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调蓄池及其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6372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蓄池及其构建方法。包括调蓄池空腔、流槽和井筒,所述调蓄池空腔设置于地下,所述调蓄池空腔的底部开设有所述流槽,所述井筒位于所述调蓄池上部并分别与调蓄池和地面连通,所述流槽通过管道与其他井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市政排水管道内液体势能与动能转换原理,当下游排水管道产生溢流风险时,管道上游产生壅水,内含液体动能转化为势能,水位变高自动充满调蓄池,当下游排水管道通畅时,调蓄池内液体通过重力作用将势能转换动能通过流槽自动流走,实现自动调蓄功能,使雨水错峰排放,避免排水管道液体溢流至地面,产生人身财产损失及溺亡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调蓄池及其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排水安全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调蓄池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雨水径流量增大,将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时储存在调蓄池中,待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水排出,以削减洪峰流量,降低下游雨水干管的管径,提高区域的排水标准和防洪能力,减少内涝灾害。现有技术中的调蓄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大多都是单独使用的,单独的进行蓄水、放水等,需要进行人工干预控制,通常设置提升装置耗费能量,无法实现水量大自动蓄水、水量小自动排水的调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调蓄池及其构建方法,该调蓄池内液体不需人工干预,能够通过重力作用将势能转换成动能自然流走,实现自动调蓄功能,使雨水错峰排放,避免排水管道液体溢流至地面,产生人身财产损失及溺亡事故。一种自动调蓄池,括调蓄池空腔、流槽和井筒,所述调蓄池空腔设置于地下,所述调蓄池空腔的底部开设有所述流槽,所述井筒位于所述调蓄池上部并分别与调蓄池和地面连通;所述流槽通过管道与其他井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井筒包括至少一个;所述井筒以及与井筒同一竖直线上的空腔部分分别设置有爬梯。进一步的,所述调蓄池空腔的上部设置有调蓄池盖板,用于将所述调蓄池空腔进行封闭;所述井筒贯穿所述调蓄池盖板。进一步的,所述流槽的底部具有坡度;流槽的进水口处的高度高于流槽的出水口处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流槽设置于所述调蓄池的中线处;所述调蓄池的底部分别向流槽设置有百分之1.5的坡向流槽。进一步的,所述自动调蓄池设置于任意两个检查井或规划检查井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流槽通过管道与其他井体连通时,水平位置较高的管道直径小于等于水平位置较低的管道直径。进一步的,所述井筒上部设置有井盖,所述井盖上部设置防坠网或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一种自动调蓄池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任意两个检查井或规划检查井之间建设调蓄池空腔;在调蓄池底部设置流槽;将流槽通过管道与任意两个检查井或规划检查井之间进行连接,其中水平位置较高的管道直径小于等于水平位置较低的管道直径。进一步的,将所述流槽设置于调蓄池底部的中线处;在中线处的两侧设置朝向其的百分之1.5的坡向流槽。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自动调蓄池连接结构的上视图;图2为自动调蓄池连接结构的侧剖视图;图3为自动调蓄池连接结构的正剖视图;图4为自动调蓄池构建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蓄池,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括调蓄池空腔、流槽和井筒,所述调蓄池空腔设置于地下,调蓄池空腔的底部开设有流槽,井筒位于调蓄池上部并分别与调蓄池和地面连通。流槽通过管道与其他井体连通。在实际工况中,调蓄池设置于任意两个检查井或规划检查井之间。雨水通过管道D1流入至上游检查井,上游检查井通过管道D2与调蓄池连通,调蓄池通过管道D3与下游检查井连通,下游检查井通过管道D4将雨水流出。其中上游检查井底部的高程大于调蓄池底部的高程大于下游检查井底部的高程。并且上游检查井底部、调蓄池底部以及下游检查井底部优选具有一定的坡度i。并且,调蓄池底高程大于管道D2和管道D3的管顶高程。调蓄池池顶高程不大于相邻2座检查井盖板连线处高程。调蓄池流槽纵坡与管道D2和管道D3的坡度一致。调蓄池内的起始调蓄液位不高于流槽的高程。调蓄池内的最高调蓄液位不高于调蓄池盖板的高程。其中检查井设置盖板、井筒和检查井井盖。调蓄池设置有调蓄池盖板、井筒和调蓄池井盖。本专利技术利用市政排水管道内液体势能与动能转换原理,当下游排水管道产生溢流风险时,管道上游产生壅水,内含液体动能转化为势能,水位变高自动充满调蓄池,当下游排水管道通畅时,调蓄池内液体通过重力作用将势能转换动能自动流走,实现自动调蓄功能,使雨水错峰排放,避免排水管道液体溢流至地面,产生人身财产损失及溺亡事故。在一个实施例中,井筒包括至少一个。井筒以及与井筒同一竖直线上的空腔部分分别设置有爬梯。其中调蓄池空腔的上部设置有调蓄池盖板,用于将所述调蓄池空腔进行封闭。井筒贯穿所述调蓄池盖板。调蓄池盖板上优选对称设有2个检查孔,孔上设置井筒与井盖,调蓄池侧壁设置爬梯方便人员上下检修清淤。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槽的底部具有坡度。流槽的进水口处的高度高于流槽的出水口处的高度。流槽设置于所述调蓄池的中线处。调蓄池的底部分别向流槽设置有百分之1.5的坡向流槽。在一个实施例中,流槽通过管道与其他井体连通时,水平位置较高的管道直径小于等于水平位置较低的管道直径。并且调蓄池流槽纵坡与D2、D3管道坡度一致。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蓄池有效容积为:V=A×B×H(m3),在实际设置使用过程中,若单座难以满足调蓄容积时可设置多座。其中可以是多座调蓄池连续连通,也可以是多座调蓄池分别通过检查井间隔连通。在设计工况下,调蓄池内除流槽内有液体外其他地方为空的。当需要对调蓄池进行改造时,需要使多座调蓄池有效总容积大于实际溢流容积。在建设过程中,调蓄池位于绿地内能够满足绿化、防渗。位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内需满足上部荷载。调蓄池位于地下水位较高地方时需要抗浮。并且调蓄池井盖设置防坠网、板等。一种自动调蓄池构建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S1、调蓄池建设步骤:在任意两个检查井或规划检查井之间建设调蓄池空腔。S2、流槽建设步骤:在调蓄池底部设置流槽;S3、检查井连接步骤:将流槽通过管道与任意两个检查井或规划检查井之间进行连接,其中水平位置较高的管道直径小于等于水平位置较低的管道直径。本专利技术利用市政排水管道内液体势能与动能转换原理,当下游排水管道产生溢流风险时,管道上游产生壅水,内含液体动能转化为势能,水位变高自动充满调蓄池,当下游排水管道通畅时,调蓄池内液体通过重力作用将势能转换动能自动流走,实现自动调蓄功能,使雨水错峰排放,避免排水管道液体溢流至地面,产生人身财产损失及溺亡事故。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流槽设置于调蓄池底部的中线处,在中线处的两侧设置朝向其的百分之1.5的坡向流槽。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蓄池空腔、流槽和井筒,所述调蓄池空腔设置于地下,所述调蓄池空腔的底部开设有所述流槽,所述井筒位于所述调蓄池上部并分别与调蓄池和地面连通;/n所述流槽通过管道与其他井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蓄池空腔、流槽和井筒,所述调蓄池空腔设置于地下,所述调蓄池空腔的底部开设有所述流槽,所述井筒位于所述调蓄池上部并分别与调蓄池和地面连通;
所述流槽通过管道与其他井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筒包括至少一个;
所述井筒以及与井筒同一竖直线上的空腔部分分别设置有爬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蓄池空腔的上部设置有调蓄池盖板,用于将所述调蓄池空腔进行封闭;
所述井筒贯穿所述调蓄池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槽的底部具有坡度;
流槽的进水口处的高度高于流槽的出水口处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槽设置于所述调蓄池的中线处;
所述调蓄池的底部分别向流槽设置有百分之1.5的坡向流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福龙王豪勇范翔冯雨芹郭芸珲刘丽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