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吊基础转换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6357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塔吊转换接头本体,包括与水泥基台的预埋固定件相连接的下端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下端连接部上的中部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部连接部上端的上端连接部,所述上端连接部用于与塔机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塔吊转换接头本体便于通过中部连接部将上端连接部与下端连接部相连接,从而便于安装新塔机时可继续沿用原塔吊基础预埋固定件,无需重新制作一个塔吊基础,避免了专门拆除原有塔机基础和制作新塔机基础用于安装新塔机,减少混凝土资源的浪费及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了扬尘及噪音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塔吊基础转换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塔机相关
,具体为一种塔吊基础转换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塔机,即“塔式起重机”简称,又称“塔吊”。是用于建筑施工中的一种起重设备。而塔吊的固定需要先建造塔吊基础,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塔吊基础多为预埋螺栓或预埋支腿采用整体浇筑,即在水泥基台内预埋固定件,然后通过这些预埋固定件与塔吊的底部固定,而一般塔吊基础的这些预埋螺栓固定件分4个设置点并呈正方形分布,再与塔吊的底部匹配然后固定,但是在某些情况下,4个设置点的预埋固定件的位置可能有偏差,而不呈正方形分布,以致无法与塔吊匹配;只能将塔吊基础拆除然后重新制造新的塔吊基础,耗费的成本很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塔吊基础转换安装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塔吊基础转换安装方法,旨在改善目前塔吊基础多为预埋螺栓或预埋支腿采用整体浇筑,即在水泥基台内预埋固定件,然后通过这些预埋固定件与塔吊的底部固定,而一般塔吊基础的这些预埋螺栓固定件分4个设置点并呈正方形分布,再与塔吊的底部匹配然后固定,但是在某些情况下,4个设置点的预埋固定件的位置可能有偏差,而不呈正方形分布,以致无法与塔吊匹配;只能将塔吊基础拆除然后重新制造新的塔吊基础,耗费的成本很大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塔吊转换接头本体,包括与水泥基台的预埋固定件相连接的下端连接部、设置在下端连接部上的中部连接部以及设置在中部连接部上端的上端连接部,上端连接部用于与塔机相连接;中部连接部包括支撑柱以及设置在支撑柱外周的支撑立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中部连接部将上端连接部与下端连接部相连接,从而便于安装新塔机时可继续沿用原塔吊基础预埋固定件,无需重新制作一个塔吊基础,避免了专门拆除原有塔机基础和制作新塔机基础用于安装新塔机,减少混凝土资源的浪费及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了扬尘及噪音污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下端连接部设置为方形,上端连接部设置为圆形,进而有效的提高了下端连接部与水泥基台的预埋固定件以及上端连接部与塔机相适配的精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支撑柱的一端与上端连接部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支撑柱的另一端与下端连接部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进而便于通过支撑柱将上端连接部与下端连接部相连接,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塔吊转换接头本体的刚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支撑立板以支撑柱的圆心为中心点周向阵列设置,支撑立板与支撑柱固定连接,且支撑立板的一端与上端连接部固定连接,支撑立板的另一端与下端连接部固定连接,且支撑立板的远离与支撑柱相连接的一端与上端连接部相切设置,上述固定连接的方式均设置为固定焊接,进而使得支撑立板设与支撑柱、上端连接部和下端连接部的作用力设置为三角形,进而有效的提高了中部连接部对下端连接部与上端连接部相支撑的精度,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塔吊转换接头本体的工作精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还包括设置在上端连接部上的第一连接孔以及设置在下端连接部上的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分别设置为贯穿孔,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分别设置在相邻支撑立板的夹角处,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将上端连接部与塔机相连接,通过第二连接孔将下端连接部与水泥基台的预埋固定件相连接,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塔吊转换接头本体的工作精度;一种基于上述的塔吊转换接头本体的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运用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BIM软件对塔吊转换接头本体进行三维模型建立;S2:在加工前,严格保证所使用的材料类型、规格大小、结构性能与设计图纸完全相符,且材料表面无损伤、无裂痕等现象;S3:材料加工要求(1)上端连接部和下端连接部的两端面平行度差≤1mm,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中心误差≤1.5mm;(2)上端连接部和下端连接部两端面内,由主弦杆轴心点所组成的正方形中边长长度差≤1mm;(3)主弦杆的直线度为1/1000。焊接质量要求在各个上端连接部、下端连接部、支撑柱和支撑立板加工完成,相互拼装进行焊接,(1)筋板焊缝为关键焊缝;(2)焊丝为ER50-6焊丝;(3)焊缝为二级焊缝;(4)焊缝全部满焊,不得漏焊;(5)焊缝不得有夹渣、气孔、裂纹,焊后应清除焊渣检查;(6)四个的支撑立板一同组焊,四个的支撑立板中任意两根的高度差≤0.5mm。一种基于上述的塔吊转换接头本体的安装方法:S1:四个塔吊转换接头本体对应着四组固定螺栓,按照图纸要求的朝向,将其铺设在水泥基台的预埋固定件上;S2:下部连接部上的第二连接孔组对准水泥基台的预埋固定件并套入;S3:然后使用高强度的螺母紧固好,根据扭矩要求用力矩扳手拧紧螺母。安装时必须注意方向,并使用激光仪进行调平,水平误差<1/1000;S4:在塔吊转换接头本体与转换节安装完毕后,在水泥基台的预埋固定件附近浇筑一层防水混凝土,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以及对螺栓等金属构件的保护作用;S5:安装新塔机时可继续沿用水泥基台及螺栓,无需重新制作一个水泥基台。安装新塔机时,只需将塔吊转换接头本体的下端连接部与原混凝土基础上旧塔机的地脚螺栓锚固,上端连接部与新塔机基础节用高强螺栓锚固,即可实现塔机型号相近但地脚螺栓定位不同的塔机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专利技术一种塔吊基础转换安装方法一种塔吊转换接头本体包括与水泥基台的预埋固定件相连接的下端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下端连接部上的中部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部连接部上端的上端连接部,所述上端连接部用于与塔机相连接,进而便于通过中部连接部将上端连接部与下端连接部相连接,从而便于安装新塔机时可继续沿用原塔吊基础预埋固定件,无需重新制作一个塔吊基础,避免了专门拆除原有塔机基础和制作新塔机基础用于安装新塔机,减少混凝土资源的浪费及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了扬尘及噪音污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塔吊基础转换安装方法中的塔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塔吊基础转换安装方法中的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端连接部、10-第一连接孔、21-支撑柱、22-支撑立板、3-下端连接部、30-第二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塔吊转换接头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水泥基台的预埋固定件相连接的下端连接部(3)、设置在所述下端连接部(3)上的中部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部连接部上端的上端连接部(1),所述上端连接部(1)用于与塔机相连接;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吊基础转换安装方法;/n所述中部连接部包括支撑柱(21)以及设置在支撑柱(21)外周的支撑立板(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吊转换接头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水泥基台的预埋固定件相连接的下端连接部(3)、设置在所述下端连接部(3)上的中部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部连接部上端的上端连接部(1),所述上端连接部(1)用于与塔机相连接;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吊基础转换安装方法;
所述中部连接部包括支撑柱(21)以及设置在支撑柱(21)外周的支撑立板(22)。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塔吊基础转换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连接部(3)设置为方形,所述上端连接部(1)设置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塔吊基础转换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1)的一端与上端连接部(1)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21)的另一端与下端连接部(3)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塔吊基础转换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板(22)以支撑柱(21)的圆心为中心点周向阵列设置,所述支撑立板(22)与支撑柱(21)固定连接,且支撑立板(22)的一端与上端连接部(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板(22)的另一端与下端连接部(3)固定连接,且支撑立板(22)的远离与支撑柱(21)相连接的一端与上端连接部(1)相切设置,上述所述固定连接的方式均设置为固定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塔吊基础转换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上端连接部(1)上的第一连接孔(10)以及设置在下端连接部(3)上的第二连接孔(30),所述第一连接孔(10)和第二连接孔(30)分别设置为贯穿孔,且第一连接孔(10)和第二连接孔(30)分别设置在相邻所述支撑立板(22)的夹角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塔吊基础转换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基于上述所述的塔吊转换接头本体的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运用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BIM软件对塔吊转换接头本体进行三维模型建立;
S2:在加工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烜董黎平王正文卢君盛高伦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蕉岭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