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UV清面漆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6129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涂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UV清面漆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水性UV树脂50‑60%;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10‑20%;消泡剂0.5‑1%;润湿剂0.8‑1.2%;哑浆1‑2%;手感助剂0.2‑0.5%;光引发剂2‑3%;流平剂0.3‑0.5%;增稠剂0.5‑1%;余量为水;其中光引发剂为氨基磷酰胺丙烯酸酯引发剂。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水性UV清面漆涂料透明性好,在不同的清底上都有较好的附着力,并且耐化学品性能优异,丰满度和光泽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性UV清面漆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涂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UV清面漆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国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排放相继制定了环保法规,且限定排放标准日趋严格,旨在鼓励推广使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新产品。因此,在涂料涂装领域,安全和低VOC的水性、粉末和高固体分等环境友好型涂料的开发和应用势在必行。由于水性UV涂料具有可实现技术途径多、应用面广、安全、施工相对简单等特点,近几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较快,很受欢迎。但是目前的水性UV涂料普遍存在着在清底上附着力较低、透明性和丰满度较差等问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水性UV清面漆涂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水性UV清面漆涂料透明性好,在不同的清底上都有较好的附着力,并且耐化学品性能优异,丰满度和光泽稳定性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性UV清面漆涂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其中,所述光引发剂为氨基磷酰胺丙烯酸酯引发剂。氨基磷酰胺丙烯酸酯引发剂具有极好的低能量固化特性,降低了使用成本。进一步的,所述的水性UV清面漆涂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进一步的,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聚醚聚硅氧烷共聚物乳液或聚硅氧烷混合物中的任一种;所述润湿剂为聚醚改性硅氧烷;所述手感助剂为高分子量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进一步的,所述流平剂为聚醚硅氧烷共聚物或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进一步的,所述增稠剂为有机锡的非离子缔合型聚醚多元醇类和聚醚聚氨酯缔合型的混合物。一种水性UV清面漆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然后将称好质量的水性UV树脂以及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混合,中速分散5~10min,依次加入消泡剂、润湿剂、哑浆、手感助剂,高速分散15~25min至无缩孔,最后加入光引发剂、流平剂以及增稠剂和水,中速分散至标准粘度。进一步的,所述光引发剂在使用前利用亲水类溶剂进行开稀。氨基磷酰胺丙烯酸酯引发剂具有极好的低能量固化特性,但是由于其与不同的水性UV体系具有不同的体系相容性,因此需要用二丙二醇甲醚等亲水类溶剂进行开稀,开稀可以促进相容性,防止返粗,并且因为开稀后的光引发剂为透明低粘度溶液,所以在制备过程中极易添加到体系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水性UV清面漆涂料,具有在各种环境下光泽都十分稳定的特点,误差在±3°内,并且针对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底漆都具有十分优异的附着力,比如在PU底、UV底、水性底、AC底、NC底等上附着力优异,按照水性UV行标标准,均可达到2级以上的附着力;同时该涂料具有优异的丰满度,在底漆用320目砂纸打磨的前提下,喷涂该涂料,干燥后迎光观察几乎无砂痕痕迹。(2)本专利技术的水性UV清面漆涂料,配方中含极少的亲水溶剂,其组分树脂中的VOC为0,助剂中含少许的VOC,属于极低的VOC体系环保涂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如未特别指明,所用手段为本领域常规手段。为了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下述各实施例中,消泡剂采用有机硅类消泡剂、聚醚聚硅氧烷共聚物乳液或聚硅氧烷混合物中的任一种;润湿剂采用聚醚改性硅氧烷;手感助剂采用高分子量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流平剂采用聚醚硅氧烷共聚物或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增稠剂为有机锡的非离子缔合型聚醚多元醇类流变助剂和聚醚聚氨酯缔合型流变助剂的混合物;在实施例与对比例中,未具体说明种类的组分均采用涂料中的常用组分。实施例1一种水性UV清面漆涂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水性UV树脂50%;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15%;消泡剂0.5%;润湿剂0.8%;哑浆1%;手感助剂0.2%;氨基磷酰胺丙烯酸酯引发剂2%;流平剂0.3%;增稠剂0.5%;余量为水;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然后将称好质量的水性UV树脂以及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混合,中速分散5~10min,依次加入消泡剂、润湿剂、哑浆、手感助剂,高速分散15~25min至无缩孔,最后加入利用二丙二醇甲醚开稀的氨基磷酰胺丙烯酸酯引发剂、流平剂以及增稠剂和水,中速分散至标准粘度。实施例2一种水性UV清面漆涂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水性UV树脂60%;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20%;消泡剂1%;润湿剂1.2%;哑浆2%;手感助剂0.5%;氨基磷酰胺丙烯酸酯引发剂3%;流平剂0.5%;增稠剂1%;余量为水;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一种水性UV清面漆涂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水性UV树脂55%;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10%;消泡剂0.8%;润湿剂1.0%;哑浆1.5%;手感助剂0.3%;氨基磷酰胺丙烯酸酯引发剂2.5%;流平剂0.4%;增稠剂0.7%;余量为水;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试验例对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水性UV清面漆涂料进行各种耐性测试及附着力测试等。耐性测试根据水性UV行标HG/T5183-2017进行测试;附着力测试按照百格法测试,选择的各种清底具体为:PU清底,编号为展辰ZP420xx;展辰AC清底,编号为ZK410XX;展辰NC清底ZN450XX;展辰UV清底ZU460XX;展辰水性清底ZW420XX;每种清底均用320号砂纸打磨,迎光看均无明显砂痕存在。测试试验结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为最佳方案,丰满度优异,底漆用320号砂纸打磨,迎光看几乎无砂痕;透明性好、附着力在不同的清底上都有较好的表现;并且其耐化学品性能较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本专利技术的水性UV清面漆涂料具有优异的光泽稳定性,其在不同环境下误差保持在±3°以内。对比例1涂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水性UV树脂70-80%;消泡剂0.5-1%;润湿剂0.8-1.2%;哑浆1-2%;手感助剂0.2-0.5%;光引发剂2-3%;流平剂0.3-0.5%;增稠剂0.5-1%;余量为水;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然后将称好质量的水性UV树脂中速分散5~10min,依次加入消泡剂、润湿剂、哑浆、手感助剂,高速分散15~25min至无缩孔,最后加入光引发剂、流平剂以及增稠剂和水,中速分散至标准粘度。测试实验:针对对比例1的方案,测试其耐性指标,以及在不同清底上的附着力(耐性测试及附着力测试同试验例),具体测试结果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性UV清面漆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性UV清面漆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其中,所述光引发剂为氨基磷酰胺丙烯酸酯引发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UV清面漆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UV清面漆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聚醚聚硅氧烷共聚物乳液或聚硅氧烷混合物中的任一种;所述润湿剂为聚醚改性硅氧烷;所述手感助剂为高分子量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UV清面漆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平剂为聚醚硅氧烷共聚物或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宁刘玉泉刘华东钟荆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展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