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水厕化粪池防沉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981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水厕化粪池防沉降结构,用于防止化粪池沉降造成的过粪管路变形和脱落的问题,属于化粪池防沉降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固定设置在地坪上的厕屋,所述厕屋内部设置有粪便入口,粪便入口底端固定连接的过粪管通过柔性接头与化粪池相连通,所述化粪池顶部中间通过柔性连接管与化粪池的观察口和清掏口相连接,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柔性连接管和柔性接头对过粪管路和化粪池进行连接,能够在化粪池沉降时利用柔性连接管和柔性接头的连接结构特性,保证了过粪管路不发生变形和位移,保障了过粪管路使用的安全性,有效解决了现有地基沉降会造成化粪池下沉和过粪管路变形、开裂脱落、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问题,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水厕化粪池防沉降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粪池防沉降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水厕化粪池防沉降结构。
技术介绍
化粪池是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设备,其原理是固化物在池底分解,上层的水化物体,进入管道流走,防止了管道堵塞,给固化物体(粪便等垃圾)有充足的时间水解。化粪池指的是将生活粪污分格沉淀,及对粪污进行厌氧发酵的小型处理构筑物。化粪池是基本的粪污处理设施,同时也是生活粪污的预处理设施,它的作用表现在:1.保障生活社区的环境卫生,避免生活粪污及污染物在居住环境的扩散;2.在化粪池厌氧腐化的工作环境中,杀灭蚊蝇虫卵;3.临时性储存粪污,有机粪污进行厌氧发酵腐化,熟化的有机污泥可作为农用有机肥料;4.生活粪污的预处理,沉淀杂质,并使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为酸、醇等小分子有机物,改善后续的污水处理。传统化粪池的应用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技术路线是粪尿和粪污接触的模式,沉积的粪污消化降解产生沼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消化气,消化气的上浮作用对粪污产生扰动,消化气对粪污的扰动作用能够让粪污与生物菌群的混合更充分,有助于分解发酵降解。化粪池作为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传统环保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也出现了与社会发展背离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化粪池在长久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由于化粪池体积较大,在化粪池出现沉降现象时,容易造成过粪管路变形或开裂脱落等问题,存在密封不严,导致粪污污染土壤和水源,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而设计一种使用安全可靠、能够有效降低化粪池沉降对于环境影响的生态水厕化粪池对于提高使用舒适度和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市场上化粪池沉降会导致过粪管路变形、开裂脱落、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生态水厕化粪池防沉降结构,通过采用柔性连接管和柔性接头对过粪管路和化粪池进行连接,能够在化粪池沉降时利用柔性连接管和柔性接头的连接结构特性,保证了过粪管路不发生变形和位移脱落问题,保障了过粪管路使用的安全性,有效解决了现有化粪池沉降会造成过粪管路变形、开裂脱落、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问题,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水厕化粪池防沉降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地坪8上的厕屋6,所述厕屋6内部设置有粪便入口,粪便入口底端密封固定连接有过粪管13,过粪管13通过柔性接头14与化粪池15相连通,所述化粪池15顶部中间通过柔性连接管2与化粪池15的观察口和清掏口相连接,化粪池15的观察口和清掏口上设置有加锁盖板1,化粪池15顶部一侧设置有排气管3。所述柔性连接管2采用钢带波纹管,钢带波纹管底端固定连接在化粪池15的顶部。所述粪便入口为马桶结构,马桶结构的后侧顶部进水口连接有输水管9,马桶结构底部密封连接有过粪管13,过粪管13的末端通过柔性接头14连接在化粪池15的顶部一侧,所述输水管9的末端连接有潜水泵11,潜水泵11位于蓄水桶10的内底部,且所述潜水泵11与水泵非自锁开关5相连接,水泵非自锁开关5固定设置在厕屋6内部。所述过粪管13的外侧包裹设置有保温层12。所述化粪池15采用一体化三格结构,三格结构通过隔板17来实现,所述隔板17上设置有过粪管管径16,过粪管管径16的底端为楔形结构,底端夹角为45°。所述输水管9与马桶结构的进水接头相连接,进水接头连接有冲洗喷头,冲洗喷头用于对马桶结构进行冲洗,所述输水管9与地坪8所在水平面的夹角不小于15°,所述输水管9中的残留水在冲水结束后回流至蓄水桶10中。所述柔性接头14采用承插式橡胶圈密封柔性接头。所述蓄水桶10位于厕屋6下方,且蓄水桶10顶端通过管道与蓄水桶10的观察口相连接,所述蓄水桶10的观察口上设置有安全盖板7,通过观察口完成蓄水桶10的蓄水操作。所述化粪池15和蓄水桶10均固定设置在地基18上,所述地基18包括底板和细沙,细沙铺设在底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底板采用混凝土和水泥预制板中的一种。所述地坪8的下方依次为水泥基础层21、冻土层20和沙土层19,所述蓄水桶10、化粪池15和地基18均位于沙土层19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采用柔性连接管和柔性接头对过粪管路和化粪池进行连接,能够在化粪池沉降时利用柔性连接管和柔性接头的连接结构特性,保证了过粪管路不发生变形和位移脱落,保障了过粪管路使用的安全性,有效解决了现有地基沉降会造成化粪池下沉和过粪管路变形、开裂脱落、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问题,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通过在过粪管外侧包裹设置保温层,能够有效实现对过粪管的保护,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降低外界天气对过粪管的影响,提高了过粪管的寿命和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序号及名称:加锁盖板1、柔性连接管2、排气管3、风帽4、水泵非自锁开关5、厕屋6、安全盖板7、地坪8、输水管9、蓄水桶10、潜水泵11、保温层12、过粪管13、柔性接头14、化粪池15、过粪管管径16、隔板17、地基18、沙土层19、冻土层20、水泥基础层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生态水厕化粪池防沉降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地坪8上的厕屋6,所述厕屋6内部设置有粪便入口,粪便入口底端通过密封胶圈密封固定连接有过粪管13,过粪管13通过柔性接头14与化粪池15相连通,所述化粪池15顶部中间通过柔性连接管2与化粪池15的观察口、取粪口和清洁口相连接,化粪池15顶部一侧设置有排气管3,排气管3高于厕屋6,且排气管3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风帽4,排气管3和风帽4的设置能够有效实现防雨防臭的目的,在实际使用时,所述风帽4也可采用弯头来代替。所述柔性连接管2采用钢带波纹管,钢带波纹管底端密封固定连接在化粪池15的顶部,所述柔性连接管2的顶端与化粪池15的观察口、取粪口和清洁口相连接,化粪池15的观察口、取粪口和清洁口均固定设置在地坪8上,且化粪池15的观察口、取粪口和清洁口上设置有加锁盖板1,加锁盖板1能够有效防止杂物或无关人员打开而掉入其内,提高了使用安全性,所述钢带波纹管既为HDPE钢带增强螺旋波纹管,采用了U型钢带复合PE材料,使管材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环刚度,同等重量情况下比缠绕管、克拉管强度大幅度提高,安全可靠。所述粪便入口为马桶结构,马桶结构固定设置在地坪8上,且所述马桶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水厕化粪池防沉降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地坪(8)上的厕屋(6),其特征在于:所述厕屋(6)内部设置有粪便入口,粪便入口底端密封固定连接有过粪管(13),过粪管(13)通过柔性接头(14)与化粪池(15)相连通,所述化粪池(15)顶部中间通过柔性连接管(2)与化粪池(15)的观察口和清掏口相连接,化粪池(15)顶部一侧设置有排气管(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水厕化粪池防沉降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地坪(8)上的厕屋(6),其特征在于:所述厕屋(6)内部设置有粪便入口,粪便入口底端密封固定连接有过粪管(13),过粪管(13)通过柔性接头(14)与化粪池(15)相连通,所述化粪池(15)顶部中间通过柔性连接管(2)与化粪池(15)的观察口和清掏口相连接,化粪池(15)顶部一侧设置有排气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水厕化粪池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管(2)采用钢带波纹管,钢带波纹管底端密封固定连接在化粪池(15)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水厕化粪池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粪便入口为马桶结构,马桶结构的后侧顶部连接有输水管(9),马桶结构底部密封连接有过粪管(13),过粪管(13)的末端通过柔性接头(14)连接在化粪池(15)的顶部一侧,所述输水管(9)的末端连接有潜水泵(11),潜水泵(11)位于蓄水桶(10)的内底部,且所述潜水泵(11)与水泵非自锁开关(5)相连接,水泵非自锁开关(5)固定设置在厕屋(6)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水厕化粪池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粪管(13)的外侧包裹设置有保温层(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水厕化粪池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粪池(15)采用一体化三格结构,三格结构通过隔板(17)来实现,所述隔板(17)上设置有过粪管管径(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杨进宝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华能生态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