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锁全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气管插管插入术的引导芯及气管插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326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气管插管插入术的引导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芯柱、探头以及固定组件,芯柱用于插入气管插管内;芯柱上设有沿芯柱轴向设置的供送管路;探头设置于芯柱的一端;固定组件设置于芯柱的另一端,用于引导芯与气管插管的连接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气管插管插入术的引导芯,气管插管插入过程中外接设备可以通过导引芯的供送管路向人体内输入氧气或清除呼吸道痰液,使得该引导芯能更快捷、安全、有效的保证气管插管插入过程中气道的通畅,也加了在该过程中可以同步向人体提供氧气或通过负压吸引装置清除痰液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气管插管插入术的引导芯及气管插管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气管插入术的引导芯及气管插管组件。
技术介绍
气管插管术是急诊医学、重症医学、麻醉医学等工作中重要的基本技术,对于重建呼吸通道,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防止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气道内给药,安全转运,保证抢救成功。气管插管插入术主要需用的医疗器械包括气管插管和引导芯。插管前,首先将引导芯插入气管插管中,目的是利用引导芯增强气管插管的硬度,之后再进行插管,当气管插管顺利插入人体气管后,再将引导芯从气管插管中退出。现有的引导芯是一根细长的导丝,由于这种导丝的直径特别细,其坏处在于由于导丝太细,导丝与气管插管之间极易产生相对晃动,所以在插管期间,气管插管插入的方向不易控制,容易导致气管插管被误插入食管,或者被误插入舌根处和会厌处,影响插管准确性,对患者组织造成额外损伤;同时,为避免长时间留置的气管插管对气道壁的压迫损伤,公知气管插管质地软,在喉头水肿等特殊情况下,气管插管很难通过喉部进入气管,延误抢救时间,影响抢救效果。现有的应用于气管插管插入术的气管插管导引芯功能单一,只是辅助增加了气管插管的相对硬度,且操作不方便,插管难度大,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气管插管插入术的引导芯及气管插管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的应用于气管插管插入术的气管插管导引芯功能单一,只是辅助增加了气管插管的相对硬度,插管难度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气管插管插入术的引导芯,包括:芯柱,用于插入气管插管内;所述芯柱上设有沿所述芯柱轴向设置的供送管路;探头,设置于所述芯柱的一端;以及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芯柱的另一端,用于所述引导芯与所述气管插管的连接固定。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芯柱上设有沿所述芯柱轴向设置的片体,相邻所述片体间具有间隙;所述供送管路嵌设于任一所述间隙内。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探头背离所述芯柱的一端为弧形端。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探头上设有与所述间隙连通的第二凹槽。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片体借助连接部与所述探头连接;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芯柱一侧为弧形面。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芯柱背离所述探头的一端借助限位部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所述限位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片体的宽度。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供送管路背离所述探头的一端穿过所述限位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于气管插入术的气管插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气管插管以及上文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应用于气管插入术的引导芯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气管插管上设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管路与充气端连通,所述充气端借助指示气囊通过管路与所述气囊连通。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气管插管包括首端,所述首端的截口为平面截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气管插管插入术的引导芯及气管插管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气管插管插入术的引导芯,气管插管插入过程中外接设备可以通过导引芯的供送管路向人体内输入氧气或清除呼吸道痰液,使得该引导芯能更快捷、安全、有效的保证气管插管插入过程中气道的通畅,也加了在该过程中可以同步向人体提供氧气或通过负压吸引装置清除痰液的功能。探头的设置不易损伤人体内的组织,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降低插管操作的难度。固定组件的设置可以将该引导芯与气管插管连接固定,减少该引导芯与气管插管之间的晃动,也可以防止在插管期间该引导芯与气管插管产生滑移,导致探头向前或向后运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气管插入术的气管插管组件,插管期间,可以通过该气管插管组件用于主动向人体提供氧气,或在该过程中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吸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气管插入术的引导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沿图1中D-D线的剖视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气管插入术的气管插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图4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图4中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芯柱;11、供送管路;111、连接板;12、片体;121、第一凹槽;122、连接部;13、限位部;2、探头;21、第二凹槽;3、固定组件;4、气管插管;41、首端;411、侧通孔;42、中间段;43、尾端;5、气囊;6、充气端;7、指示气囊。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气管插入术的引导芯进行说明。所述一种应用于气管插入术的引导芯,包括芯柱1、探头2以及固定组件3,芯柱1用于插入气管插管4内;芯柱1上设有沿芯柱1轴向设置的供送管路11;探头2设置于芯柱1的一端;固定组件3设置于芯柱1的另一端,用于引导芯与气管插管4的连接固定。使用时,先将芯柱1插入气管插管4内,然后将探头2突出于气管插管4的首端41,并使固定组件3与气管插管4的连接固定,然后将该引导芯与气管插管4整体缓慢的插入人体中,然后将外接装置与供送管路11连通,可通过外接设备主动向人体内输送气体或抽取液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气管插管插入术的引导芯,与现有技术相比,插管期间不用拔出引导芯,争取了抢救时间,外接设备可以通过供送管路11向人体内输氧气,气管插管4插入过程中外接设备可以通过导引芯的供送管路11向人体内输入氧气或清除呼吸道痰液,使得该引导芯能更快捷、安全、有效的保证气管插管4插入过程中气道的通畅,也加了在该过程中可以同步向人体提供氧气或通过负压吸引装置清除痰液的功能。探头2的设置不易损伤人体内的组织,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降低插管操作的难度。固定组件3的设置可以将该引导芯与气管插管4连接固定,减少该引导芯与气管插管4之间的晃动,也可以防止在插管期间该引导芯与气管插管4产生滑移,导致探头2向前或向后运动。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芯柱1上设有沿芯柱1轴向设置的片体12,相邻片体12间具有用于气体通过的间隙;供送管路11嵌设于任一间隙内。片体12的设置,保证了该引导芯与气管插管4连接时,引导芯与气管插管4之间具有用于气体通过的通道,也减少了该引导芯与气管插管4之间的晃动。在本实施例中,芯柱1、探头2、片体12均由医用塑料制成,且芯柱1、探头2、片体12一体成型,能产生弹性形变。需要说明的是,片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气管插管插入术的引导芯,其特征在于,包括:/n芯柱(1),用于插入气管插管(4)内;所述芯柱(1)上设有沿所述芯柱(1)轴向设置的供送管路(11);/n探头(2),设置于所述芯柱(1)的一端;以及/n固定组件(3),设置于所述芯柱(1)的另一端,用于所述引导芯与所述气管插管(4)的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气管插管插入术的引导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柱(1),用于插入气管插管(4)内;所述芯柱(1)上设有沿所述芯柱(1)轴向设置的供送管路(11);
探头(2),设置于所述芯柱(1)的一端;以及
固定组件(3),设置于所述芯柱(1)的另一端,用于所述引导芯与所述气管插管(4)的连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气管插管插入术的引导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柱(1)上设有沿所述芯柱(1)轴向设置的片体(12),相邻所述片体(12)间具有间隙;所述供送管路(11)嵌设于任一所述间隙内。


3.如权利要求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气管插管插入术的引导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2)背离所述芯柱(1)的一端为弧形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气管插管插入术的引导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2)上设有与所述间隙连通的第二凹槽(2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气管插管插入术的引导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体(12)借助连接部(122)与所述探头(2)连接;所述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锁全徐堃
申请(专利权)人:徐锁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