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驱动与变速装置及电助力自行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5800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驱动与变速装置及电助力自行车,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分体式驱动与变速装置包括变速装置,变速装置包括辅助驱动单元、第一传动机构、牙盘以及曲柄轴,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行星架、第一行星轮、第一太阳轮以及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的外侧与所述牙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轮的一侧,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曲柄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设于所述第一行星架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太阳轮以及所述第一传动轮的内齿圈啮合;所述辅助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分体式驱动与变速装置能够实现连续变速,且不会产生顿挫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驱动与变速装置及电助力自行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
,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驱动与变速装置以及电助力自行车。
技术介绍
电动助力自行车是在自行车的基础上添加动力辅助系统而制得。其目的是让骑自行车变得更为轻松。根据动力辅助系统在电助力自行车安装位置分为前置电机系统、中置电机系统和后置电机系统。前置电机系统安装在前轮毂里直接驱动前轮。中置电机系统则直接连接到自行车中轴的曲柄和齿轮。后置电机系统安装在后轮毂里直接驱动后轮。中置电机系统产生的助力响应快,骑行体验佳,更符合欧美骑行风格,其价格昂贵,主要在中高端电助力自行车上应用。中置电机系统可以获得更好的功率/转矩曲线,以力矩传感器为核心传感器,并辅以速度和踏频传感器。而且可以配装后轮变速器系统,有效提高整车爬坡能力。目前,前置和后置电机系统都使用轮毂电机,因价格便宜,多被采用在中低端电助力自行车上。技术上应用速度传感器和踏频传感器为传感驱动方式,助力响应速度一般,在复杂路况有明显助力滞后感,综合助力体验会差强人意,适合较平坦的城市道路。目前自行车的变速传动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驱动与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装置,所述变速装置包括辅助驱动单元、第一传动机构、牙盘以及曲柄轴,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行星架、第一行星轮、第一太阳轮以及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传动轮的内侧设有内齿圈,所述第一传动轮的外侧与所述牙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轮的一侧,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曲柄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设于所述第一行星架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太阳轮以及所述第一传动轮的内齿圈啮合;所述辅助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驱动与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装置,所述变速装置包括辅助驱动单元、第一传动机构、牙盘以及曲柄轴,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行星架、第一行星轮、第一太阳轮以及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传动轮的内侧设有内齿圈,所述第一传动轮的外侧与所述牙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轮的一侧,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曲柄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设于所述第一行星架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太阳轮以及所述第一传动轮的内齿圈啮合;所述辅助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驱动与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驱动与变速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驱动单元、第二传动机构以及轮毂;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行星架、第二行星轮、第二太阳轮以及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二传动轮的内侧设有内齿圈,所述第二传动轮的外侧与所述轮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轮的一侧;所述第二行星轮设于所述第二行星架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太阳轮以及所述第二传动轮的内齿圈啮合;所述主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驱动与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设于电助力自行车的前轮,或者所述驱动装置设于电助力自行车的后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驱动与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驱动单元包括辅助驱动电机以及第一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爽崔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洋利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