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穿刺术后防渗液胶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57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腹腔穿刺术后防渗液胶贴,包括胶带、吸液垫、弹性止液压块;所述胶带为椭圆形,包括第一胶带面和粘胶层,所述胶带连和所述粘胶层粘连,所述粘胶层表面裹覆有第一剥离纸。所述吸液垫为圆环状,包括第二胶带面和粘胶层;所述第二胶带面与所述粘胶层粘连,所述粘胶层表面裹覆有第二剥离纸。所述弹性止液压块位于所述吸液垫的中空位置且圆柱状,所述止液压块靠近皮肤的一侧设置有少量消炎药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弹性止液压块对穿刺点加压,胶贴与穿刺点周围皮肤紧密贴合,有效地防止腹腔积液外漏,减轻患者的痛苦;选用的PE胶带透明,便于医护人员随时观察渗液情况,及时更换胶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腔穿刺术后防渗液胶贴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腹腔穿刺术后防渗液胶贴。
技术介绍
正常状态下,人体腹腔内约有50ml的液体,对肠道起润滑作用。任何病理状态下导致腹腔内液体量增加,超过200ml时称为腹腔积液。大量的腹腔积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在内科药物治疗上未达到满意的效果,可以选择腹腔穿刺术进行放液。腹腔穿刺术是通过穿刺针或导管直接从腹前壁刺入腹膜腔抽取腹腔积液,用以协助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项技术。但由于患者腹部张力较大、凝血机制差,导致穿刺点愈合速度慢,常常发生漏液的情况。进而污染敷料、被褥,引起皮肤潮湿,不仅增加了护士的临床工作量,还增加了患者的不适,严重时还会造成患者感染。现有的防漏方法是用瓶盖的平面部位放在穿刺点的上面,再用胶带进行固定,使用的瓶盖一般是医疗废弃物品,细菌较多,不能保证伤口处的无菌状态,有感染的风险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腹腔穿刺术后防渗液胶贴,具有防渗液效果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更换等特点。解决了目前腹腔穿刺术后穿刺点漏液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一种腹腔穿刺术后防渗液胶贴,一种腹腔穿刺术后防渗液胶贴,包括胶带、吸液垫、弹性止液压块;所述胶带为椭圆形,包括第一胶带面和粘胶层,所述第一胶带面和所述粘胶层粘连,所述粘胶层设置在所述胶带靠近皮肤的一侧;所述粘胶层表面裹覆有第一剥离纸,所述第一剥离纸的形状与所述胶带形状相适应;所述吸液垫为圆环状,包括第二胶带面和粘胶层;所述第二胶带面为圆形,且直径与所述吸液垫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二胶带面与所述粘胶层粘连,所述粘胶层位于所述吸液垫靠近皮肤的一侧;所述粘胶层表面裹覆有第二剥离纸,所述第二剥离纸的直径与所述吸液垫的外径相同;所述弹性止液压块位于所述吸液垫的中空位置且为圆柱状,所述弹性止液压块靠近皮肤的一侧设置有少量消炎药物。较佳地,所述胶带选用医用压敏PE胶带,表面均匀分布有微孔。较佳地,所述第一胶带面和所述第二胶带面为一体的结构。较佳地,所述胶带有八根,且以所述吸液垫的中心点和半径形成环形阵列。较佳地,所述粘胶层选用的材料是德国汉高胶粘剂。较佳地,所述吸液垫选用医用高分子吸水材料。较佳地,所述第一剥离纸和第二剥离纸均设有揭口,且揭口为齿状。较佳地,所述弹性止液压块材质为硬度适中的硅胶。较佳地,所述弹性止液压块的厚度大于所述吸收垫的厚度。较佳地,所述弹性止液压块直径约为2-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腹腔穿刺术后防渗液胶贴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弹性止液压块对穿刺点加压,胶贴与穿刺点周围皮肤紧密贴合,有效地防止腹腔积液外漏,减轻患者的痛苦;选用的胶带材质致敏率低,粘性强,且PE胶带透明,便于医护人员随时观察渗液情况,及时更换胶贴;胶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临床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腹腔穿刺术后防渗液胶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一剥离纸和第二剥离纸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胶带;11-第一胶带面;12-粘胶层;121-第一剥离纸;2-吸液垫;21-第二胶带面;22第二剥离纸;3-弹性止液压块;31-消炎药物;221-揭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结合图1和图2和图3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腹腔穿刺术后防渗液胶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一剥离纸和第二剥离纸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腹腔穿刺术后防渗液胶贴,包括胶带1、吸液垫2、弹性止液压块3;如图2所示,胶带1为椭圆形,在患者使用时,边缘不易翘起,延长使用时间;包括第一胶带面11和粘胶层12,第一胶带面11和粘胶层12粘连,粘胶层12设置在胶带1靠近皮肤的一侧;粘胶层12表面裹覆有第一剥离纸121,第一剥离纸121的形状与胶带1形状相适应,第一剥离纸121起到保护粘胶层的作用,防止污物附着在粘胶层上,造成整个胶贴的浪费;吸液垫2为圆环状,包括第二胶带面21和粘胶层12;第二胶带面21为圆形,且直径与吸液垫2的外径相同;第二胶带面21与粘胶层12粘连,粘胶层12位于吸液垫2靠近皮肤的一侧;粘胶层12表面裹覆有第二剥离纸22,第二剥离纸22的直径与吸液垫2的外径相同,第二剥离纸22起到保护吸液垫和弹性止液压块3的作用;弹性止液压块3位于吸液垫2的中空位置且为圆柱状,弹性止液压块3靠近皮肤的一侧设置有少量消炎药物31,圆柱状的弹性止液压块3没有棱角,在向穿刺点施加压力防止其渗液的同时又留给创口一定的缓和余地,使患者减少痛感;消炎药物31能给穿刺点周围皮肤进行消炎,防止感染,减轻病人痛苦。进一步地,胶带1选用医用压敏PE胶带,表面均匀分布有微孔。该种胶带致敏率低,适合各种皮肤,且微孔结构透气性好,有助于患者皮肤自然呼吸;且PE胶带是透明的,有助于医护人员观察穿刺点渗液情况,从而及时更换保持伤口清洁。进一步地,第一胶带面11和第二胶带面21为一体的结构。进一步地,胶带1有八根,且以吸液垫2的中心点和半径形成环形阵列,进行腹腔穿刺的患者一般腹部比正常人膨胀,而八根胶带来来的多方向的粘力使胶贴更贴合穿刺点周围的皮肤,不易脱落。进一步地,粘胶层12选用的材料是德国汉高胶粘剂,粘度好,包扎牢固且无胶残留,患者使用更加舒适。进一步地,吸液垫2选用医用高分子吸水材料,吸液效果好,能吸收弹性止液压块附近不小心渗出的积液,保持整个胶贴其余部分的干燥。进一步地,第一剥离纸121和第二剥离纸22均设有揭口221,且揭口221为齿状,使第一剥离纸121和第二剥离纸22更易撕开,使用方便。进一步地,弹性止液压块3材质为硬度适中的硅胶,能达到防止渗液的效果,也能避免造成对皮肤太大的冲击。进一步地,弹性止液压块3的厚度大于吸收垫2的厚度,更有利于弹性止液压块3对穿刺点持续地施加压力防止渗液。进一步地,弹性止液压块3直径约为2-5mm,一般情况下患者皮肤上穿刺点的直径大约为1mm-1.5mm,弹性止液压块3的直径只比穿刺点稍微大一些,能使压力集中到穿刺点,防渗液效果更好。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腹腔穿刺术后防渗胶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更换,适合临床推广。当需要使用时,只需将每根胶带上的第一剥离玻璃纸121揭开,再将第二剥离纸22揭开,将患者腹部穿刺点周围皮肤用碘伏擦拭消毒好后,将弹性止液压块凸出的地方对准患者腹部的穿刺点,将胶带贴在患者的皮肤上即可;通过观察穿刺点周围的渗液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新的胶带。最后说明的是,本技术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技术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腹腔穿刺术后防渗液胶贴,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带、吸液垫、弹性止液压块;/n所述胶带为椭圆形,包括第一胶带面和粘胶层,所述第一胶带面和所述粘胶层粘连,所述粘胶层设置在所述胶带靠近皮肤的一侧;所述粘胶层表面裹覆有第一剥离纸,所述第一剥离纸的形状与所述胶带形状相适应;/n所述吸液垫为圆环状,包括第二胶带面和粘胶层;所述第二胶带面为圆形,且直径与所述吸液垫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二胶带面与所述粘胶层粘连,所述粘胶层位于所述吸液垫靠近皮肤的一侧;所述粘胶层表面裹覆有第二剥离纸,所述第二剥离纸的直径与所述吸液垫的外径相同;/n所述弹性止液压块位于所述吸液垫的中空位置且为圆柱状,所述弹性止液压块靠近皮肤的一侧设置有少量消炎药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腔穿刺术后防渗液胶贴,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带、吸液垫、弹性止液压块;
所述胶带为椭圆形,包括第一胶带面和粘胶层,所述第一胶带面和所述粘胶层粘连,所述粘胶层设置在所述胶带靠近皮肤的一侧;所述粘胶层表面裹覆有第一剥离纸,所述第一剥离纸的形状与所述胶带形状相适应;
所述吸液垫为圆环状,包括第二胶带面和粘胶层;所述第二胶带面为圆形,且直径与所述吸液垫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二胶带面与所述粘胶层粘连,所述粘胶层位于所述吸液垫靠近皮肤的一侧;所述粘胶层表面裹覆有第二剥离纸,所述第二剥离纸的直径与所述吸液垫的外径相同;
所述弹性止液压块位于所述吸液垫的中空位置且为圆柱状,所述弹性止液压块靠近皮肤的一侧设置有少量消炎药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腔穿刺术后防渗液胶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选用医用压敏PE胶带,表面均匀分布有微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腔穿刺术后防渗液胶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带面和所述第二胶带面为一体的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爽方芳殷稚飞陈希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