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川北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嵌入型造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5190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嵌入型造口装置,包括环形底盘,底盘中心处设置有造口本体,造口本体包括透明储液区和吸液区,储液区与吸液区分界线为造口本体与人体的接触点,储液区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上连接有拔塞;吸液区包括第一吸收层和第二吸收层,第二吸收层间隔设置在第一吸收层上,且第二吸收层在第一吸收层上形成立体的Ω形凸起,吸液区上设置有若干吸收孔,吸收孔通往储液区。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造口本体嵌入造口内,吸收了结肠造口的大量排泄物,使用简单便捷,且安全美观,避免了造口装置粘贴困难的问题,避免发生粪水性皮炎,减轻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早期康复,有效解决了负重感使得行动不便、引发炎症和缩短使用寿命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入型造口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到一种嵌入型造口装置。
技术介绍
造口指的是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对肠管进行分离,将肠管的一端引出到体表(肛门或尿道移至腹壁)形成一个开口。造口一般是针对直肠、回肠、膀胱病变(如直肠癌、膀胱癌、肠梗阻等),为了保住患者的性命,医生手术切除病变的部位,例如,直肠癌会切除直肠、肛管,膀胱癌会切除膀胱,然后在患者的腹部左侧或者右侧开一个口,大便或者小便通过该造口不自主地排出体外。目前多数患者采用两件式造口袋,包括一个底盘和一个袋子,将袋子通过底盘粘接在造口处,每次装满后进行倾倒和清洗,操作复杂不便,多次清洗会减少造口袋的使用寿命,且时常在造口处挂着一个袋子,给患者带来负重感,行动不便;而在使用过程中,液体也会常常从间隙中流出,引发造口周围皮肤患上粪水性皮炎等症状,加重患者负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嵌入型造口装置,将造口本体嵌入造口内,吸收了结肠造口的大量排泄物,使用简单便捷,且安全美观,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嵌入型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有粘性的环形底盘(1),所述底盘(1)中心处通过弹性绳(3)设置有可拆卸的造口本体(6),所述造口本体(6)包括透明储液区(8)和吸液区(9),所述储液区(8)与所述吸液区(9)下侧分界点为所述造口本体(6)与人体的接触点,所述储液区(8)下侧设置有出液口(11),所述出液口(11)上活动连接有与所述出液口(11)相匹配的拔塞(12);/n所述吸液区(9)包括第一吸收层(14)和第二吸收层(15),所述第二吸收层(15)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收层(14)上,且所述第二吸收层(15)在所述第一吸收层(14)上形成立体的Ω形凸起,所述吸液区(9)上设置有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入型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有粘性的环形底盘(1),所述底盘(1)中心处通过弹性绳(3)设置有可拆卸的造口本体(6),所述造口本体(6)包括透明储液区(8)和吸液区(9),所述储液区(8)与所述吸液区(9)下侧分界点为所述造口本体(6)与人体的接触点,所述储液区(8)下侧设置有出液口(11),所述出液口(11)上活动连接有与所述出液口(11)相匹配的拔塞(12);
所述吸液区(9)包括第一吸收层(14)和第二吸收层(15),所述第二吸收层(15)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收层(14)上,且所述第二吸收层(15)在所述第一吸收层(14)上形成立体的Ω形凸起,所述吸液区(9)上设置有若干吸收孔(13),所述吸收孔(13)通往所述储液区(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型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收层(14)和所述第二吸收层(15)均为复合层,外层为无纺布,内层为PE打孔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型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华芳崔映娟王先艳杨蕾弘谢雪虹罗文玉
申请(专利权)人:川北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