矫直机构的滑动来实现对电线的矫直,操作比较麻烦,而且对不同段的电线进行矫直的时候需要进行反复装夹。而现有的矫直机一般是对钢筋钢管等进行矫直,不适用于电线的矫直,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电线矫直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线矫直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线矫直装置,包括第一套箱和第二套箱,所述第一套箱和第二套箱内部底面均匀安装有轮架,所述轮架上安装有矫直轮,所述第一套箱和第二套箱顶面中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螺旋弹簧和第五螺旋弹簧,所述第二螺旋弹簧内部套设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踏环,所述第五螺旋弹簧内部套设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踏环,所述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下端固定安装有压板,所述第一套箱底面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螺旋弹簧,所述第一螺旋弹簧内部套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底面固定安装有摩擦层,所述第二套箱底面固定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下表面均匀安装有万向轮,所述第一套箱和第二套箱侧壁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二套箱上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安装有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与连接板之间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旋转杆上表面与连接板表面之间固定安装有第四螺旋弹簧,所述第二旋转杆另一端安装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与第二旋转杆之间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螺旋弹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套箱上侧壁开设有供第一导杆滑动的槽,第二套箱上侧壁开设有供第二导杆滑动的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套箱和第二套箱均为长方体结构且两侧面不封闭。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筒与滑杆滑动配合。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摩擦层为橡胶材料制成且表面为磨砂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矫直轮上开设有凹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旋转杆与第一套箱铰接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第一套箱和第二套箱的设置,操作人员踩踏在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内,通过压板和矫直轮的配合,实现对电线的矫直,利用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的转动,可以使第一套箱和第二套箱之间相对滑动,进而使矫直轮对电线进行反复矫直,操作也比较便捷,通过通槽的设置,也就是该装置的进线口,方便将电线快速放入第一套箱和第二套箱内,通过设置摩擦层,进一步增加摩擦力,防止底板滑动,通过脚的前后移动来实现对电线的矫直,进而取代了现有的矫直方法,更加便捷,可以实现对不同长度的电缆的矫直操作,本技术合理利用压板和矫直轮的设置,进一步实现对电线的矫直,通过对该装置位置的移动,方便对不同长度的电缆的不同位置进行矫直操作,且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符合电线矫直领域的需求,值得进行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矫直轮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套箱的侧视图。图中:1、摩擦层,2、底板,3、滑杆,4、第一螺旋弹簧,5、套筒,6、轮架,7、矫直轮,8、第一套箱,9、压板,10、第二螺旋弹簧,11、第一导杆,12、第一踏环,13、第一旋转杆,14、第三螺旋弹簧,15、第一转轴,16、第二旋转杆,17、第二转轴,18、第四螺旋弹簧,19、连接板,20、第二踏环,21、第二导杆,22、第五螺旋弹簧,23、第二套箱,24、通槽,25、定位板,26、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线矫直装置,包括第一套箱8和第二套箱23,所述第一套箱8和第二套箱23内部底面均匀安装有轮架6,所述轮架6上安装有矫直轮7,所述第一套箱8和第二套箱23顶面中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螺旋弹簧10和第五螺旋弹簧22,所述第二螺旋弹簧10内部套设有第一导杆11,所述第一导杆11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踏环12,所述第五螺旋弹簧22内部套设有第二导杆21,所述第二导杆21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踏环20,所述第一导杆11和第二导杆21下端固定安装有压板9,所述第一套箱8底面固定安装有套筒5,所述套筒5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螺旋弹簧4,所述第一螺旋弹簧4内部套设有滑杆3,所述滑杆3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板2,所述底板2底面固定安装有摩擦层1,所述第二套箱23底面固定安装有定位板25,所述定位板25下表面均匀安装有万向轮26,所述第一套箱8和第二套箱23侧壁开设有通槽24,所述第二套箱23上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9,所述连接板19上安装有第二旋转杆16,所述第二旋转杆16与连接板19之间安装有第二转轴17,所述第二旋转杆16上表面与连接板19表面之间固定安装有第四螺旋弹簧18,所述第二旋转杆16另一端安装有第一旋转杆13,所述第一旋转杆13与第二旋转杆16之间安装有第一转轴15,所述第一旋转杆13和第二旋转杆16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螺旋弹簧14。所述第一套箱8上侧壁开设有供第一导杆11滑动的槽,第二套箱23上侧壁开设有供第二导杆21滑动的槽。所述第一套箱8和第二套箱23均为长方体结构且两侧面不封闭。所述套筒5与滑杆3滑动配合。所述摩擦层1为橡胶材料制成且表面为磨砂面。所述矫直轮7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旋转杆13与第一套箱8铰接连接。工作原理:需要对电线进行矫直的时候,事先将电线通过通槽24放置在第一套箱8和第二套箱23内,放置在压板9和矫直轮7之间,使左脚靠前穿入第一踏环12内,右脚靠后穿入第二踏环20内,对第一踏环12踩踏,将会使第一导杆11向下滑动,进而通过压板9与矫直轮7的配合对电线进行压紧,由于摩擦层1的存在,也进一步实现了对第一套箱8位置的定位,然后右脚踩踏第二踏环20,使第二导杆21向下滑动,同样使第二套箱23内压板9和矫直轮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线矫直装置,包括第一套箱(8)和第二套箱(2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箱(8)和第二套箱(23)内部底面均匀安装有轮架(6),所述轮架(6)上安装有矫直轮(7),所述第一套箱(8)和第二套箱(23)顶面中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螺旋弹簧(10)和第五螺旋弹簧(22),所述第二螺旋弹簧(10)内部套设有第一导杆(11),所述第一导杆(11)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踏环(12),所述第五螺旋弹簧(22)内部套设有第二导杆(21),所述第二导杆(21)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踏环(20),所述第一导杆(11)和第二导杆(21)下端固定安装有压板(9),所述第一套箱(8)底面固定安装有套筒(5),所述套筒(5)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螺旋弹簧(4),所述第一螺旋弹簧(4)内部套设有滑杆(3),所述滑杆(3)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板(2),所述底板(2)底面固定安装有摩擦层(1),所述第二套箱(23)底面固定安装有定位板(25),所述定位板(25)下表面均匀安装有万向轮(26),所述第一套箱(8)和第二套箱(23)侧壁开设有通槽(24),所述第二套箱(23)上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9),所述连接板(19)上安装有第二旋转杆(16),所述第二旋转杆(16)与连接板(19)之间安装有第二转轴(17),所述第二旋转杆(16)上表面与连接板(19)表面之间固定安装有第四螺旋弹簧(18),所述第二旋转杆(16)另一端安装有第一旋转杆(13),所述第一旋转杆(13)与第二旋转杆(16)之间安装有第一转轴(15),所述第一旋转杆(13)和第二旋转杆(16)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螺旋弹簧(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矫直装置,包括第一套箱(8)和第二套箱(2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箱(8)和第二套箱(23)内部底面均匀安装有轮架(6),所述轮架(6)上安装有矫直轮(7),所述第一套箱(8)和第二套箱(23)顶面中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螺旋弹簧(10)和第五螺旋弹簧(22),所述第二螺旋弹簧(10)内部套设有第一导杆(11),所述第一导杆(11)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踏环(12),所述第五螺旋弹簧(22)内部套设有第二导杆(21),所述第二导杆(21)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踏环(20),所述第一导杆(11)和第二导杆(21)下端固定安装有压板(9),所述第一套箱(8)底面固定安装有套筒(5),所述套筒(5)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螺旋弹簧(4),所述第一螺旋弹簧(4)内部套设有滑杆(3),所述滑杆(3)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板(2),所述底板(2)底面固定安装有摩擦层(1),所述第二套箱(23)底面固定安装有定位板(25),所述定位板(25)下表面均匀安装有万向轮(26),所述第一套箱(8)和第二套箱(23)侧壁开设有通槽(24),所述第二套箱(23)上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9),所述连接板(19)上安装有第二旋转杆(16),所述第二旋转杆(16)与连接板(19)之间安装有第二转轴(1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毛张万军陈凯周赓侯玉琼王显明杨正孝
申请(专利权)人:郭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