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链霉素提取用亲水性聚苯乙烯大孔树脂及其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6069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硫酸链霉素提取用亲水性聚苯乙烯大孔树脂及其合成方法,合成聚苯乙烯树脂大孔白球;将制备的聚苯乙烯树脂大孔白球加入反应釜中,同时将羟亚胺投入反应釜,再加入二氯乙烷进行溶胀,加入醋酸酐,升温并保温处理后再降温并加入工业硫酸,加入完毕后升温并保温,再次降温,滤掉母液,煮球、洗球,得聚苯乙烯树脂大孔酰胺球;向制备的聚苯乙烯树脂大孔酰胺球中加入浓度30wt%的液碱,升温并控制反应釜压力,经保温处理后行水解,保温结束后降温,滤掉母液,水洗制备得到用于硫酸链霉素提取的聚苯乙烯亲水性大孔树脂。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树脂性能优异,性价比高,且对硫酸链霉素发酵液中硫酸链霉素可进行提纯和有效分离,保证提纯产品质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硫酸链霉素提取用亲水性聚苯乙烯大孔树脂及其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分离材料有机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硫酸链霉素提取用亲水性聚苯乙烯大孔树脂及其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硫酸链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品,其对结核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如各种链球菌)和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的抗菌作用不强;它对许多革兰氏阴性菌(G-)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肠杆菌属、沙门菌属、布鲁菌属等也具有抗菌作用,本品对各种皮肤结核病有显著的疗效,是治疗肺结核病的一类首选药,有抑制结核杆菌繁殖及毒素产生的作用,高浓度时(>0.4mg/L)有杀菌作用。还用于治疗鼠疫和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结核性脑膜炎、败血症、肺炎、肺膜炎等。因发酵液中往往含有一些结构类似的杂质,如链霉胍、二链霉胍和杂质1号等,这就给链霉素的分离纯化带来了困难,使商品链霉素中也会含有一定的杂质,产生一些毒副反应,尤其是易导致患者听力减退,这就使链霉素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硫酸链霉素提取用亲水性聚苯乙烯大孔树脂及其合成方法,制备的大孔树脂在硫酸链霉素提取回收方面吸附容量高达28万μ/ml,且解吸效果好,脱附率大于97%。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硫酸链霉素提取用亲水性聚苯乙烯大孔树脂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合成聚苯乙烯树脂大孔白球;S2、将步骤S1制备的聚苯乙烯树脂大孔白球加入反应釜中,同时将羟亚胺投入反应釜,再加入二氯乙烷进行溶胀,在40~50℃时加入醋酸酐,升温并保温处理后再降温并加入工业硫酸,加入完毕后升温并保温处理,再次降温,滤掉母液,煮球、洗球,得聚苯乙烯树脂大孔酰胺球;S3、向步骤S2制备的聚苯乙烯树脂大孔酰胺球中加入浓度30wt%的液碱,升温并控制反应釜压力,经保温处理后行水解,保温结束后降温,滤掉母液,水洗制备得到用于硫酸链霉素提取的聚苯乙烯亲水性大孔树脂。具体的,步骤S1中,将水相加热至55℃,加入油相,水相和油相的体积比为(2~4):1,通过搅拌使油相分散至水相中,控制粒径为0.3~0.7mm,升温至70~80℃,反应3~5h,继续升温至90℃,反应3~5h,继续升温至95℃,反应3~5h,停止反应,冷却,洗涤、甲缩醛提取、水煮回收甲缩醛、干燥、筛分,得到聚苯乙烯树脂大孔白球。进一步的,常温下将羧甲基纤维素、明胶、次甲基蓝溶解于水中作为水相;将聚合单体和致孔剂混匀后作为油相,致孔剂与单体的质量比为(0.5~1.0):1。更进一步的,聚合单体为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二乙烯基苯占总质量的6%~8%,剩余为苯乙烯;致孔剂为200#汽油和白油,200#汽油和白油的质量比为(1~3):5。具体的,步骤S2中,羟亚胺与聚苯乙烯树脂大孔白球的质量比为(1.5~2.5):1,二氯乙烷的加入量为聚苯乙烯树脂大孔白球质量的6~8倍。进一步的,在40~50℃时加入1~2倍质量比的醋酸酐,在75~85℃保温5~7小时,再次降温至40~50℃,加入1~1.5倍质量比的工业硫酸,控制温度在50℃以内,加入完毕后升温至75~80℃,保温20~25小时,再降温至50℃以下。具体的,步骤S3中,液碱与聚苯乙烯树脂大孔酰胺球的质量比为(1~1.5):1。进一步的,反应釜内压力在0.5MPa以内,于150~160℃保温10~15小时进行水解,保温结束后降温,滤掉母液,水洗至pH<1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硫酸链霉素提取用亲水性聚苯乙烯大孔树脂,根据所述的硫酸链霉素提取用亲水性聚苯乙烯大孔树脂合成方法制备而成,交换容量大于8mmol/g,吸附容量大于28万μ/ml树脂,经稀硫酸脱附后的脱附率高于9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硫酸链霉素提取用亲水性聚苯乙烯大孔树脂合成方法,先合成聚苯乙烯大孔树脂白球,再将聚苯乙烯树脂大孔白球进行胺化,得到聚苯乙烯树脂胺球,最后将胺球再进行水解,得聚苯乙烯亲水性大孔树脂。进一步的,合成聚苯乙烯树脂大孔白球交联度为6%~8%,交联度过高,则成品的交换容量相对会减少,而交联度过小,则会影响树脂的比表面积和孔道大小,因此为了得到性能优异的树脂骨架,我们将交联度定位在6%~8%。油相致孔剂为200#汽油和白油,200#汽油和白油的质量比(1~3):5,致孔剂与单体的质量比为(0.5~1.0):1,200#汽油分子量小于白油分子量,将两者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得到合适大小的孔道。将冷却后的树脂球出料后,70~80℃热水洗,可将水相中分散剂彻底清洗干净,用4-6倍树脂体积甲缩醛提取致孔剂后,水煮回收甲缩醛、洗涤,80~90℃干燥10小时以上后筛分,得到含湿量≤2%的聚苯乙烯树脂大孔树脂白球,合理控制白球含湿量,可有效降低后续反应脱水剂的用量。进一步的,水相和油相按照1:(1.8~2.5)的比例进行聚合反应,水相不易过多,否则影响白球收率,水相过少,油相不能充分的进行悬浮聚合反。进一步的,羟亚胺与白球的质量比为(1.5~2.5):1,稍微过量的羟亚胺可使白球烷基化反应进行完全,得到N-烷基化产物。在40~50℃时加入醋酸酐,温度不宜高,以免醋酸酐水解,在75~85℃保温5~7小时,使得醋酸酐与羟亚胺反应完全,生产酰胺和等摩尔的乙酸,再次降温至40~50℃缓慢加入1~1.5倍质量比的工业硫酸,以保证无水系统,生成的酰胺与白球于75~80℃保温20~25小时进行酰化反应,得酰胺球。进一步的,30wt%液碱与酰胺球的质量比为(1~1.5):1,于150~160℃保温10~15小时进行N-烷基化产物水解,酰胺键断裂,保温结束后降温,滤掉母液,水洗至pH<10,得用于硫酸链霉素提取的聚苯乙烯亲水性大孔树脂,酰胺在常温下较难水解,但在碱性或酸性高温加热回流条件下,可加速水解,生成羧酸钠盐和一级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硫酸链霉素提取的亲水性聚苯乙烯大孔树脂,为一种网状高分子化合物,可将硫酸链霉素发酵液中的链霉素有效提取并纯化,且不吸附色素,吸附容量可达28万U/ml树脂,经稀硫酸脱附后,脱附率高达97%以上。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制得树脂不仅各项性能优异,性价比高,且对硫酸链霉素发酵液中硫酸链霉素可进行提纯和有效分离,保证了提纯产品的质量稳定。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树脂在硫酸链霉素中的应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硫酸链霉素提取用亲水性聚苯乙烯大孔树脂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合成聚苯乙烯树脂大孔白球;水相:常温下将羧甲基纤维素、明胶、次甲基蓝溶解于水中作为水相;油相:聚合单体为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其中二乙烯基苯质量占6%~8%,其余为苯乙烯,将单体和致孔剂混匀后为油相,致孔剂为200#汽油和白油。200#汽油和白油的质量比(1~3):5,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硫酸链霉素提取用亲水性聚苯乙烯大孔树脂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合成聚苯乙烯树脂大孔白球;/nS2、将步骤S1制备的聚苯乙烯树脂大孔白球加入反应釜中,同时将羟亚胺投入反应釜,再加入二氯乙烷进行溶胀,在40~50℃时加入醋酸酐,升温并保温处理后再降温并加入工业硫酸,加入完毕后升温并保温处理,再次降温,滤掉母液,煮球、洗球,得聚苯乙烯树脂大孔酰胺球;/nS3、向步骤S2制备的聚苯乙烯树脂大孔酰胺球中加入浓度30wt%的液碱,升温并控制反应釜压力,经保温处理后行水解,保温结束后降温,滤掉母液,水洗制备得到用于硫酸链霉素提取的聚苯乙烯亲水性大孔树脂。/n

【技术特征摘要】
1.硫酸链霉素提取用亲水性聚苯乙烯大孔树脂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合成聚苯乙烯树脂大孔白球;
S2、将步骤S1制备的聚苯乙烯树脂大孔白球加入反应釜中,同时将羟亚胺投入反应釜,再加入二氯乙烷进行溶胀,在40~50℃时加入醋酸酐,升温并保温处理后再降温并加入工业硫酸,加入完毕后升温并保温处理,再次降温,滤掉母液,煮球、洗球,得聚苯乙烯树脂大孔酰胺球;
S3、向步骤S2制备的聚苯乙烯树脂大孔酰胺球中加入浓度30wt%的液碱,升温并控制反应釜压力,经保温处理后行水解,保温结束后降温,滤掉母液,水洗制备得到用于硫酸链霉素提取的聚苯乙烯亲水性大孔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将水相加热至55℃,加入油相,水相和油相的体积比为(2~4):1,通过搅拌使油相分散至水相中,控制粒径为0.3~0.7mm,升温至70~80℃,反应3~5h,继续升温至90℃,反应3~5h,继续升温至95℃,反应3~5h,停止反应,冷却,洗涤、甲缩醛提取、水煮回收甲缩醛、干燥、筛分,得到聚苯乙烯树脂大孔白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常温下将羧甲基纤维素、明胶、次甲基蓝溶解于水中作为水相;将聚合单体和致孔剂混匀后作为油相,致孔剂与单体的质量比为(0.5~1.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院杨江张运张红攀潘群艳李小侠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蓝深特种树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