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铟掺杂氧化锌气敏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25934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铟掺杂氧化锌气敏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是以硝酸锌和乙酰丙酮铟为原料,以甲醇为溶剂,以2‑甲基咪唑为有机连接剂,在25~27℃下静置24小时,经甲醇离心洗涤后获得In(aca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铟掺杂氧化锌气敏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铟掺杂氧化锌气敏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用于二氧化氮气体传感器的制备,可实现ppb级二氧化氮的检测,并具备探测硫化氢气体的潜力,属于气敏材料制备

技术介绍
二氧化氮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活动,由于其对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而备受关注。二氧化氮的过量排放会导致各种环境问题,例如酸雨,光化学烟雾和PM2.5(小于2.5μm的颗粒物)。当长时间暴露于含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环境中后,人们极有可能患上呼吸道疾病和心脏病。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城市在1小时内的二氧化氮浓度应低于200μg/m3(106ppb),而在全年中应低于40μg/m3(21ppb)。与此同时,由人类代谢活动产生的二氧化氮是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只需检测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氮含量,就可以有效地辅助诊断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内的多种人类疾病。因此,实现痕量二氧化氮的高灵敏检测对环境保护和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ZnO、In2O3、SnO2、Fe2O3和WO3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气体传感器,由于其灵敏度高、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铟掺杂氧化锌气敏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n是以硝酸锌和乙酰丙酮铟为原料,以甲醇为溶剂,以2-甲基咪唑为有机连接剂,在25~27℃下静置24小时,经甲醇离心洗涤后获得In(aca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铟掺杂氧化锌气敏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是以硝酸锌和乙酰丙酮铟为原料,以甲醇为溶剂,以2-甲基咪唑为有机连接剂,在25~27℃下静置24小时,经甲醇离心洗涤后获得In(acac)3@ZIF-8复合物,将所得复合物置于60℃干燥箱中干燥,再经退火处理后得到铟掺杂氧化锌气敏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适量六水合硝酸锌溶于甲醇中,持续磁力搅拌形成透明溶液A;
步骤2:取适量乙酰丙酮铟加入所得透明溶液A中,持续磁力搅拌形成透明溶液B;
步骤3:取适量2-甲基咪唑溶于甲醇中,持续磁力搅拌形成溶液C;
步骤4:将步骤3所得溶液C加入步骤2获得的透明溶液B中,磁力搅拌后于25~27℃下静置;
步骤5:将步骤4获得的沉淀即In(acac)3@ZIF-8复合物经无水甲醇离心洗涤后,置于干燥箱中干燥;
步骤6:将步骤5获得的复合物进行退火处理,得到铟杂氧化锌气敏材料即In/ZnO。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六水合硝酸锌的添加量为810mg,甲醇的体积为40m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建新李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