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多型号纺纱钢丝圈加工的成型机床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机械
,涉及一种适用多型号纺纱钢丝圈加工的成型机床。
技术介绍
传统钢丝圈成型机床采用竖式、紧凑型的成型传动模式,包括放料机构、校平机构、送丝机构、冲孔机构、成型及退料机构。公知的钢丝圈成型机床的相关文献包括:1)文章《新型钢丝圈成型机的设计》(纺织器材[J],2016,43(03):14-17);2)专利申请号201610075901.6《一种用于纺纱钢丝圈的高精密数控成型机床》(公开号:CN105537471A,公开日:2016-05-04);3)专利申请号201520458647.9《一种纺织行业用钢丝圈成型装置》(公开号:CN204803473U,公开日:2015-11-25)。以上文献主要是涉及纺纱钢丝圈在加工过程中提高精度及提高产品稳定性方面,存在通用性较差,所加工的钢丝圈种类较为单一,若换型号加工则存在设备调试难度较大的情况,没有涉及针对多型号钢丝圈实现多样式多模式成型的结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多型号纺纱钢丝圈加工的成型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设置的成型面板(1),按照钢丝圈扁丝的走料路线,在成型面板(1)正面依次安装有校平机构(5)、冲孔机构(4)、送丝机构(3)、送丝压板组件(6)、成型机构(2),在成型面板(1)背面安装有退料机构,退料机构与成型机构(2)沿成型面板(1)两面对应;/n所述的校平机构(5)的结构是,包括安装在成型面板(1)上的校平安装座(5-5),校平安装座(5-5)通过两组竖直方向的长条型安装槽固定在成型面板(1)上;在校平安装座(5-5)的进料端平行安装有上下两排校平轮(5-4);在校平安装座(5-5)的出料端同一水平面相对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适用多型号纺纱钢丝圈加工的成型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设置的成型面板(1),按照钢丝圈扁丝的走料路线,在成型面板(1)正面依次安装有校平机构(5)、冲孔机构(4)、送丝机构(3)、送丝压板组件(6)、成型机构(2),在成型面板(1)背面安装有退料机构,退料机构与成型机构(2)沿成型面板(1)两面对应;
所述的校平机构(5)的结构是,包括安装在成型面板(1)上的校平安装座(5-5),校平安装座(5-5)通过两组竖直方向的长条型安装槽固定在成型面板(1)上;在校平安装座(5-5)的进料端平行安装有上下两排校平轮(5-4);在校平安装座(5-5)的出料端同一水平面相对安装有两组导向轮(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多型号纺纱钢丝圈加工的成型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排校平轮(5-4)采用上三下四的布局,上边三个校平轮(5-4)作为校平调整轮,下边四个校平轮(5-4)作为校平固定轮,上边三个校平轮(5-4)水平并排安装在竖直调节板上,竖直调节板与竖直调整扳手(5-3)驱动连接;
所述两组导向轮(5-6)中的每组导向轮(5-6)均为7个,采用两两对齐的方式,其中靠近成型面板(1)的七个导向轮(5-6)作为导向固定轮,靠外的另外七个导向轮(5-6)作为导向调整轮,该七个导向调整轮共同安装在水平调节板上,水平调节板与水平调整扳手(5-2)驱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多型号纺纱钢丝圈加工的成型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孔机构(4)的结构是,包括冲刀组件及冲模组件,
冲模组件包括安装在成型面板(1)上的冲模安装座(4-5),冲模安装座(4-5)沿竖直方向配置有上下微调部件,冲模安装座(4-5)还沿走料方向配置有冲孔微调组件(4-6);冲模安装座(4-5)上表面安装有下冲模板(4-7),下冲模板(4-7)向上间隔设置有上冲模板(4-8),下冲模板(4-7)下表面开有冲孔通过槽(4-12)并与下冲模(4-11)的上表面中线位置对应,上冲模板(4-8)和下冲模板(4-7)上下对应均通过定位销孔(4-9)利用销钉与冲模安装座(4-5)固定连接;上冲模板(4-8)中镶嵌有上冲模(4-10),下冲模板(4-7)的冲孔通过槽(4-12)中镶嵌有下冲模(4-11),下冲模(4-11)和上冲模(4-10)的中心线向上正对冲刀组件的冲孔刀(4-4);
冲刀组件的结构是,包括安装在冲孔刀座(4-3)下端的冲孔刀(4-4),冲孔刀座(4-3)向上与冲孔伺服电动缸(4-1)的旋转轴端头连接,冲孔伺服电动缸(4-1)安装在冲孔伺服电动缸槽型滑台(4-2)中,冲孔伺服电动缸槽型滑台(4-2)固定安装在成型面板(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多型号纺纱钢丝圈加工的成型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丝机构(3)的结构是,包括安装在成型面板(1)上的压紧轮安装座(3-4),沿走料路线在压紧轮安装座(3-4)上表面依次安装有三个可充气的压紧轮安装轴(3-3);每个压紧轮安装轴(3-3)下端通过充气管(3-6)与外接气泵连通,每个充气管(3-6)管壁上开有排气口(3-7),每个压紧轮安装轴(3-3)上端安装有一个压紧轮(3-5),其中一个压紧轮(3-5)上方配置有一个主动摩擦轮(3-2),另外两个压紧轮(3-5)上方分别配置有一个从动摩擦轮(3-1),该三个摩擦轮的轴系相互通过皮带同步传动连接,通过同一个伺服电机驱动实现同步转动。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勃,马万鹏,黄健,张娇娇,马沙沙,雒千,张小峰,刘润,陈宁波,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