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穿刺高强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5729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穿刺高强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包装膜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一种耐穿刺高强膜,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C8茂金属聚乙烯:34‑41份;C6茂金属聚乙烯:11‑13份;滑爽剂:0.5‑0.6份;所述中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C8茂金属聚乙烯:9.5‑10份;所述外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LLDPE:8‑10份;LDPE:0.8‑1.2份。通过上述各原料制备出来的保鲜膜具有落镖冲击指标大、耐穿刺性能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穿刺高强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膜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耐穿刺高强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冷冻肉制品抽真空包装要求有极高的落镖冲击和抗穿刺性能,目前采用多层复合基材或PE+EVA再经过电子束交联工艺提高抗穿刺性能,但是这种复合基材或PE+EVA的组合而制备成的成品具有制造工序复杂、制造成本较高的缺点。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8392807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新型冷藏专用冰袋膜,该膜包括表层和基层,表层设在基层的上表面,所述表层为聚酯层,所述基层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而设的印刷层、胶粘层、第一PE层、第二PE层以及第三PE层;该聚酯层的下表面与印刷层复合,该印刷层通过胶粘层与第一PE层的上表面胶合,第一PE层的下表面与第二PE层复合,第二PE层与第三PE层复合。此冰袋膜可解决材料复杂,制造工序复杂和制造成本较高的缺点,但是上述冰袋膜原料组分采用PE的方式,而实际测试中,PE吹塑薄膜80um的落镖冲击指标为150-300g,是复合基材的1/8-1/10。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耐穿刺高强膜,其落镖冲击性能指标提高8-12倍,落镖冲击指标达到2000g以上,可替代复合薄膜和电子束交联共混薄膜,应用在冷冻食品包装领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耐穿刺高强膜的制备方法,其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且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穿刺高强膜,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C8茂金属聚乙烯:34-41份;C6茂金属聚乙烯:11-13份;滑爽剂:0.5-0.6份;所述中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C8茂金属聚乙烯:9.5-10份;所述外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LLDPE:8-10份;LDPE:0.8-1.2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考虑到食品包装的安全卫生性,本专利技术的耐穿刺高强膜,采用的无溶剂配方和生产工艺,但是无溶剂配方和生产工艺会出现摩擦系数偏高,开口性不良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PE的设备适应性,还必须考虑到袋体的成型性、耐穿刺性、降低摩擦系数等特性,采用上述配方可满足各项要求。其中C8茂金属聚乙烯柔韧性强,能够提高薄膜的抗跌落、耐穿刺性能,且采用低密度低熔点C8+LLDPE+LDPE的组合,不采用中、高密度PE,薄膜配方密度低,韧性强,中层采用纯料C8可大幅度提高落镖冲击性和抗穿刺性。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内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C8茂金属聚乙烯:38份;C6茂金属聚乙烯:12份;滑爽剂:0.5份;所述中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C8茂金属聚乙烯:10份;所述外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LLDPE:9份;LDPE:1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各层内所用组分为最优组分,采用上述各重量份数的组分制作出来的耐穿刺高强度膜具有良好的耐穿刺性能。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滑爽剂为硅酮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酮粉为非迁移性无机滑爽剂,考虑到无溶剂复合材料会出现摩擦系数偏高,开口性不良,为此在PE配方中特别添加硅酮粉,通过非迁移性滑爽剂的使用来降低摩擦系数。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内层还包括0.3-0.5重量份数的无机抗粘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内层中添加一定量的无机抗粘剂,可以防止薄膜收卷之后因吸收空气中的水气而相互引起粘黏。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内层的厚度为20-30μm,所述中层厚度为45-50μm,所述外层厚度为30-40μ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层采用适宜厚度,制备出来的高强膜具有挺度高的特点,袋子不易被刺破,耐穿性好,且冲击强度高。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穿刺高强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内层、中层和外层分别加入到挤出机的三个料筒中,经过加热装置和挤出机螺杆作用使其形成熔体,经过环形模头的模口挤出成为管状物;管状物离开模口后,在模头中心孔吹入压缩空气的作用下,被吹涨成泡状膜;泡状膜经过牵引机构牵引上升,经风环冷却定型、人字板息泡夹扁;通过牵引辊夹拢形成双层膜,然后经电晕装置电晕其外表面,切边分片、卷绕成卷即得耐穿刺高强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各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且制备工艺简单,得到的耐穿刺高强膜具有拉伸强度高和耐穿刺性能好的优点。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耐穿刺高强膜的吹胀比为2.5-3,所述牵引比为4.5-7.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吹胀比为薄膜的横向膨胀倍数,实际上是对薄膜进行横向拉伸,拉伸会对塑料分子产生一定程度的取向作用,吹胀比增大,从而使薄膜的横向强度提高。但是,吹胀比也不能太大,否则容易造成膜泡不稳定,且薄膜容易出现皱折;牵引比是纵向的拉伸倍数,使薄膜在引取方向上具有定向作用。牵引比增大,则纵向强度也会随之提高,且薄膜的厚度变薄,但如果牵引比过大,薄膜的厚度难以控制,甚至有可能会将薄膜拉断,造成断膜现象;本专利技术采用合适的吹胀比和牵引比,以赋予薄膜良好的拉伸强度。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挤出机的挤出温度控制在160-17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出温度过高,树脂容易分解,且薄膜发脆,尤其使纵向拉伸强度显著下降,温度过低,则树脂塑化不良,不能圆滑地进行膨胀拉伸,薄膜的拉伸强度较低,且表面的光泽性和透明度差,甚至出现像木材年轮般的花纹以及未融化的晶核。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三层组合的方式,并采用低密度低熔点C8+LLDPE+LDPE的组合,不采用中、高密度PE,薄膜配方密度低,韧性强,中层采用纯料C8可大幅度提高落镖冲击性和抗穿刺性;(2)上述各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且制备工艺简单,得到的耐穿刺高强膜具有拉伸强度高和耐穿刺性能好的优点;(3)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中,采用低温加热区间和低牵引比大幅增加落镖性能吗,与吹胀比更平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耐穿刺高强膜的制备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耐穿刺高强膜,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并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将内层、中层和外层分别加入到挤出机的三个料筒中,经过加热装置和挤出机螺杆作用使其形成熔体,挤出温度控制在160℃,经过环形模头的模口挤出成为管状物;管状物离开模口后,在模头中心孔吹入压缩空气的作用下,被吹涨成泡状膜,其吹胀比为2.5;泡状膜经过牵引机构牵引上升,经风环冷却定型、人字板息泡夹扁,其牵引比为4.5;通过牵引辊夹拢形成双层膜,然后经电晕装置电晕其外表面,切边分片、卷绕成卷即得耐穿刺高强膜。生产速度为20m/min,挤出机熔体压力<45MPa。本实施例中,内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穿刺高强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nC8茂金属聚乙烯:34-41份;/nC6茂金属聚乙烯:11-13份;/n滑爽剂:0.5-0.6份;/n所述中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nC8茂金属聚乙烯:9.5-10份;/n所述外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nLLDPE:8-10份;/nLDPE:0.8-1.2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穿刺高强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C8茂金属聚乙烯:34-41份;
C6茂金属聚乙烯:11-13份;
滑爽剂:0.5-0.6份;
所述中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C8茂金属聚乙烯:9.5-10份;
所述外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LLDPE:8-10份;
LDPE:0.8-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穿刺高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C8茂金属聚乙烯:38份;
C6茂金属聚乙烯:12份;
滑爽剂:0.5份;
所述中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C8茂金属聚乙烯:10份;
所述外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LLDPE:9份;
LDPE: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穿刺高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爽剂为硅酮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穿刺高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刚董天波袁耀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紫泉标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