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226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包括支撑架、背靠部和转动接头,支撑架的侧边对称设有凸耳,凸耳上开设有转孔,支撑架的后侧缘设有限位卡条,支撑架用于安装在熏灸仪的主机上,背靠部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延伸设有转动臂,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设有红光热灸装置,前壳体的底部外边面设有与限位卡条相匹配的限位槽,转动接头的一端沿着凸耳的内侧穿过转孔并与转动臂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背靠部能够折叠使用、收放自如,红光热灸装置对着人体肾俞位进行理疗,理疗效果更明显;不使用时背靠部与熏灸仪的主机外侧壁相互贴合,从而减少熏灸仪的占用面积,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理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
技术介绍
中药熏蒸治疗法是中医传统的、有效的外治法,通过热药双重作用而取效,热可松驰肌筋、疏松腠理,活血通络;药能对症下药,并能排除由于人体对口服药物的排泄解毒作用而降低药效成份,该疗法能将药效完全作用于患部。一般用中药熏蒸治疗时,会根据用户的需要来进行干蒸或湿蒸的熏蒸方式。使用者坐在熏灸仪上,通过艾片(由艾绒压制而成)受热挥发,熏蒸经人体吸收,利用艾叶本身特有的物理性质,借助熏灸仪,更好的发挥了艾叶本身的最大功效。使用者需坐在熏灸仪上进行艾灸,然而,熏灸仪每次所使用的艾片,需经加热40分钟-60分钟,艾片方能完全挥发至使用者吸收,才可达到最佳使用效果,使用者连续固定坐在熏灸仪上长达40-60分钟,容易引起腰部不适。然而,目前市面上仅存在对使用者腰部进行支撑的熏灸仪,该熏灸仪结构简单,背靠部与熏灸仪主机一体连接,占用面积较大,使用过程不方便,同时不能对肾俞位进行治疗。因此目前亟需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用于解决上述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其结构简单,背靠部能够折叠使用、收放自如,其能对人体肾俞位进行理疗,不使用时通过收放减少其占用面积,操作简单方便。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侧边对称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上开设有转孔;所述支撑架的后侧缘设有限位卡条;所述支撑架用于安装在熏灸仪的主机上;背靠部,所述背靠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延伸设有转动臂;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设有红光热灸装置;所述前壳体的底部外边面设有与限位卡条相匹配的限位槽;转动接头,所述转动接头的一端沿着凸耳的内侧穿过转孔并与转动臂相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壳体的内侧面设有若干交错连接的横向加强条与纵向加强条;若干所述的横向加强条与纵向加强条将前壳体内侧面分割成多个空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向加强条上设有连通纵向加强条同一侧空腔的通孔。作为优选方案,最侧端的所述纵向加强条上设有母卡扣。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壳体上对称设有肾俞位散热孔;所述肾俞位散热孔与红光热灸装置相对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壳体上设有横向散热孔;所述横向散热孔设置于肾俞位散热孔的下方。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肾俞位散热孔与横向散热孔分别与不同的空腔相连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后壳体的内侧面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为“十”字形结构;所述定位块定位安装于横向加强条与纵向加强条的相交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后壳体的内侧面对称设有与母卡扣相匹配的公卡扣;所述公卡扣与母卡扣相互卡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背靠部通过转动接头与支撑架连接,使得背靠部能够折叠使用、收放自如,在使用过程中,将背靠部翻起,使得限位卡条落入限位槽内,此时背靠部垂直于支撑架,该结构能够适合各种身型的人理疗使用,在靠背部内增加红光热灸装置对着人体肾俞位进行理疗,理疗效果更明显;使用结束后将背靠部沿着支撑架旋转至另一侧,此时背靠部朝下并与熏灸仪的主机外侧壁相互贴合,从而减少熏灸仪的占用面积,操作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背靠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前壳体的示意图之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前壳体的示意图之二。图7为本专利技术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背靠部的收放示意图。图中:1-支撑架;2-背靠部;3-转动接头;11-凸耳;12-转孔;13-限位卡条;21-转动臂;22-前壳体;23-后壳体;221-限位槽;222-限位面;223-横向散热孔;224-肾俞位散热孔;225-横向加强条;226-纵向加强条;227-红光热灸装置;228-通孔;229-母卡扣;231-定位块;232-公卡扣。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在本专利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前”、“后”、“横”、“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术语“多个”、“若干”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两个,可以是三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包括支撑架1、背靠部2和转动接头3,支撑架1的侧边对称设有凸耳11,凸耳11上开设有转孔12,支撑架1的后侧缘设有限位卡条13,支撑架1用于安装在熏灸仪的主机上,背靠部2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延伸设有转动臂21,壳体包括前壳体22和后壳体23,前壳体22和后壳体23之间设有红光热灸装置227,前壳体22的底部外边面设有与限位卡条13相匹配的限位槽221,转动接头3的一端沿着凸耳11的内侧穿过转孔12并与转动臂21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背靠部2通过转动接头3与支撑架1连接,使得背靠部2能够折叠使用、收放自如,在使用过程中,将背靠部2翻起,使得限位卡条13落入限位槽221内,此时背靠部2垂直于支撑架1,该结构能够适合各种身型的人理疗使用,在靠背部2内增加红光热灸装置227的红光与卤素灯的热量对着人体肾俞位进行理疗,理疗效果更明显;使用结束后将背靠部2沿着支撑架1旋转至另一侧,此时背靠部2朝下并与熏灸仪的主机外侧壁相互贴合,从而减少熏灸仪的占用面积,操作简单方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参照图5和图6,前壳体22的内侧面设有若干交错连接的横向加强条225与纵向加强条226,若干横向加强条225与纵向加强条226将前壳体22内侧面分割成多个空腔,横向加强条225上设有连通纵向加强条226同一侧空腔的通孔228,前壳体22上对称设有肾俞位散热孔224,肾俞位散热孔224与红光热灸装置227相对应,前壳体22上设有横向散热孔223,横向散热孔223设置于肾俞位散热孔224的下方,肾俞位散热孔224与横向散热孔223分别与不同的空腔相连通;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若干交错连接的横向加强条225与纵向加强条226能够增强背靠部2的整体强度,能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红光热灸装置227加热使得背靠部2软化而不能支撑人体依靠的力量,其中肾俞位散热孔224对应于人体的肾俞位,红光热灸装置227设置于肾俞位散热孔22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侧边对称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上开设有转孔;所述支撑架的后侧缘设有限位卡条;所述支撑架用于安装在熏灸仪的主机上;/n背靠部,所述背靠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延伸设有转动臂;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设有红光热灸装置;所述前壳体的底部外边面设有与限位卡条相匹配的限位槽;/n转动接头,所述转动接头的一端沿着凸耳的内侧穿过转孔并与转动臂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侧边对称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上开设有转孔;所述支撑架的后侧缘设有限位卡条;所述支撑架用于安装在熏灸仪的主机上;
背靠部,所述背靠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延伸设有转动臂;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设有红光热灸装置;所述前壳体的底部外边面设有与限位卡条相匹配的限位槽;
转动接头,所述转动接头的一端沿着凸耳的内侧穿过转孔并与转动臂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的内侧面设有若干交错连接的横向加强条与纵向加强条;若干所述的横向加强条与纵向加强条将前壳体内侧面分割成多个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条上设有连通纵向加强条同一侧空腔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明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健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